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城镇污水处理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建设的重要环节,制定出适合当地经济状况的污水处理设施,怎样改善小城镇污水处理现状,促进污水处理厂的健康发展是目前我国各城镇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本文主要从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特点入手,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为未来实现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健康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城镇;污水处理;发展;设施
据有关研究显示,我国小城镇95%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了90%以上小城镇的水体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镇河段不宜作饮用水,50%的城镇地下水受到污染。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小城镇认识上的不足及重视程度不够,我国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还处于空白状态。在国家对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进行大规模建设前,调查研究目前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发展状况,研究适合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制定适合其特点的建设和运行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1、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特点
我国在“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目前,与大、中城市不同,我国小城镇在污水处理设施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我国小城镇居住的人口较少,平均每个乡镇的人口多在2万人以下,自来水的普及率也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基本上没有什么规模性质的工业。
其二,小城镇的污水量主要是受到当地居民生活用水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小城镇污水一般由居民日常生活、小型餐饮服务、小型轻工业和手工业生产以及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排放的污水组成,每天不同时段水质、水量变化较大且集中性高,主要集中在早、中、晚三个做饭时间段。
其三,由于小城镇大都缺乏科学规划,地形复杂,居住分散,道路狭窄,各种用地布局不合理,污水收集不完善。小城镇排水管网的建设往往长期滞后于污水厂的建设,或管网的建设标准低,造成污水漏失、地下水渗入或明渠输送污水等现象。
其四,小城镇地形比较复杂,人口分布不够均匀,城镇中道路狭窄,各种不够合理的用地布局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污水的收集工作,再加上小城镇中排水管网的建设标准普遍较低,远远落后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很容易造成地下水渗入漏失污水或者利用明渠输送污水等不好的现象。
其五,小城镇中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已经建成主体工程却迟迟拿不到附属工程的经费运行费用更是遥遥无期。另外建设和管理平均单位水量的费用一般较高还有可能会出现建设标准较低或者选择了错误的工艺等现象导致很多小型的污水处理厂在几年之后就无法运行或者关闭。
其六,在小城镇中居住的人口一般较少,在土地利用方面比例较低这种现象。在经济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这就能够为小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的用地方面提供了很大保障。
其七,地形、地质、气候、风土人情等,使各地区的差异较大。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特点。如西南地区的地形高差一般较大,在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时,可以充分利用工程所在地的高差降低能耗,节省成本。
其八,污水接纳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社会性变动小。而污水处理厂的地点、处理出水排放方式等,选择的余地较小。此外,小城镇地区的技术力量薄弱,在污水厂的设计、建设、维护和管理方面较难确保专业技术人员。
2、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对策
2.1污水处理流程
小型污水处理厂中设置于污水进水口的格栅,原则上仅使用细网,省略粗网。若设置破碎机或者微细格栅,为保护破碎机或微细网板,前方可设置粗格栅。为了使污水流入量均等,确保反应时间。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初期,需根据未来污水流量的增加,合理地考虑建设规划以及水处理的系列数量,但是在第一期工程建设中,需建设必要的设施以保障最低限度的要求[1]。
各污水处理厂可不设化验室,可配备便携式化验设备,巡回到各个污水处理厂完成日常水质检测。对于受法律规定的测试项目,则可取回水样,委托具有化驗资质的污水处理厂或者专门机构测试。
2.2污泥处理工艺
我国的小城镇污水处理产泥较少,所以可用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既简单又经济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选择在该处理厂进行集中的建设一些污泥处理设施,其他的污水处理厂就可以选择通过罐车或卡车运送的方式将污泥或者浓缩污泥运来再进行集中处理[2]。在污水处理厂交通不很方便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用移动式污泥处理车将剩余污泥经车载处理系统脱水后直接运至处置地点。然后再进行还田、堆肥或焚烧等措施处理。
2.3管理集中化
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与大中型城市相比,其效率和经济性较差。一个行政区域内有许多类似城镇,往往污水量和污水水质相近,出水水质和排放地点要求相同,可以选择相同的处理工艺,因此实行共同管理通常能提高运营效率。
2.4成本控制
小型污水处理厂与大型污水处理厂相比,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因此不能以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经验来对待,需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使设施和设备简单化,还要以长远的眼光采取减小周期性成本等措施,从而达到削减综合性成本的目的。
2.5结构材料
