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水平,近年国内许多高校本着优势互补与平等协作的原则共同组织成立了区域性的高校图书馆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同时,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区域性联合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但是,当前联合体建设中依然存在成员各自为政,资源重复建设,共享能力较低,馆际服务无法得到保障等问题,从而造成资源无法最优化利用,制约了联合体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针对联合体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联合体建设方面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联合体共享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23-01
1 联合体建设现状
(1)沟通不够,共享意识不足。联合体成员中开发的一些特色数据,比如毕业生论文、教师学术论文、重要报告等,出于版权和投入等因素的考虑,也不愿意放在网络共享。另外,各高校图书馆之间没有系统的协调,缺乏深入的沟通交流,就无法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上达成共识。目前,图书馆数据库基本上以CNKI、维普、万方、超星、IEEE等为主,其中尤以CNKI和维普最多,但实力规模较小的成员体只有一种数据库,而在访问兄弟成员的其他数据库时往往会因IP地址限制或其他权限限制方式导致无法使用,如此无法保障共建共享的制度化、系统化、可持续发展,与联合体组织的宗旨背道而驰。
(2)资源重复,无法最优利用。实际上联合体内部还是各自独立,因此在各自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其他成员是否在这一领域已建设成功,是否有现行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闭门造车似地进行重复建设,势必浪费人力财力,比如维普数据库是联合体成员普遍使用的付费型数据库,馆内纸质、移动介质类和电子类资源馆际间存在严重重复现象。即便是同一图书馆内部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也是相对独立的,缺乏统一有效的查询去重接口,由此也会造成本馆内部资源的重复建设。各类资源达不到均衡分配和最优配置,势必会造成资源无法最优化利用。
(3)经费紧张,缺乏有效支持。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很不均衡,特别是在经费、人力、技术等方面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特别是高职高专类高校图书馆纸质类等资源馆藏不够丰富,数据库较少,但随着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教研能力的提高,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也势必会相应提高,但是资金等各方面的缺口无法对图书馆的自身全方位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4)馆际服务依然得不到保障。基于本地化服务的馆际文献资源通借通还服务是联合体一直在着力解决的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服务还有很大的距离。例如读者需要申请新的借阅证;借阅手续需要到对方馆办理;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等。
2 联合体建设建议
2.1 资源共享
(1)联合体成员间要加强沟通交流,转变观念,积极谋求馆际资源共享合作,从只关注本馆的资源建设的狭隘思想中解放出来,站在高层次上积极谋求馆际资源共建共享。可建立共建共享协调中心对各成员馆工作进行统一指导[1]。
(2)可考虑利用现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联合体成员的各类资源汇总并进行数据集中,建立联合体数据中心,使用CDN或远程镜像技术将集中频繁访问的数据推到各联合体成员的本地服务器上,提高访问效率,增强共享能力。
2.2 联合体管理
(1)建设资源共享联合体网站,用于发布联合体的最新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合作进展等内容,便于联合体成员读者及时了解可享受的服务,获取更丰富更快捷的资源服务。
(2)建议统一使用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以此为统一整合、揭示、检索各联合体成员的文献资源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也为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做进一步开发提供统一平台。
(3)在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统一的基础上,可尝试在联合体成员馆间开展文献传递,特别是具有本单位特色的资源。在传递的文献数量、范围、周期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定,如中外文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技术报告等各类印刷及电子信息的复制品等可完全开放式传递。对具有保密性和专利性的资源,各按规定执行[2]。如此,联合体成员间可利用的馆藏资源剧增,极大地提高了文献资源的保障能力,使知识的宝库更丰富,创新的平台更坚实。
(4)联合体可以通过团购等方式统一对期刊资源特别是外文期刊协调采购,有利于节约各馆经费,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外刊资源。
2.3 注重人才培养
积极联合组织对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一大批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丰富的规划、组织、实施项目的知识和经验,具有多年从事图书馆业务和管理的经历,对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理念在图书馆的应用及实现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人才队伍,以加快联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2.4 提升馆际服务
异地文献资源的借阅、归还,数据库资源的查询、下载,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工层面,要进一步扩大到联合体成员单位所有师生,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服务,真正实现异地资源本地化,使联合体内的读者“足不出校”即可享受本单位读者同等的服务和权利[3]。基于統一的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着力解决成员馆读者本地借还异地馆资源,创新“书动人不动”的管理规范,构建新的馆际读者服务体系。如此,可缓解图书经费投入与读者需求的矛盾,经费投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加大宣传力度
联合体成员间积极开展类似“资源共知、服务共享”等主题的读者服务活动,联合举办各种讲座、报告,面向联合体内所有读者,普及电子资源利用和查询等方面的知识,以增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强化图书馆“以人文本”的服务理念,使图书馆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文献保障作用。
2.6 多方支持
建议同联合体所在地市公共图书馆以及外省市联合体加强合作交流,联合开展馆际学术研究,对图书馆相关领域进行研讨,适时举办联合体学术研讨会,以达到交流经验、共同进步的目的。
3 结语
随着联合体范围的不断扩大,将有更多的高校(高职高专)加入联合体共享体系,联合体成员间应积极沟通协调,拓展信息资源,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使图书馆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文献保障作用,为区域教育、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丽,孙小梅.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8):47-48.
