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各高校每年申请入党的人数在不断增加,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多,大学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模范作用难以彰显,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折射出大学生政治信仰存在一些问题。新形势下,进一步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不仅关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执政党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对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研究及原因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东莞大学生 入党动机 调研
入党动机,简单的说就是为什么加入党组织,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入党动机是入党的首要问题,一个人入党动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直接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近年来,大学生的入党热情和愿望越来越高,但入党动机多样性。如何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统计东莞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深刻分析、研究大学生各类入党动机产生的原因,探索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途径和办法,本文选取东莞1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1、对党的了解
问卷的1题是关于大学生对党的了解程度如何,包括对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任务、基本路线、党员标准和条件,以及入党程序的了解程度。调查数据显示,有10%的同学非常了解,58%的同学比较了解,18%的同学知道一点,还有14%的同学不太了解。
2、对入党的态度
问卷的3、4题是关于大学生对入党态度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有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希望入党的。在我们的调查的100名同学中,有85%的同学表示大部分同学都想入党,还有15%的同学表示很少部分不愿意入党。当问及个人对入党的态度,则33%表示会积极争取,49%表示会去争取,如果争取不到就算了,不会再争取,18%表示入不入党无所谓。
3、入党的动机
问卷的第5题是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入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只有20%的同学因为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矢志不渝的追求,25%的同学是随大流申请入党。33%的同学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增光添彩。12%的同学是家人期望才递交申请书。10%的同学申请入党是为了以后安排一个好工作、获取更多提拔和重用的机会。
一、入党动机现状
从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对于党的了解并不是特别充分,而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性、现实性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信仰坚定型
信仰坚定型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活跃,富有探索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容易产生比较正确的入党动机。他们关注国内外时势政治,能理性看待和分析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和政治觉悟;在关心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定的思考,尽管他们在政治信念上还不十分明确,但通过来自各方的教育、引导和影响,使得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他们头脑中占据主流。
2、随波逐流型
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入党是因为别人入党,自己也要入党,有不少也是受到家庭或是朋友的影响,并不是自己的本身期望,而是随波逐流。随波逐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不成熟,对党的认识,了解不够,入党动机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3、功利实用型
大学生入党动机中存在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之所以存在功利性,是因为社会现状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增光添彩,有更多机会找个好工作,甚至把入党当做仕途的敲门砖,这些把入党作为工具和手段,迫切想入党的动机,都是功利实用主义思想的现实表现。
4、淡漠型
少数同学对中国共产党毫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不想入党或者入不入都无所谓。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从而降低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和政治信仰的原因
1、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利益结构的变化,社会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信仰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信仰和入党动机。
2、大学生理想信念、政治信仰教育相对不足
虽然我国各类学校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但在现实生活中,从小学、中学教育开始,基本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重视升学率,重视学生是否考取名牌中学、名牌大学。在学生的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显得十分不足。而当学生考取大学后,学生从灌输式教育转变为自主式学习,有的学生不适应这种教育方式的转变,就出现了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確,散漫、自由等不良行为和现象。另外,大学教育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大学生理想信念、政治信仰教育相对不足。
3、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不到位,党支部影响力日益弱化。
发展学生党员,应该把新党员的质量放在第一位。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当正面引导学生入党,毕竟是否入党应该属于学生个人政治信仰问题。但是现在许多高校党建工作者,特别是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把提供入党机会,作为调动和激发学生和学生干部好好表现的手段;有的学生工作者把入党的"实用性"不断的灌输给学生,甚至不加判断地盲目应允或提供帮助;甚至个别高校工作者在帮助学生入党过程中,替其跑路子、造假手续。由于高校基层工作的不到位,更加容易强化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化、实用化思想,甚至导致学生在政治信仰上的偏差和错误,这对高校党建和我们党的事业是及其危险的。
同时,高校基层党支部影响力日益弱化,主要原因有:与青年学生联系逐渐减少,学生接触基层党支部机会有限,很难与党组织产生交集,学生很难感受到党的作用和力量;基层党支部的教育内容相对陈旧,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方式单一,缺乏与学生有效沟通的载体和渠道,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很难引起他们的关注与兴趣,很难产生应有的共鸣。 4、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与定位影响了他们的入党动机
大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过高的自我认知、妄自尊大的心理状态,导致在入党动机上有急功近利的表现,将入党当做一种满足虚荣心方式。而过低的自我认知、妄自菲薄的心理状态,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没机会入党,渐渐形成一种消极的入党动机。
三、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措施
(一)、认真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正确与否,往往与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与否都有直接关系。如果一个人对共产主义事业和共产党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的入党动机才会正确。
首先,历史和实践都证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先进理论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的重要理论保证。为此,高校必须深入开展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对党对国家政策的认同牢固地建立在對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把握的基础上。其次,要积极开展国学教育,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蕴含了许多的智慧思想理论成果,对于我们当今的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各高校要在自身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个性文化,应该充分挖掘和传承自己院校的精神风貌,我们应该充分汲取国学思想中具有价值的生命活力的精神文化来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从而达到政治信仰教育。再次,以革命先烈和现实的英雄模范的事迹教育大学生,中国共产党在它的光辉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中有些甚至为党的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是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生动教材,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有力的说明,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入党动机。
(二)、强化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培训和思想
