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能睡爱劳动的老寿星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付素清1897年出生在四川简阳某大山深处,已经跨越了三个世纪,见证了中国百余年来的风云变幻。老人现五世同堂,名下族人共有54人,重孙的孩子都已经20岁了。当了“高祖祖”的付素清,依然能做些捆柴、除草和种菜的简单农活。
  117岁的付素清一辈子都居住在乡村,对土地十分的依恋,不喜欢繁华的大城市。老人的三女儿住在城里,想接老人去享福,老人却不愿意去,她嫌城里的空气不好,车来车往,不得清静,哪有乡居生活来得安逸和舒适。更何况,老人从小习惯了劳作,只要离开土地,就会浑身不得劲儿。就这样,老人一直跟着二女儿居住在乡间的竹林小屋里。
  竹林深掩的农家小院,大约200平方米,每天都被付素清老人打扫得干干净净。尽管老人的眼睛有些模糊,耳朵也有些背了,但是,老人的手脚依然利落,每天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日常饮食起居也不需要女儿操心。
  说起老人的长寿,村里人都觉得,这与老人多年来“闲不住”的勤快分不开。平常,老人除了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外,还把屋前屋后的杂草和落叶都一一清理干净,还养了些鸡,种了些菜。在长期的劳动中,老人既锻炼了身体,又磨练了意志,其勤劳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影响着周围的邻居。
  付素清老人的性格特别随和,和村里的人都相处得很好,她没事的时候还喜欢串门、聊天。因为耳朵背,老人常常听不清楚别人对她说的话,但这对她没有丝毫影响,她会自顾自地说话,一边说还一边笑。老人不但手脚闲不住,连嘴也闲不住,最喜欢和村里人摆龙门阵,而且说起话来中气实足。
  由于当地生态好,空气好,加上老人心情平和,整天乐呵呵的,几乎从不发脾气,也从不与人斗嘴、吵架,能吃能睡,每天要睡12个小时左右。用老人自己的话说,吃饭要吃饱,睡觉也要睡饱,这样的日子才有过头。这么多年来,付素清老人没有患过大病,连感冒发烧这样的小毛病也很少有,实在令人称奇。
  在饮食习惯上,付素清老人没有太多的讲究。以前,因为生活贫困,基本上是地里刨出什么食物就吃什么,如红苕、玉米、蚕豆、黄豆、野菜等;如今,日子变富裕了,老人也不大讲究,除了吃各类杂粮粥和豆制品外,最为特别的应该是喜欢吃肉,每顿都离不开肉,而且最爱吃的是炖鸡。鸡都是老人自己散养的。
  村里人给她总结出“闲不住”、“吃肉凶”和“爱睡觉”的特点。能吃、能睡、好动、心态好,也许这就是付素清老人的长寿之道。
  【编辑:修远】
其他文献
一日淡忘过去。人生长河,曲曲弯弯,难免受到挫折,遇到逆境,对这些创伤时常回忆,过于纠结则会影响心情,而学会淡忘有益健康。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才会使晚年生活充满阳光。  二日淡化年龄。养生有道者说,“心不老则春常在”,这话很有道理。人老心不老,人不容易老,心老人才会老。著名指挥家曹鹏八十多岁,业内朋友称他是80岁的年龄,60岁的外貌,30岁的心态。他退休二十多年,依然精力充沛,退而不休,主要因素是
龚廷贤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
今年84岁的刘慧芹老人是辽南地区西佛镇小有名气的“长寿婆”。刘婆婆一生未脱离劳动,进入暮年后,更是手脚勤快,事事亲为。八十多岁却依然自食其力,屋里屋外的活计从不让晚辈插手帮忙。刘婆婆还在老姐妹的帮助下,总结了两首长寿诗——  其为  早睡早起多锻炼,走也舒坦,跑也舒坦。  膳食调好日三餐,素也香甜,荤也香甜。  常与老友聊聊天,古也交谈,今也交谈。  琴棋书画我都学,早也乐观,晚也乐观。  有害嗜
忘年交,就是忘记年龄、职业、辈分、性别的一种平等的社交活动,对老年人大有益处。  忘年交可以使老年人心态年轻。年轻人朝气蓬勃,老年人和他们在一起,常常会因为他们的欢声笑语而忘记自己的年龄,让原本枯燥的生活充满了情趣。如果老年人想和年轻人交朋友,他就必须经常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不断地“充电”。只有这样,才能和年轻人有共同的语言。老年人常动脑,人也会越来越年轻。有一位老人对此深有体会,他写了一首打油诗: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