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跨学科特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现代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li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意义]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的适配程度决定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绩效。为向用户提供多元化一站式信息服务和精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特性和机理进行分析。[方法/过程]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跨学科特点和内涵,借助于信息接受情境的链模式、域模式和场模式为基础,构建信息接受的生物学作用机理、情境计算机理和情境适配机理,从而分别形成其信息接受情境模型。[结果/结论]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数据处理,提出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配置、信息接受情境适配和信息接受情境优化方法。以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计算为导向,为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情境特性;情境演化机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3.003
  〔中图分类号〕G2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3-0013-08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he adaptation of mobile library information receiving situation and users information behavior deter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mobile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In order to provide users with diversified one-stop information services and accurate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s,the mobile library information to accept the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analysis.[Methods/processes]Accept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and connotation of context from the mobile library information,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situational chain model,domain model and field model as the found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biology mechanism,computer science acceptance and adaptation mechanism,and to form a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odel to accept the situation.[Result/conclusion]On the mobile library information receiving situation data processing,put forward the mobile library information to accept the situation configuration,and put forward the mobile library information receiving situation adaptation and information receiving situation optimization method.Taking the information of mobile library as the guide,it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mobile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Key words〕mobile library;information receiving context;context characteristics;context evolution mechanism
  1移動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跨学科理论基础
  11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跨学科特点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有机融合了多维度的不同要素,其目的是实现这些要素的优势互补,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是现实世界存在的一种形态,其构成其要素在整个系统中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运动形式较为复杂,不仅包含机械运动,也包含了情感运动和智慧运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运动特点不仅符合动力学特性和热力学特性,也符合流体力学特性和形态意识的认知力学特性,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运动由机械到意识的转变,皆具普通运动和特殊运动的性质[1]。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机械运动是将情境要素抽象成情境要素质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在整个系统中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当遇到外界条件刺激,如用户信息需求变化刺激、信息环境演进刺激、技术变革的引入等均会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产生作用,使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同信息接受情境要素在运动之中相互碰撞,碰撞结合后形成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新信息接受情境集群,这些情境集群包含了用户信息接受所需求的各类情境要素以及情境情境要素的成分和比重[2]。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情境惯性,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具有惯性特点。其一般会保持原有状态不变,当遇到外界条件对其刺激时其静止或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同时,借助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会对外界的刺激形成作用,这就是情境的惯性特点。如:移动图书馆在某一段时间序列内其情境要素会保持原有状态。当用户需求发生变化会给予情境刺激,使其更好地满足于用户信息搜索和信息接受[3]。这种情况除用户需求变化给予刺激外,更重要是外部信息环境变化的刺激和新技术的变革引入,如:微媒体、全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和大数据、云计算、微媒体、物联网等的引入至移动图书馆刺激了情境变化。   2)情境阻力,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在整个系统中运动,各种情境要素相互碰撞,实现了情境要素之间的有机融合,发挥其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优势。但是在情境要素的碰撞中也会产生情境要素的摩擦,在摩擦中形成阻力。如将情境要素流动视为信息流动,其又符合流体力学的特性。在一段时间内,情境要素的流动形式表现为层流,此时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接受情境处于匹配状态;当遇用户信息需求突发性的改变[4],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满足不了用户信息需求,会加速情境要素之间的碰撞,实现情境的碎化重组,此时的信息接受情境运动将由层流改变为湍流。当移动图书馆外部信息环境发生巨变和新技术引进时,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已满足不了用户的信息需求变化[5],此时信息接受情境的流动将表现为涡流。不同流动形式中信息情境要素运动的粘度系数不同,其中层流的粘度系数较小,而湍流和涡流的粘度系数则依次增大。
