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模型是数学符号、数学表达式与数量关系对生活原型简化的一个本质的描述。小学数学模型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一系列的概念、计算方法、性质等。“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数学模型思想恰恰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座桥梁。它是一种创新性活动,这种创新性活动的能力的培养,要求小学教师从数学课堂上抓起。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是值得广大小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模型;管理决策;应用
  【中图分类号】F224;F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87-01
  一、数学模型应用在小学数学管理决策中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程活动体系中,数学模型的概念知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板块、教学难点。究竟什么是数学模型呢?简单地说,它就是用来描述产品的形状、尺寸、位置和结构关系等几何信息的模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认为,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强化数学模型教学,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可谓是“早学早知道,早用更利好”。其意义集中地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更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和想象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初始化的空间观念。
  2.更加有利于提升小学生运用几何知识来解决实践过程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数学学用意识。
  3.更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锤炼他们学用结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比如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切实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情趣,而且能够从数学活动经验中逐步地形成“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出真知”等意识。
  4.更加有利于形成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数学直觉,为逐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数学模型在小学管理决策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1.动手操作,建构数学模型思想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他们天生就对新事物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活泼好动,喜欢东瞅瞅、西看看,这些摸一摸,哪些碰一碰,这是他们的天性,这也就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在上课时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走神”现象。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要学会利用这种天性唤醒隐藏在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激发出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兴趣,我们要利用课堂选择一些有效的学习形式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从而形成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准备若干个平行四边形和剪刀,通过剪一剪、摸一摸、拼一拼,说一说、看一看、找一找、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操作感知、汇报交流,从而由长方形的面积同化顺应推导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建模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增加一些有效的实践操作活动。再如,在进行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时,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關;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然后通过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把圆形的纸片在直尺上滚动或用线缠绕一周再用直尺测量线的长度,学生会直观感受到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直径有关,但还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可以让学生测量3个圆片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引出圆周率从中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整个操作的活动过程中充满了兴趣,他们在由操作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的数学建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降低了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建模的兴趣。
  2.创设情境,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它从生活中来,又去解决生活中多种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要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经历及时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寻宝游戏”的情境,这个游戏是贯穿整节课的一条主线,既是一种游戏情境,也可以认为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一种生活情境。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其中开始学习,符合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具有悬念、有挑战性游戏的心理特点。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生建模
  现代信息技术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在学生的建模教学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枯燥的教育生动化,使学生易学、好学、乐学,从而使数学课教学保持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实效,建设高效课堂。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寻找宝藏的情境,在寻找宝藏时先要确定宝藏的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交互式一体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确定宝藏的位置,然后利用一体机提供的量角器、直尺等工具,让学生在一体机上进行操作汇报,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东偏北的含义,这个过程应用畅言教学通等信息技术手段,学生进行建模也就容易得多了。再如教学《观察的范围》一课,通过播放小汽车行进中车灯照射的范围的视频,再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非常轻松地就掌握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看得广的道理。
  4.解决问题,拓展应用数学模型
  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则古语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到了知识还必须要让学生学会应用,只有让学生应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既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来同时又是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在布置作业上进行创新设计,如布置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等;如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学习了圆锥的体积,让学生计算麦堆的体积等。二是布置生活类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
  综上所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数学模型的构建,不仅是快速、準确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内容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为学生构建生活化、多样化的数学模型,并引导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其科学、巧妙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参考文献
  [1]陈修臻.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杨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106.[2017-08-11].
其他文献
我国现代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于一九二七年七月创作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不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说它标志着朱自清散文的成熟。  一、《荷塘月色》之构思所呈示的封闭性,传达了作者深刻的悲剧意识。从文学创作的方法上说,我们把组织材料的方式称为构思,即作品的思路和结构。每一个成熟的作家所造成的每项一件作品,都具有其特有的构思模式,作家正是运用这个模式把丰富的材料编辑在一个统一的构成中,
期刊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
在历年高考的语文学科试卷中,总会出现与鉴赏诗歌有关的问题,对古诗词表达技巧方面的考察,一直是高考诗歌鉴赏考察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古诗词表达技巧方面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很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是九年级化学知识学习的点睛之笔。这节内容始终贯穿两条线,其一,让学生学会整理、分类知识,找寻相互的联系,从旧知中产生疑问,扩展新的知识体系,勾畫知识网络图;其二,为化学和生活搭建桥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生活中常见的盐》这节新课内容分成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常见四种盐的物理性质
期刊
【摘要】数列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必修五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考试内容。然而在平时做题时,往往我们容易理解并计算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但是对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显得有难度,不知从何入手,尤其是裂项相消法和错位相减法经常会计算出错。这就要求我们从数列的通项入手,观察其特征从而选择不同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更简洁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列求和;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
【摘要】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的精神,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健康职业公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在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观念落后、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机制欠缺等,探究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的对策,为在职业院校落实健康中国国策、助力健康中国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职业院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設研究  【基金项
目的:评价CT、MR(核磁共振)在血管性颅脑急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如何利用CT、MR成像显像特点及优势,选择最佳检查手段,为这类疾病的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命创造有利条
【摘要】语用模糊在外交语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经常被用来作为一种策略运用。本文基于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从交际语境的三个动态因素角度分析了2017总理答记者问的语用模糊策略,总结出语用模糊在外交活动中既能维护说话方利益,也能保护对方面子,巧妙化解敏感问题,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  【关键词】顺应论;總理答记者问;语用模糊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