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一路”是中国建设大棋局中的棋眼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z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时强调,要集中力量办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这件大事,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为什么中国此时提出并倡导建设“一带一路”?其目标、内容是什么?能为周边地区带来什么好处?这是世界各国和中国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破解东部海路屏障棋局
  纵观世界格局,从地缘、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视角观察,全球经济发展以及活力空间分布有五个突出特点:
  一是沿海经济。全球经济活跃地区分布在沿海地区,全世界80%的人口,4/5的城市,分布在沿海线以内纵深370公里沿线的地带上。
  二是北半球经济。全球经济活跃地区分布在北半球地区,全球主要人口和大都市分布在北纬30~60度之间的纬度线内。
  三是面向东方经济。全球经济活跃地区分布在面向东方地区,经济较为繁荣的地区几乎都是面向东方的地区。
  四是城市经济。全球经济活跃地区分布在城市,人是市场中最为根本的元素,市场由人群数量、购买欲望、购买能力三个基本参数之积所构成的(M=Q×W×P),只有城市才能汇集大量具有购买能力的人群,只有城市才能汇集众多创新资源,只有城市才能汇集现代的先进生产力。
  五是平原经济。全球经济活跃地区分布在平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势高度成反比,山越高经济越落后。
  中国地理版图处于亚洲大陆西部,东临太平洋,只有面向东方的单面沿海线,大陆版图主要分布于北纬20~50度之间,属于世界主要经济活跃带之中。但是,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第一岛链(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构成的环状岛链),以及向外的第二岛链(从日本南方诸岛、美国北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等构成的环状岛链),再向外是作为天然屏障的太平洋,越过万里遥遥的洋面才能到达美洲大陆。
  因此,中国仅仅发展东部地区的沿海经济是不够的,也是不均衡的。这个不均衡包括两个方面的不均衡:一方面是中国本土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不均衡,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不均衡,城市与农村的不均衡,南方与北方的不均衡;另一方面是中国发展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既面临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压力,也面临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贫穷、战乱的挑战,以及周边地区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势力的挑战。发展的压力来自东部,贫困的压力来自西部。
  面对世界各种力量交错涌动的复杂局面,中国需要帷幄大智慧,部署大棋局,运作大战略。破解东部海路屏障的棋局,在战略上就要将重心向西转移,向亚洲大陆内部扩展,向陆地纵深挺进。
  二、东出西进北上南下战略大部署
  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击,形成“东出”“西进”“北上”“南下”四大战略部署,深度参与分工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四大战略体系彼此方向互补、内容互补、力量互补、作为互补,最终形成亚洲大陆发展新格局。释放积极能量,实施中国“内陆地区外向化”“西部地区国际化”,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促进内陆地区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从而影响亚太、影响世界。
  东出战略。面向东部方向的沿海地区战略部署,中国东部地区北起辽宁丹东,沿着海岸线向南,向西,直至广西北海,覆盖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区市。向东发展,扩大沿海经济,充分利用沿海地区的地缘优势,交通优势,气候条件优势,经济资源优势,战略指向面向东方发展,走海路,面向环太平洋地区。
  东出战略的合作平台是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建设、亚太自贸区建设。
  西进战略。面向西部方向的中西部地区战略部署,中国内陆西部地区东起内蒙古,沿着陆路边境线向西、向南、向东,直至广西北海,覆盖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青海、云南、广西、陕西、山西、宁夏、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区市。向西发展,扩大沿边经济,充分利用沿边地区的地缘优势,生态优势,民族优势,经济资源优势,战略指向面向西方发展,走陆路,面向中亚、西亚直至欧洲、非洲。
  西进战略的合作平台是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建设、中欧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设。
  北上战略。面向北部方向的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战略部署,中国“三北地区”幅员辽阔,涵盖省区较多,以黄河流域以北地区为主要省区市,涵盖内蒙古、甘肃、新疆、陕西、山西、宁夏、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天津、北京等省区市。向北发展,扩大沿边经济、沿海经济,充分利用沿边地区的地缘优势,生态优势,民族优势,经济资源优势,战略指向面向北方发展,走陆路,面向蒙古国、俄罗斯、远东、东北亚。
  北上战略的合作平台是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建设、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合作。
  南下战略。面向南部方向的南部地区战略部署,中国内陆南部地区以长江两岸向南延伸的地区。覆盖西藏、云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广东、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区市。向南发展,扩大沿边经济和沿海经济,充分利用沿边地区的地缘优势,生态优势,民族优势,经济资源优势,战略指向面向南方发展,走陆路和海路,面向南洋、东南亚、东盟、南亚,直至海湾地区、非洲。
  南下战略的合作平台是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中国与非盟合作、中国与阿盟合作。   三、“一带一路”是“通路”也是“活路”
  落实“四大战略”要有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与周边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整个大陆板块地区各种经济要素流通的渠道。
  中国医道有句名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个道理同样适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就是开放;“通”,就是交流;“通”,就是信赖;“通”,就是包容。由“不通”到“通”的转变,是一次战略跃升;由“慢通”到“快通”的转变,又是一次战略跃升。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包括硬件设施建设,即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软件设施建设,即外交关系、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建设等。“通”已经是“通道”的概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发展陆路经济的大国。中国在古代时期就有了与周边国家交流的通道,即:“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古“陆路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由于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影响最大而得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出的,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以西安为起点,往西行进一直延伸到罗马。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自从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通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不断运向中亚和欧洲。