  3)情境结晶,如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要素视为物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其会随着外部条件刺激发生改变。如:在一般情况下,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组织结构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也能满足于用户日常信息需求、搜索和接受的需要。当外部条件刺激,组成物质要素的晶体会发生变化[6],实现其晶体的细粒度化,即晶体转变为晶胞,然后再根据用户信息需求变化及外部信息环境改变以及技术变革的刺激,实现细化的晶粒进行重组,由情境晶胞生成新的信息接受情境晶体,从而改变其情境性能。
  4)情境波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依据媒质传播形成情境波。情境要素质点由要素间的弹性力联系,一旦某一情境要素质点偏离平衡位置,邻近情境要素质点作用的弹性回复力就会迫使它返回平衡位置,同时也迫使此邻近情境要素质点偏离平衡位置而参与信息接受情境振动[7]。另外,组成情境要素质点具有一定的惯性,当质点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返回平衡位置时,不可能突然停止,而要越过平衡位置繼续运动,形成情境波动。
  5)情境平衡,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其与外界同时发生信息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充斥在整个系统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作用,经过磨合后具有确定的值,此时信息接受情境要素不随时间改变而发生大的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8]。但是当用户需求变化刺激以及外部信息环境演化和技术革新的刺激使情境信息要素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便于满足用户需求变化。
  6)情境弛豫,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中,信息接受情境要素由初始状态转变为平衡状态,此时间的情境是弛豫情境。弛豫情境中各情境要素处于非平衡状态,由于系统总要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严格的不随时间变化的信息接受情境平衡态是不存在的[9],平衡态是一个理想状态或在一定阈值内微变化的状态。
  12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跨学科内涵
  从上述可以发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特点,也可以看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总体具有非平衡性—平衡性—非平衡性、无效性—有效性—无效性、失配性—适配性—失配性、磨合性—啮合性—磨合性等特点。无论是哪类特点,都说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正是由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动态性,使其具有能动性和创新性,不仅可以实现无效情境的有效化,也可以对失效情境修复。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初始状态为机械信息接受情境。随着微媒体引入至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交互性更强,在用户间交互、用户与平台间交互、平台与平台间的交互之间,利用情境交互特点实现用户间交互的情感化,实现信息交互的虚拟向现实转变。通过转发、评论、原创、点赞、评论等信息行为,逐渐实现了弱关系向强关系的转变,使信息接受情境信息由物理学运动向意识认知学运动发展,使信息接受情境运动更具有复杂性。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运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全面感知,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全面感知是信息接受情境的全覆盖,把各情境要素连成一簇,将信息接受情境碎化后串联成移动互链的情境信息,从而实现不同信息接受情境要素的智能化链接。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全面感知是建立在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社交化、交互化基础之上,实现信息接受情境要素的全面感知互链。
  2)立体互链,立体互链是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在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互联,实现信息接受情境的链链相联、链域相联、域域相联、域场相联和场场相联,形成立体化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相联的情境整合集群体。立体互链不仅仅实现情境之间的相联,也实现了移动图书馆用户与用户、用户与情境、情境与情境之间的互联。
  3)深度交互,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之间的深度交互是通过用户信息接受情境与移动图书馆系统情境之间的交互,交互的类别有3种,分别是用户与用户的交互、用户与情境的交互、情境之间的交互。通过不同形式的交互实现从机械交互向情感交互再向智慧交互转变,交互的深度越来越深。
  4)协同调和,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之间需要进行要素共享协同,突破移动图书馆体制和机制的障碍,实现信息接受情境的互联共享上的深度协同,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之间实现信息接受情境要素之间的关联协同,使其相位步调一致。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可借用社会管理中的网格理念和方法[10],将移动图书馆信息情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个情境管理网格,将信息接受情境共享协同管理在特定网格中。
  5)有机融合,初始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处于粗放性大颗粒性,需将其进一步碎化后形成细粒度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并将细化后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进行整合、聚合[1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有机融合。
  6)动态适配,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之间的关系是要实现不同情境要素的语义和关联匹配,但实践应用中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要素之间关联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变化的。正是由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动态变化性[12],使信息接受情境可以按照用户信息需求优势、信息搜索习惯和信息接受偏好实现信息接受情境的动态配置,最终实现信息接受情境的适配。   7)情境优化,一个时期的信息接受情境与这个时期的技术、资源和服务情境相关联的。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以及技术的革新等方面的变化,必然激发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变革。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动态变化中,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不同维度众多要素的重组和再造[13],进而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优化配置。
