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的背景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语文课程标准对初、高中的语文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文言文阅读,由初中的“理解基本内容”到高中的“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再如作文,由初中的“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到高中的“作文观点要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高中的教学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这些变化使教师、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初高中语文知识脱节,高一新生入学后暴露出许多不足,学习面临很多困难。高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而学生则面对高考的训练模式束手无策彷徨困惑。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就本地区初高中的语文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研究的目的:通过研究,精准发现高中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给高中语文教学指出弥补的方向;明确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分析以往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并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好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到语文技能并能灵活运用。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参与成员信息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本地区的初高中语文教与学的状况为例,以初高中语文知识脱节的现实问題为切入口,以初高中语文的教学行为和高中学生的知识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期望能通过深入研究实践找到学生存在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短板,为高中语文教学指明解决问题方向,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2、课题成员信息:郑海涛,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新汶矿业集团优秀教师、新汶矿业集团创业标兵、新汶矿业集团优秀班主任、莱芜市莱城区教学先进个人、莱芜市莱城区优秀班主任、莱芜市优秀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初高中语文知识脱节的具体表现及原因;2、当前学生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对策;3、语文教师尤其是初中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6.5—2016.9):课题的确立与申报,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程;收集资料,了解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效果,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寻找课堂教学的有关策略;宣传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相关策略。
实施阶段(2016.10—2017.4):前期(2016.10—2016.11)进行教学的实践,并注重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作出改进,重视课堂结构的调整;中期(2016.12—2017.2)在教学实践中,创设各种情境,训练学生的能力,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形成教学案例;后期(2017.3—2017.4)举行教学观摩课,参加观摩研讨,积极撰写课题研究心得、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阶段性总结。
结题阶段(2017.5-2017.6):进行课题总结、反思,整理学生及课题组教师作品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加以总结,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梳理各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方面,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初中到高中一脉相承,课堂教学每学期从文言文始,其余涉及较少。教师更多地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知识点和答题技巧的讲解上,考试不考的内容基本不讲,学生知识片面、零碎,积累少,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学方法的陈旧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教轻学、教学脱节,客观上阻碍了教学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
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推荐书目较多,但缺乏有效指导;阅读内容较多,但仅限于对基本内容的了解,缺乏深入的思考;阅读与语文教学脱钩,难以学以致用;落实阅读教学的手段形式化严重。
现实中有的教师对于高初中衔接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通过几节课就可以把这项工作完成,存在“速成”的想法;有的教师存在重知识衔接、轻学法衔接的现象。语文教师想象力的退化和思考的懒惰,使他们在学生面前缺少应有的魅力。家长学生认识错误,语文学科处境微妙。多数家长、学生,甚至个别学校都认为抓紧数理化和英语非常必要,因为每天都要学新的知识点,一旦懈怠就会落下一大截,而语文松一下不要紧。
对策:1、加强引导,使学生思想上充分重视;2、扎扎实实做好语文积累,逐渐让学生发现积累的好处a.语言材料的积累:词语、格言、生活素材、文学和文化常识b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知识的积累c.人文素养的积累;3、拓宽语文学习渠道。突破教材局限,将一切适合阅读的材料当作教材,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阅读,报纸杂志、影视作品、名著名篇、优秀高考作文都可作为学习的内容,从而扩大学习范围,丰富语文学习内容;4、改变课堂模式,减少花架子,切实研究授课内容,让学生真正能深入文本,深刻理解,发现问题,提升阅读写作的能力。
七、存在的问题和实践启示:1、前期的听课、观察、访谈等实践活动,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仅在本地初高中各一所学校展开,研究数据不充分,不具普遍性。2、由于教学理论知识不足,本课题理论分析欠缺,较多教学现象的归纳总结。3、因时间比较仓促,问题考虑不够周全,数据不够周全。4、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理论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为我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单位: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语文课程标准对初、高中的语文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文言文阅读,由初中的“理解基本内容”到高中的“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再如作文,由初中的“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到高中的“作文观点要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高中的教学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这些变化使教师、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初高中语文知识脱节,高一新生入学后暴露出许多不足,学习面临很多困难。高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而学生则面对高考的训练模式束手无策彷徨困惑。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就本地区初高中的语文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研究的目的:通过研究,精准发现高中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给高中语文教学指出弥补的方向;明确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分析以往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并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好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到语文技能并能灵活运用。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参与成员信息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本地区的初高中语文教与学的状况为例,以初高中语文知识脱节的现实问題为切入口,以初高中语文的教学行为和高中学生的知识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期望能通过深入研究实践找到学生存在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短板,为高中语文教学指明解决问题方向,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2、课题成员信息:郑海涛,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新汶矿业集团优秀教师、新汶矿业集团创业标兵、新汶矿业集团优秀班主任、莱芜市莱城区教学先进个人、莱芜市莱城区优秀班主任、莱芜市优秀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初高中语文知识脱节的具体表现及原因;2、当前学生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对策;3、语文教师尤其是初中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6.5—2016.9):课题的确立与申报,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程;收集资料,了解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效果,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寻找课堂教学的有关策略;宣传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相关策略。
实施阶段(2016.10—2017.4):前期(2016.10—2016.11)进行教学的实践,并注重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作出改进,重视课堂结构的调整;中期(2016.12—2017.2)在教学实践中,创设各种情境,训练学生的能力,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形成教学案例;后期(2017.3—2017.4)举行教学观摩课,参加观摩研讨,积极撰写课题研究心得、研究报告或论文,做好阶段性总结。
结题阶段(2017.5-2017.6):进行课题总结、反思,整理学生及课题组教师作品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加以总结,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梳理各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方面,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初中到高中一脉相承,课堂教学每学期从文言文始,其余涉及较少。教师更多地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知识点和答题技巧的讲解上,考试不考的内容基本不讲,学生知识片面、零碎,积累少,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学方法的陈旧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教轻学、教学脱节,客观上阻碍了教学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
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推荐书目较多,但缺乏有效指导;阅读内容较多,但仅限于对基本内容的了解,缺乏深入的思考;阅读与语文教学脱钩,难以学以致用;落实阅读教学的手段形式化严重。
现实中有的教师对于高初中衔接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通过几节课就可以把这项工作完成,存在“速成”的想法;有的教师存在重知识衔接、轻学法衔接的现象。语文教师想象力的退化和思考的懒惰,使他们在学生面前缺少应有的魅力。家长学生认识错误,语文学科处境微妙。多数家长、学生,甚至个别学校都认为抓紧数理化和英语非常必要,因为每天都要学新的知识点,一旦懈怠就会落下一大截,而语文松一下不要紧。
对策:1、加强引导,使学生思想上充分重视;2、扎扎实实做好语文积累,逐渐让学生发现积累的好处a.语言材料的积累:词语、格言、生活素材、文学和文化常识b语法、修辞、逻辑文体知识的积累c.人文素养的积累;3、拓宽语文学习渠道。突破教材局限,将一切适合阅读的材料当作教材,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阅读,报纸杂志、影视作品、名著名篇、优秀高考作文都可作为学习的内容,从而扩大学习范围,丰富语文学习内容;4、改变课堂模式,减少花架子,切实研究授课内容,让学生真正能深入文本,深刻理解,发现问题,提升阅读写作的能力。
七、存在的问题和实践启示:1、前期的听课、观察、访谈等实践活动,由于本人能力有限,仅在本地初高中各一所学校展开,研究数据不充分,不具普遍性。2、由于教学理论知识不足,本课题理论分析欠缺,较多教学现象的归纳总结。3、因时间比较仓促,问题考虑不够周全,数据不够周全。4、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理论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为我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单位: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