[2] 周婕,崔海媛,张红军.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合作实践与发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3):58-59.
[3] 罗智蒨.图书馆联盟发展策略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5):36-39.
关键词:图书馆联合体共享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23-01
1 联合体建设现状
(1)沟通不够,共享意识不足。联合体成员中开发的一些特色数据,比如毕业生论文、教师学术论文、重要报告等,出于版权和投入等因素的考虑,也不愿意放在网络共享。另外,各高校图书馆之间没有系统的协调,缺乏深入的沟通交流,就无法在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上达成共识。目前,图书馆数据库基本上以CNKI、维普、万方、超星、IEEE等为主,其中尤以CNKI和维普最多,但实力规模较小的成员体只有一种数据库,而在访问兄弟成员的其他数据库时往往会因IP地址限制或其他权限限制方式导致无法使用,如此无法保障共建共享的制度化、系统化、可持续发展,与联合体组织的宗旨背道而驰。
(2)资源重复,无法最优利用。实际上联合体内部还是各自独立,因此在各自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其他成员是否在这一领域已建设成功,是否有现行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闭门造车似地进行重复建设,势必浪费人力财力,比如维普数据库是联合体成员普遍使用的付费型数据库,馆内纸质、移动介质类和电子类资源馆际间存在严重重复现象。即便是同一图书馆内部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也是相对独立的,缺乏统一有效的查询去重接口,由此也会造成本馆内部资源的重复建设。各类资源达不到均衡分配和最优配置,势必会造成资源无法最优化利用。
(3)经费紧张,缺乏有效支持。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各方面的原因,各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很不均衡,特别是在经费、人力、技术等方面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特别是高职高专类高校图书馆纸质类等资源馆藏不够丰富,数据库较少,但随着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教研能力的提高,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也势必会相应提高,但是资金等各方面的缺口无法对图书馆的自身全方位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4)馆际服务依然得不到保障。基于本地化服务的馆际文献资源通借通还服务是联合体一直在着力解决的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服务还有很大的距离。例如读者需要申请新的借阅证;借阅手续需要到对方馆办理;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等。
2 联合体建设建议
2.1 资源共享
(1)联合体成员间要加强沟通交流,转变观念,积极谋求馆际资源共享合作,从只关注本馆的资源建设的狭隘思想中解放出来,站在高层次上积极谋求馆际资源共建共享。可建立共建共享协调中心对各成员馆工作进行统一指导[1]。
(2)可考虑利用现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联合体成员的各类资源汇总并进行数据集中,建立联合体数据中心,使用CDN或远程镜像技术将集中频繁访问的数据推到各联合体成员的本地服务器上,提高访问效率,增强共享能力。
2.2 联合体管理
(1)建设资源共享联合体网站,用于发布联合体的最新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合作进展等内容,便于联合体成员读者及时了解可享受的服务,获取更丰富更快捷的资源服务。
(2)建议统一使用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以此为统一整合、揭示、检索各联合体成员的文献资源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也为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做进一步开发提供统一平台。
(3)在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统一的基础上,可尝试在联合体成员馆间开展文献传递,特别是具有本单位特色的资源。在传递的文献数量、范围、周期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定,如中外文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技术报告等各类印刷及电子信息的复制品等可完全开放式传递。对具有保密性和专利性的资源,各按规定执行[2]。如此,联合体成员间可利用的馆藏资源剧增,极大地提高了文献资源的保障能力,使知识的宝库更丰富,创新的平台更坚实。
(4)联合体可以通过团购等方式统一对期刊资源特别是外文期刊协调采购,有利于节约各馆经费,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外刊资源。
2.3 注重人才培养
积极联合组织对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一大批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丰富的规划、组织、实施项目的知识和经验,具有多年从事图书馆业务和管理的经历,对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理念在图书馆的应用及实现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人才队伍,以加快联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2.4 提升馆际服务
异地文献资源的借阅、归还,数据库资源的查询、下载,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工层面,要进一步扩大到联合体成员单位所有师生,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服务,真正实现异地资源本地化,使联合体内的读者“足不出校”即可享受本单位读者同等的服务和权利[3]。基于統一的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着力解决成员馆读者本地借还异地馆资源,创新“书动人不动”的管理规范,构建新的馆际读者服务体系。如此,可缓解图书经费投入与读者需求的矛盾,经费投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加大宣传力度
联合体成员间积极开展类似“资源共知、服务共享”等主题的读者服务活动,联合举办各种讲座、报告,面向联合体内所有读者,普及电子资源利用和查询等方面的知识,以增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强化图书馆“以人文本”的服务理念,使图书馆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文献保障作用。
2.6 多方支持
建议同联合体所在地市公共图书馆以及外省市联合体加强合作交流,联合开展馆际学术研究,对图书馆相关领域进行研讨,适时举办联合体学术研讨会,以达到交流经验、共同进步的目的。
3 结语
随着联合体范围的不断扩大,将有更多的高校(高职高专)加入联合体共享体系,联合体成员间应积极沟通协调,拓展信息资源,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使图书馆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大的文献保障作用,为区域教育、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丽,孙小梅.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8):47-48.
[2] 周婕,崔海媛,张红军.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合作实践与发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3):58-59.
[3] 罗智蒨.图书馆联盟发展策略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