  2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跨学科模式构建
  21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链式作用模式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在动态变化之中实现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之间匹配性的变化,其状态由失配向匹配再向失配变化。当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初始相互作用之初,其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需求优势、信息搜索习惯和信息接受偏好等之间是不匹配的[14]。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接受行为之间作用是剧烈的,由两者之间的磨合向啮合发展。随着一段时间的磨合,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之间的不匹配性逐渐减弱,其匹配性逐渐变佳。但是随着移动图书馆信息环境的变化和技术革新的引入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的匹配变得不匹配。在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接受情境之间的匹配变化也引发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链式转变[15]。首先用户信息需求被外界环境刺激使信息需求逐渐发生变化,使用户信息需求由原先的需求转向更高一层次的需求。原先的需求称为历史需求,每个需求都称为一个需求节点,当下的需求则称为当前需求,未来的信息需求则称为将来信息需求。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及需求变化使用户信息需求呈现出不同的信息需求优势链,链与链之间是通过信息需求节点连接起来。用户信息需求变化是从量变向质变方向发展。用户信息需求的量变是信息需求的生长过程,由信息需求节点向需求外延伸[16],使信息需求质点形成多个质点集群团。同理,用户信息需求优势链也在不断生长,使优势链生长出优势支链,并逐渐形成信息需求优势树和信息需求优势网。使用户信息需求在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局部则又呈现出分枝优势,分枝优势是需求的变化方向。因其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所以才有分支的出现,但是最终信息需求优势也经过优势劣汰最终在某一个方向显现明显的优势[17],实现了信息需求从一个节点向另一个节点的优势递进。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链模式体现为信息需求的选择性参与强化过程。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链式作用模式如图1所示。
  22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域式作用模式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在动态变化之中实现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之间的交互方式的变化,其交互方式实现了由机械交互向情感交互再向智慧交互发展。所谓机械互动是指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要素视为不同的情境要素质点,质点与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情境的协调和融合[18],使不同信息接受情境要素优势互补。所谓情感交互式指在机械交互之间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在被动接受之间注入情感,这些情感的来源可以是专业领域的情感、兴趣偏好的情感和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认知的情感等,这些情感的注入,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不仅具有机械运动的特点也具有意识和认知运动的特点[19],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运动变得更为复杂。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运动中,随着情感元素的加入,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具有了自适应的特点,使得信息接受情境具有智能化、自动化、演进化、生态化和绿色化,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表现为智慧化。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运动中,机械运动表现的较为发散,体现在移动图书馆1图1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链式作用模式1
  信息接受情境运动的拓展性,随着情感元素的注入,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则又表现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运动的收缩[20],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则又表现为信息接受情境的再一次收缩。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就在不断的拓展与收缩之间促进信息服务,并再一次激发对情境改造,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在拓展与收缩之间实现螺旋式上升。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首先是信息接受需求优势的链、支链、树和网的形式,以信息需求优势的这些不同状态,形成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优势的域,而信息需求优势的域是在拓展过程中[21],经过优势劣汰逐步形成的,是在机械运动与情感运动束缚下的自由拓展和专注收缩。当有外界环境演变和技术革新刺激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则再一次发生拓展,而这次的拓展是在原有收缩基础上的拓展,是拓展的更高层次。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在如此的循环往复量变之中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质的提高。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域模式体现为信息搜索策略的智慧化过程。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域式作用模式如图2所示。