  古“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朝初达到顶峰,明朝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番禺(后改称广州)、登州(今烟台)、扬州、泉州、刘家港等,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南方进一步开发开放和经济重心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历代“海上丝路”,亦可分三大航线:东洋航线、南洋航线、西洋航线。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今天的“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既秉承了古“丝绸之路”的路径,又发扬光大了“丝路”的内涵,极大丰富了“丝路”的内容,创新了“丝路”建设的方式。
  首先,路的内容更加现代化,是现代公路、现代铁路、现代大飞机、现代巨轮海运,运量更大、速度更快。其次,路的里程更长,可以从大陆的东部沿海线一直延伸到西部的沿海线,联通所有沿线国家和地区,网络状辐射,惠及面更大更广。再次,路的包容性更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共同流动,相互交叉,将经济、人文、社会、文化交融在一起,经济社会影响更加深刻,促进力量更大。
  四、“一带一路”是“富路”也是“福路”
  建设现代“陆路丝绸之路”和现代“海上丝绸之路”能给沿路国家或地区带来什么好处?这是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需要向周边地区说明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丝路”就是“福路”。
  第一,只有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将自然资源变成经济资源。路通了就可以运输、就可以交流往来,才能将原产地的劳动产品转变为市场商品,开展贸易,才能增加财富。
  第二,修路的过程就是创造就业机会的过程。建设现代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意设计,会极大激励创新事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牵动很长的产业链,激活相关领域。
  第三,构筑国际联通网络。现代社会最为突出的标志就是通讯现代化和交通现代化,一国实现了现代化,还要将现代化的文明成果惠及世界各个角落,只有这样才能消除贫困,消除愚昧,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世界上的不稳定因素,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第四,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中国过去35年保持长期经济增长,正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建设好“硬”环境同时也促进“软”环境改善,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发展,促进文明进步。路通了,一通带合作,一通引万通,一通促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载体,通过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大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大优势。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基本工作方针,亦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处理好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底线
[摘 要] 国家级开发区整体托管一个完整行政区,实施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协调发展,但在有序推进两区融合发展进程中,管理体制存在着模糊行政现象。就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区而言,两区融合发展彰显了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实现了发展主线的重大转折,同时治理方式呈现出复杂性,开发区行政组织执行权力时行政权限不明、行政职能界限不清,在行政管理体制、权力配置、激励机制、编制管理等方面不得不接受既有
摘要 ISO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是优秀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有机结合的结晶,为企业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了指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关键词 质量管理 制度保证  中图分类号:F127.3(263)  文献标识码:A    ISO质量管理体系至1993年引入国内以来,俨然成了各行各业市场的准入证,大到大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入围、小到超市小水果糖的
当国际金融危机搅得周天寒彻之际,中央应对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对民生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在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像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等民生占到了相当的比重,这几项投入近7000亿元。民生的逐步改善,国人真切感受到阵阵暖意。    社保新亮点    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全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
风雪高原,国之利器昂首向天;军令如山,大国长剑动若风发。一位女军人裹紧军大衣,驻足仰望苍穹中的壮美航迹,那是她亲手编织的“大国剑网”。  她叫李贤玉。都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李贤玉不这样看:“我理解,那是以体能较量胜负的年代男性对女性的爱护和保护。而在高科技时代,智力使男女在战场上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我把这句话改动了一个字,叫做‘战争让女人走来’。”  入伍第一年,李贤玉被安排到一个通信连锻炼。
怀揣着浓浓的惠民情怀,担当着厚重的强国责任,追逐着美丽的“中国梦”,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启了新一轮中国经济远航之行。公众清晰地看到,顶层设计开始发力;企业直观地感知,改革红利渐次释放;百姓切身地体会,公平力量强势回归。沿着市场与法制的两个跑道稳步前行,中国经济的肌体变得更加健康,增长的底气更加厚实,拓展的空间更加宽阔,发展的愿景更加明朗。又一个太平盛世徐徐而降!崭新的东方大国临空而飞!  
毛泽东评点原文  一个共产党员要经得起受到错误的处分,可能这样对自己反而有益处。屈原流放而后有《离骚》,司马迁受腐刑乃发愤著《史记》。  ——引自吴冷西著《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第158页,新华出版社1995年2月版  司马迁览潇湘,登会稽,历昆仑,周览名川大山,而其襟怀乃益广。……游者岂徒观览山水而已哉!  ——摘自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讲堂录》(见张贻玖著《毛泽东批
中国领导人在美国的“浓情之旅”    40年前的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如今,中美关系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40年间,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几代领导人在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外交活动中,以个人独特的“浓情之旅”方式,成功展示了开放自信的“中国形象”,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第一点:我多年一贯、直到今天的全部思考,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六个字——“大变动、新觉醒”。展开一点说,就是“以中国和平崛起为主题的中国大变动、新觉醒”,和“以世界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大变动、新觉醒”。从近代以来的中国和世界历史角度来看,这样一种“大变动、新觉醒”,乃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进程。而这个进程,可以说,中国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世界从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结束之后,就逐步启
[摘 要] 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思想,不只是建设乡村,更是为了在世界现代化冲击下探索新中国文化之路,寻找现代性的中国方案。“以中国精神引进团体组织,以团体组织运用科学技术,此新中国文化之路,也就是世界文化转变之所趋向”,这个以中国精神、团体组织和科学技术构成的12字实验方案以及由于日军侵华而中断的实验成果,对于我们今天思考现代性的困境乃至解决现代性的中国问题依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现代性中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