进入大学后,陌生的环境、来自于各地的同学、不同于中学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等等各种文化及信息扑面而来,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对新生加强党的基础知识教育,会为今后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后,要加强理论培训工作,通过党校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党的理论内涵,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看待问题,针对社会现实问题,开展积极的学习讨论,增强他们的政治鉴别力和是非的判断力,消除思想上的模糊和错误认识,在内心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
(三)、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
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获得。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要有计划的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开展雷锋活动、公益服务、科技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把培养教育同社会工作相结合,让积极分子承担具体的社会工作,有意给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社会需要、人间真情,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使他们在实践磨炼中走向思想成熟。
(四)、端正入党动机的培养应贯穿大学生入党教育的始末,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正式党员的教育、考察、监督工作。
部分学生没有经过良好的入党教育,就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觉悟和工作中先进性、模范性不明显,往往起不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因此,端正入党动机的培养应贯穿大学生入党教育的始末,既需要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与教育,也要加强对预备党员的考察,更要加强对正式学生党员的监督。对于一些显现盲目入党动机的积极分子,要重视教育与引导,这样做,既切合了发展党员总体管理要求,又可以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激励学生党员不断要求自我进步,有助于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五)、严格把握好发展学生党员的标准
入党动机是一种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隐性特征。在具体工作中,观察和把握学生真正的入党动机有一定的难度,党建工作者要善于在具体的行动和细节上来观察和考验学生的入党动机。比如,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持久性、为集体服务的意识等,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集体主义精神、个人服从组织的具体体现。从观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表现入手,把好入党动机关口,保证质量慎重发展。
(六)、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
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要坚持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环节;要坚持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校培训和教育环节;要严格把组织发展程序关,坚持团员推优制度,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注重入党前动机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我们党的政治生命的大事,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与时俱进,把创新思想贯穿于学生党员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创新学生党员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措施。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首先取决于党员的质量。现在,我们党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满艰辛和坎坷。而学生党员的战斗力成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在大学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那么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华祥,张加明.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信仰心态研究[J].学理论,201 1(25).
[2]黄建华.大学生入党动机与政治信仰教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3]唐伯武.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43-45.
[4]罗建军.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奎亚波.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述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232-232.
[6]牛爱平.近年来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研究综述[J].才智,2012(01).
关键词:东莞大学生 入党动机 调研
入党动机,简单的说就是为什么加入党组织,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入党动机是入党的首要问题,一个人入党动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直接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近年来,大学生的入党热情和愿望越来越高,但入党动机多样性。如何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统计东莞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深刻分析、研究大学生各类入党动机产生的原因,探索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途径和办法,本文选取东莞1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1、对党的了解
问卷的1题是关于大学生对党的了解程度如何,包括对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任务、基本路线、党员标准和条件,以及入党程序的了解程度。调查数据显示,有10%的同学非常了解,58%的同学比较了解,18%的同学知道一点,还有14%的同学不太了解。
2、对入党的态度
问卷的3、4题是关于大学生对入党态度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有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希望入党的。在我们的调查的100名同学中,有85%的同学表示大部分同学都想入党,还有15%的同学表示很少部分不愿意入党。当问及个人对入党的态度,则33%表示会积极争取,49%表示会去争取,如果争取不到就算了,不会再争取,18%表示入不入党无所谓。
3、入党的动机
问卷的第5题是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入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只有20%的同学因为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矢志不渝的追求,25%的同学是随大流申请入党。33%的同学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增光添彩。12%的同学是家人期望才递交申请书。10%的同学申请入党是为了以后安排一个好工作、获取更多提拔和重用的机会。
一、入党动机现状
从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对于党的了解并不是特别充分,而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性、现实性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信仰坚定型
信仰坚定型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活跃,富有探索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容易产生比较正确的入党动机。他们关注国内外时势政治,能理性看待和分析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和政治觉悟;在关心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定的思考,尽管他们在政治信念上还不十分明确,但通过来自各方的教育、引导和影响,使得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他们头脑中占据主流。
2、随波逐流型
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入党是因为别人入党,自己也要入党,有不少也是受到家庭或是朋友的影响,并不是自己的本身期望,而是随波逐流。随波逐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不成熟,对党的认识,了解不够,入党动机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3、功利实用型
大学生入党动机中存在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之所以存在功利性,是因为社会现状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增光添彩,有更多机会找个好工作,甚至把入党当做仕途的敲门砖,这些把入党作为工具和手段,迫切想入党的动机,都是功利实用主义思想的现实表现。
4、淡漠型
少数同学对中国共产党毫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不想入党或者入不入都无所谓。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从而降低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和政治信仰的原因
1、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利益结构的变化,社会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信仰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信仰和入党动机。
2、大学生理想信念、政治信仰教育相对不足
