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L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兴趣自然而然会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比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更重要,因为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围绕这一总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优秀的书法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要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鼓励他们写一手好字。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提出要求:要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教师在这方面更要做出表率,特别是上课的板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另外,安排写字课,让学生临摹字帖,开展写字指导,举办写字展览,来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愿望,形成写字、练字的氛围。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好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因此,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除此之外,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音像资料、电脑网络等媒体查阅有关资料,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较多的初中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组织的,有指导的活动之中。利用上课前几分钟讲故事,课堂中经常让学生复述课文,口头作文,演讲辩论等都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很好方法。
  四、培养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是学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强品德修养、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且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习惯成自然”,学生练笔的时间多了,笔头越写越活泛,表达越来越流畅,不再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了,写作的技巧丰富了,作文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也鲜明起来。
  五、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让学生背诵有价值的经典,使学生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而且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学习诗词,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汉语的韵律、节奏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我们今天的语文学习,更是把朗读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在朗读训练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语气等技巧,使学生读出节奏之美,体会文章的意境之美,进而感受作者的胸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纵观历史,大凡有所建树的作家、思想家、文化人都是喜欢背诵并善于背诵妙文诗章的高手。由于“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其语文素养和能力怎能不大打折扣呢?因此,必须培养朗读、背诵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坚持每天都能利用一点时间,放声朗读自己所学的或所喜欢的名篇、名句。在朗读时,要克服害羞的心理,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放开声音朗读。不要因为觉得自己读的不好,怕人讥笑而不读,那就永远也学不会朗读。
  六、培养有益的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今天的中学生,大部分的阅读能力都很差,他们一般都爱阅读生活中流行的书籍,而有的流行性读物,含有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内容。因此,要学会鉴别,选择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利、有用的读物来读。经常建议学生要读一些好书,也就是名著,如《安徒生童话》、《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水浒》等。这些经典作品,对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和增强认识、体验情感有很多的益处。在阅读的时候,要用心体会故事所要说明的问题,体会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经常认真阅读,细细体会,才能对阅读的内容理解得比较深,印象也就比较牢。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教育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信息外,还要能利用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脑网络等手段来搜集信息,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其他文献
“将重点发展新型传感器器件等,在5G、北斗、工业互联网等网络通信领域形成一批高端产品……”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杭州高新区(滨江)加
期刊
闯潇湘,创未来.闯者,奔也,勇也;创者,始也,造也.rn“闯”和“创”,这两个读音相近、内涵相承的字凸显了湖湘儿女的一种特有气质,也为当今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勾勒出最贴切的注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