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前后外周血微小RNA(miRNA)的改变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和手术干预价值。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世纪坛医院3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各10例),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房颤组分别在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3个月取外周血,使用miRNA芯片进行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微阵列分析,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调控的主要miRNA表达差异结果进行验证,通过欧洲生物信息学中心(Mirbase)、美国Miranda和Targetscan数据库进行靶基因分析。术前差异倍数为房颤组患者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所得,术后差异倍数为房颤组术后与术前自身外周血比较所得。
结果房颤组与正常对照组及房颤组手术前后外周血比较,共有25种miRNA术前表达减少,术后表达增多;40种miRNA术前表达增多,术后表达减少,其中miR-199a-3p/miR-199b-3p、miR-152等7种miRNA术前表达下调>1.5倍,术后表达上调>100倍;miR-BART8-3p、miR-4796等6种miRNA术前表达上调>1.5倍,术后表达下调>10倍。房颤相关的miR-30b-5p等6种miRNA术前表达下降>5倍,术后表达增加>50倍。参与调控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CACNA1C的miR-377-5p等4种miRNA手术前后的表达存在差异。
结论miRNA参与调控房颤的发生发展;射频消融手术可改变miRNA的表达调控异常,对术后逆转房颤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及窦性心律维持有一定的调控价值。miR-30b-5p、miR-377-5p、miR-199a-3p/miR-199b-3p等miRNA有可能成为未来房颤早期诊断与干预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