  23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場式作用模式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在动态变化之中实现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之间效用性变化,其状态由无效性向有效性变化再向无效性演变。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无论如何运动,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用户信息行为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有效适配。用户在信息接受过程中对移动图书馆的总体服务充满了信息接受期望[22],但是现实与期望总有一定的差距,这使得用户信息接受的实际与信息接受的期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实际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过程中,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移动图书馆信息行为之间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使用户的信息接受期望和用户信息行为产生变化,两者在动态变化之中,使用户信息接受期望与信息接受现实之间存在着调和作用,实现期望与现实的感知调和。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从用户信息需求的优势节点、优势链、优势支链和优势树与优势网的变化过程中形成了信息搜索域[23],这样的域是实现用户信息搜索域的变化,而域的变化正是信息搜索受信息需求优势的作用而形成,而信息搜索的域是在不断拓展与收缩的变化之中,形成了一个一个的信息接受场。用户信息接受场也正是在信息搜索域的拓展与收缩之间激发用户信息接受的期望与现实调和之间矛盾的调和,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在期望与现实之间由非平衡向平衡发展再向非平衡发展。信息接受的非平衡性表现在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接受作用的初期,由于两者还处于磨合阶段,其信息接受的期望还不稳定,处于变化之中,所以其信息接受场也处于不稳定状态之中。随着用户信息行为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不断磨合使两者关系更加匹配和啮合,这样使用户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接受行为之间处于平衡状态,而随着外部信息环境的不断演进和变化,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接受之间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又表现为非平衡状态[24]。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过程中的两种非平衡状态是又本质区别的前者是初期的磨合的非平衡,而后者则是两者经过啮合后受外部环境作用所发生改变的再一次非平衡,后者的非平衡是前者非平衡基础之上的,是更高层次的非平衡状态,也是促进用户信息接受行为改善和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变化的重组和再造过程。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链模式体现为信息接受的期望与现实调和过程。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场式作用模式如图3所示。   3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跨学科机理构建
  31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跨学科机理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体现为不同维度的众多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不仅具有语义关系而且还具有关联关系,其相互作用表现为多变性、复杂性、异构性、多元性和关联性等。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相互作用可以视为生物学上的神经网络作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不同维度的众多要素可视为生物学的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作用体现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智能作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神经元可以通过场作用于成千上万的神经元,也可以通过域从成千上万的神经元接受信息[25]。信息接受情境神经元内部信号的产生、传导采用信息流的方式进行,而情境神经元之间、情境神经元与移动图书馆平台之间则通常采用情感流的方式进行传导,即上级神经元的接受场在有信息流传导时释放出情感递质,作用于下一级情境神经元的域,信息接受情境域受到情境要素质点作用后产生信息流,从而实现了情境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情感流的信息接受情境因素质点有多种,一部分情境因素质点会刺激下一级情境神经元使其活跃[26],而另一部分情感流会刺激下一级神经元质点使其抑制。因而,根据信息流和情感流的不同,信息接受情境神经元间的传导可以是活跃性作用,也可以是抑制性作用。但同一情境神经元可以同时接受活跃性和抑制性的输入。情境神经元本身可以有自流动功能,情境神经元活动并不是完全依赖于信息流和情感流输入的总和。情境神经元具有学习功能,通过学习来加强触点联系[27],当两种或多种流动同时刺激移动信息接受情境时,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会加强这些信息流和感情流的联系。具体做法是形成或加强多个接收处理信息流的情感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流可以是惩罚信息流、激励信息流、随机信息流、来自感知情境神经的流等等。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域在学习、记忆、情境神经元可在情境塑性方面起重要作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场是情境神经元运动效果的感应器和平衡器。情境域是作用于信息接受的中间环节,而情境场则是作用于信息接受的具体场景,实现信息接受的期望与现实的感知调和作用。整个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机理是通过信息接受情境神经元作用,实现信息流和感情流的传递,作用与信息接受情境域,进而表现为信息接受情境场,体现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具体场景中。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生物学作用机理如图4所示。
  32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计算机理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感知是由移动图书馆和传感器及移动终端综合获取情境信息,对情境信息进行清洗、筛选和过滤,对情境组织、揭示后对信息接受情境作用进行建模,实现信息接受情境应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是用户信息需求、信息搜索、信息接受的最直接有效的支撑。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计算是通过对信息接受情境感知,分析信息接受情境变化,对信息接受情境历史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挖掘和应用[28],通过用户信息接受行为与信息接受情境的相互作用,达到情境与行为匹配的目的,最终实现了用户信息接受与信息接受情境的适配。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感知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感知:主要负责采集信息接受情境数据,并对信息接受情境数据进行预处理,为进一步对信息接受情境数据挖掘奠定基础。
  2)情境演化:由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接受场景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可以对信息接受情境改造;另一方面对用户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信息接受产生作用。在双向路径作用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接受情境的重组、优化、改造,最终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融合演化。
  3)智能执行:移动图书馆用户通过对信息需求优势、信息搜索习惯和信息接受偏好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作用[29],通过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感知用户信息行为,使二者之间具有互感知和自适应功能,从而实现信息接受的智能化执行。