各处理设施的主要构筑物可采用耐火结构的钢筋混凝土,超小型污水处理厂可考虑使用水泥预制板和装配式房屋。若工程用地单价便宜[3],可充分利用工程用地,通过对设施形状、施工方法及材料的研究,谋求减少工程总经费及缩短工期。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小城镇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走一条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污水处理道路,以使污水处理设施能持续、稳定的运行。此外,还从小型污水处理厂的电源、自动化、结构材料、成本控制、设备造型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运行的对策,从而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小城镇;污水处理;发展;设施
据有关研究显示,我国小城镇95%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了90%以上小城镇的水体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镇河段不宜作饮用水,50%的城镇地下水受到污染。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小城镇认识上的不足及重视程度不够,我国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还处于空白状态。在国家对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进行大规模建设前,调查研究目前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发展状况,研究适合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制定适合其特点的建设和运行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1、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特点
我国在“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目前,与大、中城市不同,我国小城镇在污水处理设施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我国小城镇居住的人口较少,平均每个乡镇的人口多在2万人以下,自来水的普及率也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基本上没有什么规模性质的工业。
其二,小城镇的污水量主要是受到当地居民生活用水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小城镇污水一般由居民日常生活、小型餐饮服务、小型轻工业和手工业生产以及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排放的污水组成,每天不同时段水质、水量变化较大且集中性高,主要集中在早、中、晚三个做饭时间段。
其三,由于小城镇大都缺乏科学规划,地形复杂,居住分散,道路狭窄,各种用地布局不合理,污水收集不完善。小城镇排水管网的建设往往长期滞后于污水厂的建设,或管网的建设标准低,造成污水漏失、地下水渗入或明渠输送污水等现象。
其四,小城镇地形比较复杂,人口分布不够均匀,城镇中道路狭窄,各种不够合理的用地布局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污水的收集工作,再加上小城镇中排水管网的建设标准普遍较低,远远落后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很容易造成地下水渗入漏失污水或者利用明渠输送污水等不好的现象。
其五,小城镇中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已经建成主体工程却迟迟拿不到附属工程的经费运行费用更是遥遥无期。另外建设和管理平均单位水量的费用一般较高还有可能会出现建设标准较低或者选择了错误的工艺等现象导致很多小型的污水处理厂在几年之后就无法运行或者关闭。
其六,在小城镇中居住的人口一般较少,在土地利用方面比例较低这种现象。在经济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这就能够为小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的用地方面提供了很大保障。
其七,地形、地质、气候、风土人情等,使各地区的差异较大。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特点。如西南地区的地形高差一般较大,在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时,可以充分利用工程所在地的高差降低能耗,节省成本。
其八,污水接纳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社会性变动小。而污水处理厂的地点、处理出水排放方式等,选择的余地较小。此外,小城镇地区的技术力量薄弱,在污水厂的设计、建设、维护和管理方面较难确保专业技术人员。
2、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对策
2.1污水处理流程
小型污水处理厂中设置于污水进水口的格栅,原则上仅使用细网,省略粗网。若设置破碎机或者微细格栅,为保护破碎机或微细网板,前方可设置粗格栅。为了使污水流入量均等,确保反应时间。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初期,需根据未来污水流量的增加,合理地考虑建设规划以及水处理的系列数量,但是在第一期工程建设中,需建设必要的设施以保障最低限度的要求[1]。
各污水处理厂可不设化验室,可配备便携式化验设备,巡回到各个污水处理厂完成日常水质检测。对于受法律规定的测试项目,则可取回水样,委托具有化驗资质的污水处理厂或者专门机构测试。
2.2污泥处理工艺
我国的小城镇污水处理产泥较少,所以可用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既简单又经济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选择在该处理厂进行集中的建设一些污泥处理设施,其他的污水处理厂就可以选择通过罐车或卡车运送的方式将污泥或者浓缩污泥运来再进行集中处理[2]。在污水处理厂交通不很方便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用移动式污泥处理车将剩余污泥经车载处理系统脱水后直接运至处置地点。然后再进行还田、堆肥或焚烧等措施处理。
2.3管理集中化
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与大中型城市相比,其效率和经济性较差。一个行政区域内有许多类似城镇,往往污水量和污水水质相近,出水水质和排放地点要求相同,可以选择相同的处理工艺,因此实行共同管理通常能提高运营效率。
2.4成本控制
小型污水处理厂与大型污水处理厂相比,难以取得规模效益,因此不能以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经验来对待,需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使设施和设备简单化,还要以长远的眼光采取减小周期性成本等措施,从而达到削减综合性成本的目的。
2.5结构材料
各处理设施的主要构筑物可采用耐火结构的钢筋混凝土,超小型污水处理厂可考虑使用水泥预制板和装配式房屋。若工程用地单价便宜[3],可充分利用工程用地,通过对设施形状、施工方法及材料的研究,谋求减少工程总经费及缩短工期。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小城镇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走一条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污水处理道路,以使污水处理设施能持续、稳定的运行。此外,还从小型污水处理厂的电源、自动化、结构材料、成本控制、设备造型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运行的对策,从而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