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有效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ni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情感因素的渗透和情感教育的深入发展,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文本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在一体化的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强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情感素养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感知情感,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应该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通过让学生感知情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对于情感的初步感知,进而在情感的影响和熏陶下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并在阅读中深化文本情感的感知程度。
  例如,在教学《云雀的心愿》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云雀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愿?”,学生在初读课文后知道这是呼吁保护环境的文章。然后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学生在进一步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体会到环境的变化。在此我采用“故事教学法”,让学生讲述“小云雀”的故事,在故事中侧重于突出“小云雀”的心愿,并将其心愿清晰地表达出来。接着,进行“角色扮演法”的教学,我通过设置一定的故事情境,将学生分组,分别让学生扮演“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的角色,然后我在范读旁白的过程中,让学生齐读“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的语言,而且强化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要用心去感受和体会这些话语中表达出“小云雀”和“云雀妈妈”怎样的思想情感。我在整个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语言分析中进一步感知情感,例如在“我们家真凉快啊!”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凉快”?,因为“森林这个空调器”,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设疑,一组解答,在一问一答中,学生对于情感的感知更加深刻,也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从阅读中寻找答案的兴趣。
  二、促发情感,强化文本学习
  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强调要“情知合一”,要“文道合一”。其中“情知合一”要求在知识的教学中要促发情感的感受和培养,而“文道合一”则强化在阅读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性情的培养和人格的提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教育和情感培养为目标,在凸显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知识和情感的统一。
  例如在《黄河的主人》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初读课文获得对于波浪汹涌的黄河以及河上羊皮筏子上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的感知上,进一步促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文本学习。在黄河气势宏大、筏子险情重重的情况下乘客却从容淡定,这从侧面凸显出艄公的沉着稳健,让学生体会到人类的伟大,所以说艄公就是“黄河的主人”。我采用了“球状教学”的方式,以“黄河的主人——艄公”为中心,通过对于文本的大胆取舍强化文本学习,在引领学生重点体会文本中描写黄河磅礴气势的语句中感受到黄河作为母亲之河的博大和壮观,而这是自然,作为人类而言,从某种程度上讲既是黄河的儿女,又是黄河的主人。接着我引导学生从文本学习中体会“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他具有哪些品质?”从文本学习中,学生可以提炼出重点语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但是,对于“黄河的主人”的理解,我觉得应该更加深入一些,为此,我引导学生分析,除了“艄公”以外,谁也可以成为“黄河的主人”?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于情感的感受和体会, “小心、大胆谈笑风生”的乘客也可以成为黄河的主人。在强化文本学习中,学生对于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延伸这种精神和情感。
  三、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培养不应拘泥于文本教学,更不应在人云亦云中进行情感的复制,应该引领学生在情感的感知、促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中让情感成为自然的、内化的部分,而不只是针对文本的油然而生的表面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爱如茉莉》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情感教学我采取了三步走的教学策略:第一步,我让学生通过对于文题的理解,说说对于“爱”的认识。学生情感中的爱,主要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同学之间的友情、家庭之间的亲情,对于父母的爱情,学生感到茫然,她们一般认为父母的爱情在岁月的消磨中往往渐渐消退,剩下更多的是亲情。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父母之间的感情往往比较含蓄,比较内敛,让人不易察觉。第二步,在学生通读全文后,让学生谈谈对于父母之间那份淡如茉莉的爱情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从其中的一些细节中深入体会父母之间的爱情: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只为妈妈一动就会被惊醒;妈妈怕惊动爸爸不敢动,手脚都麻木了。这个鲜明的矛盾中,让学生感悟到其中洋溢的简简单单的爱。第三步,从“爱如茉莉”中感悟到付出的珍贵,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爱,感受爱,感受真情。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日益关注情感教育,通过让学生从文本中感知情感,促发情感,升华情感,从细节中让学生获得情感的自然熏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要在“淡妆浓抹总相宜”中自然地渗透到对于文本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者单位: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记得那是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第四个年头,当时接了一个新班,班上有个胖乎乎的周晓晨同学,能说会道,可爱至极。然而在学习方面却有些令人失望,上课时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不专心做作业,磨磨蹭蹭的给人一种懒散的感觉。懒散就意味着不太喜欢动脑筋,作业不认真完成、课堂上不思考、书写马马虎虎,我经常会收到小组长们如此种种的告状辞。无奈之余,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却没有对他失去信心,谈话、聊天,我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慢慢让
目的比较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听力状况的差异。方法选择成人SOM患者62例(101耳),其中,≤44岁组30例(46耳),45~58岁组32例(55耳),儿童(年龄6~17岁)SOM患者36例(59耳),采用纯音测
人际沟通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体育教学的特殊手段是身体练习,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要适应这一特殊的要求,而身体言语是体育教学中最佳的沟通方式。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身体言语即自身的仪表、表情、体态以及有关身体部位的变化与学生进行沟通。美国语言学家对语言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讲话时大约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内容通过言语来表示,而另外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主要靠非言语行为即身体言语来表达。如果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背景:  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是以具体的、独特的面貌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富有个性的生命精灵。每一个生命精灵都有自己的天赋、尊严、兴趣、爱好,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鲜活的个性。他们不是完美的天使,需要老师为他们缝补翅膀。他们是调皮的精灵,在他们身上有我们可以认识和控制的必然性,但是他们的身上也孕育了太多的偶然性。有时我们会觉得离他们很近,有时又离他们很远;有时他们是那么可爱,而有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强调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小学课程与教学中,我们之所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继续开展他们自发状态下就一直热衷的探究活动,并不是因为这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那么,在科学课中如何落实好“主动探究”,从而使学生学好科学、提高科学素养呢?  在具体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进行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居民听力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方法2006年4月1日零时-5月底进行北京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
合作学习是一种愉快的教学方法,它是以小组活动为主题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之间的正向竞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竞争意识,只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小组责任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互帮互助和集体竞争的学习积极性,在具体设计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掌握,不拘一格。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在师生合作关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