  4)应用接口: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对信息接受情境的作用激发了用户信息行为,促进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功能丰富,实现移动图书馆与外部环境的有效交互。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实践活动中主要实现以下目標:
  1)情境定制。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感知[30]计算可为不同用户信息需求优势、信息搜索习惯和信息接受偏好定制信息接受情境,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2)规则演化。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规则是信息接受逻辑推理的重要依据,使用这些规则对信息服务[31]提供指引和导向,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3)情境交互。通常是指信息接受情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情境交互丰富了情境之间的关系[32],实现情境要素之间的关联,以提高用户对系统提供服务的满意度。
  4)情境模式。由上述可知,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模式分为链式模式、域式模式和场式模式,并综合上述3种形式,形成为融合的信息接受情境模式。
  5)情境感知。是指通过移动终端传感器采集、处理、挖掘和感知用户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信息接受的现实状况[33],以最适应的信息接受情境满足用户信息接受行为。
  6)情境耦合。情境耦合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松耦合和紧耦合。情境紧耦合是情境信息与业务提供的适配性耦合,而松耦合则是通过情境代理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和精准的个性化[34]信息服务。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计算作用机理模型如图5所示。33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适配机理
  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接受与信息接受情境的适配性是决定信息服务的关键和核心。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适配是通过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相互作用实现的[35]。一方面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信息接受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产生影响作用,使信息接受情境更趋向于细粒化、丰富化、关联化和重组化。另一方面,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接受情境对用户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信息接受具有反作用,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更具有差异化、动态化、阶段化、调和化、矛盾化和复杂化。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匹配性,是指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之间的匹配作用。在两者作用的初始阶段,二者的匹配性较差,通过相互磨合和相互感知,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的匹配性的变化[36],使二者的匹配性由失配性向匹配性变化后再向适配性变化。二者的匹配性的变化作用于双方,使两者更趋向于两者的优势互补。
  2)平衡性,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是实现信息搜索的拓展向收缩转变,再向拓展性转变。在拓展与收缩变化过程中,实现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接受配置的平衡性。在二者相互作用之处,其平衡性较差,随着作用的进一步深入[37],使二者作用的平衡性趋于更佳的状态。
  3)适配性,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接受通过两者的磨合作用,实现不同要素之间的啮合,最终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适配,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和精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通过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使信息接受情境由情境生成向情境处理再向情境使用,实现情境构建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从而实现其对用户信息接受的优化配置。在建立基于情境感知的情境感知服务时,除了要采集服务对象的情境信息之外,还需要建立不同情境信息与业务服务的关联关系,说明在何种情况下,用户需要哪种服务,然后根据感知的情境信息值判断当前服务对象的情境状态[38],提供相应的服务。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与用户信息行为适配是通过信息行为与信息接受情境的不断磨合,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协作,通过两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实现二者之间的适配。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适配作用机理如图6所示。4结束语
  在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物理特点、物质特点和流体特点和热力学特点等方式的综合揭示的基础上,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物理内涵进行分析和归总。以此为基础,从磨合—啮合—磨合角度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需求的模式进行揭示,从适配—匹配—适配角度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搜索模式进行揭示,从非平衡—平衡—非平衡角度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模式进行揭示。从生物学视角、情境计算视角以及情境适配视角层层深入对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情境作用机理模式进行深入揭示,为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会促进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的选择性参与强化的过程、信息搜索策略智慧化的过程和信息接受期望与现实调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毕强,李洁,晁亚男.信息接受视角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9):8-13.
  [2]毕达天,晁亚男.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多维建构[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9):14-19.
  [3]陈晓美,贯君,王福.虚拟社区信息运动及其规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64-69,110.
  [4]刘志国,徐永斌,许静.知识情境:图书馆空间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行为范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4):1-5,34.