虽然我国各类学校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但在现实生活中,从小学、中学教育开始,基本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重视升学率,重视学生是否考取名牌中学、名牌大学。在学生的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显得十分不足。而当学生考取大学后,学生从灌输式教育转变为自主式学习,有的学生不适应这种教育方式的转变,就出现了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確,散漫、自由等不良行为和现象。另外,大学教育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大学生理想信念、政治信仰教育相对不足。
3、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不到位,党支部影响力日益弱化。
发展学生党员,应该把新党员的质量放在第一位。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当正面引导学生入党,毕竟是否入党应该属于学生个人政治信仰问题。但是现在许多高校党建工作者,特别是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把提供入党机会,作为调动和激发学生和学生干部好好表现的手段;有的学生工作者把入党的"实用性"不断的灌输给学生,甚至不加判断地盲目应允或提供帮助;甚至个别高校工作者在帮助学生入党过程中,替其跑路子、造假手续。由于高校基层工作的不到位,更加容易强化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化、实用化思想,甚至导致学生在政治信仰上的偏差和错误,这对高校党建和我们党的事业是及其危险的。
同时,高校基层党支部影响力日益弱化,主要原因有:与青年学生联系逐渐减少,学生接触基层党支部机会有限,很难与党组织产生交集,学生很难感受到党的作用和力量;基层党支部的教育内容相对陈旧,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方式单一,缺乏与学生有效沟通的载体和渠道,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很难引起他们的关注与兴趣,很难产生应有的共鸣。 4、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与定位影响了他们的入党动机
大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过高的自我认知、妄自尊大的心理状态,导致在入党动机上有急功近利的表现,将入党当做一种满足虚荣心方式。而过低的自我认知、妄自菲薄的心理状态,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没机会入党,渐渐形成一种消极的入党动机。
三、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措施
(一)、认真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正确与否,往往与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与否都有直接关系。如果一个人对共产主义事业和共产党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的入党动机才会正确。
首先,历史和实践都证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先进理论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的重要理论保证。为此,高校必须深入开展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对党对国家政策的认同牢固地建立在對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把握的基础上。其次,要积极开展国学教育,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蕴含了许多的智慧思想理论成果,对于我们当今的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各高校要在自身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个性文化,应该充分挖掘和传承自己院校的精神风貌,我们应该充分汲取国学思想中具有价值的生命活力的精神文化来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从而达到政治信仰教育。再次,以革命先烈和现实的英雄模范的事迹教育大学生,中国共产党在它的光辉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中有些甚至为党的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是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生动教材,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有力的说明,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入党动机。
(二)、强化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培训和思想
进入大学后,陌生的环境、来自于各地的同学、不同于中学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等等各种文化及信息扑面而来,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对新生加强党的基础知识教育,会为今后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后,要加强理论培训工作,通过党校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党的理论内涵,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看待问题,针对社会现实问题,开展积极的学习讨论,增强他们的政治鉴别力和是非的判断力,消除思想上的模糊和错误认识,在内心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
(三)、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
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获得。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要有计划的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开展雷锋活动、公益服务、科技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把培养教育同社会工作相结合,让积极分子承担具体的社会工作,有意给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社会需要、人间真情,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使他们在实践磨炼中走向思想成熟。
(四)、端正入党动机的培养应贯穿大学生入党教育的始末,加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正式党员的教育、考察、监督工作。
部分学生没有经过良好的入党教育,就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觉悟和工作中先进性、模范性不明显,往往起不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因此,端正入党动机的培养应贯穿大学生入党教育的始末,既需要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与教育,也要加强对预备党员的考察,更要加强对正式学生党员的监督。对于一些显现盲目入党动机的积极分子,要重视教育与引导,这样做,既切合了发展党员总体管理要求,又可以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激励学生党员不断要求自我进步,有助于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五)、严格把握好发展学生党员的标准
入党动机是一种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隐性特征。在具体工作中,观察和把握学生真正的入党动机有一定的难度,党建工作者要善于在具体的行动和细节上来观察和考验学生的入党动机。比如,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持久性、为集体服务的意识等,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集体主义精神、个人服从组织的具体体现。从观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表现入手,把好入党动机关口,保证质量慎重发展。
(六)、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
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要坚持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环节;要坚持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校培训和教育环节;要严格把组织发展程序关,坚持团员推优制度,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注重入党前动机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我们党的政治生命的大事,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与时俱进,把创新思想贯穿于学生党员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创新学生党员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措施。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首先取决于党员的质量。现在,我们党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满艰辛和坎坷。而学生党员的战斗力成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在大学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那么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华祥,张加明.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信仰心态研究[J].学理论,201 1(25).
[2]黄建华.大学生入党动机与政治信仰教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3]唐伯武.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43-45.
[4]罗建军.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奎亚波.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述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232-232.
[6]牛爱平.近年来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研究综述[J].才智,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