  [5]毕强,李洁,晁亚男.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优化路径与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9):26-31.
  [6]肖雪.阅读认知:多学科视野的观照与启迪[J].图书馆,2016,(6):1-8.
  [7]毕达天,贯君,李洁.基于信息运动视角的虚拟社区互动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20):112-118,148.
  [8]夏前龙,施国洪,张晓慧.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内涵、结构及其测度[J].图书情报知识,2015,(1):47-55.
  [9]陈武英,刘连启.情境对共情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6,(1):91-100.
  [10]毕达天,马卓,刘健.用户参与视角下移动社交网络互动特征及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9):90-95.
  [11]陳媛,刘正捷.移动情境感知及其交互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12):4420-4425.
  [12]施国洪,夏前龙.移动图书馆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2):78-91.
  [13]王福,郭俊平.资源组织情境变革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情境改造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108-112.
  [14]赵杨.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8):61-66.
  [15]郭晴.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10):32-37.
  [16]明均仁.基于TAM模型的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11):45-49,55.
  [17]袁静,陆阳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移动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2):35-40.
  [18]刘健,毕强,晁亚男.用户情境与数字图书馆情境关系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9):20-25.
  [19]毕达天,晁亚男.基于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资源情境的推送服务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1):40-45,39.
  [20]曹伟,李晓伟.从数字生态建筑走向智慧城市之路[J].城市发展研究,2012,(7):61-69.
  [21]明均仁,余世英,杨艳妮,等.面向移动图书馆的技术接受模型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4,(5):49-55.
  [22]李恩科,许强,郭路杰.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1):85-93.   [23]党永杰,郑世珏,明均仁.多维视角下移动图书馆用户偏好模型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1):104-108.
  [24]贾东琴,王蒙,柳青,等.国内移动图书馆用户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5,(10):131-136.
  [25]赵玉明,明均仁,杨艳妮.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模型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10):74-81.
  [26]陈明红,漆贤军,刘莹.移动图书馆持续使用意向及习惯的调节作用[J].情报科学,2016,(6):125-132.
  [27]曾群,石晓旭.3G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对移动学习的支持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3,(6):57-61.
  [28]胡慕海,蔡淑琴,谭婷婷.面向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情境敏感型知识推荐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1,(8):92-95,105.
  [29]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5):34-48.
  [30]贺伟,李贺.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7):39-47.
  [31]甘春梅,宋常林,孙绍伟.TTF视角下移動图书馆使用绩效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5,(8):120-125.
  [32]宋文杰,朱学芳.基于TAM模型的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意愿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11):71-77,60.
  [33]施国洪,胡馨月.移动图书馆感知服务质量的前因及结果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0):104-109.
  [34]郑德俊,轩双霞,沈军威.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测评模型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5):83-92.
  [35]周玲元.图书馆移动服务情境本体设计研究[J].现代情报,2015,(11):69-73.
  [36]武龙龙,杨小菊.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8):57-61,51.
  [37]李静云.基于用户情境感知的移动图书馆知识推荐系统设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6):19-21.
  [38]周玲元,段隆振.基于情境感知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7):71-74.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
其他文献
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是科研成果产出的两个重要表现形式。科技数据与科技文献关联分析对于实现集成信息服务、促进知识发现和完善E-science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科学数据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介入治疗的指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5例HCC患者TACE治疗前、后外周血CD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对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釆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探讨对化疗依从性的价值.方法:实施化疗的卵巢癌患者102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
目的:分析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者开展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观察阿米卡星联合施乐辉敷料在护理PICC置管局部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8年6月,对我院血液科263例血液病患者置入PICC导管进行静脉化疗治疗出现导管穿刺点局
目的:探讨特勤疗养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特勤疗养中心疗养的疗养官兵1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
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普通四星高中的高一学生,处于靖江市中游偏上的水平,有一定的直观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1.2教学内容分析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课
目的:研究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前置胎盘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8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前置胎盘的病人66例,根据患者的病床号奇偶性平均分为惯例组33例孕妇和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情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道德与法治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际效果却并不高。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运用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