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gc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一条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
  “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真正整合?”这是我面临的课题之一。当前,尽管在理论上有不少文章对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相关生物教学软件的智能化程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信息技术对生物教育的影响并不大,信息技术教育与生物教育还是严重脱节,广大教师和信息技术之间仍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绝大多数的生物课依旧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什么信息技术进入生物课的步履如此艰难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思考。
  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转变是关键: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许多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要求在现代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应用到各科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所以对信息技术的定位只能是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理论的转变。如果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这也只能是新瓶装老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呼唤现代教育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如“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认识主体地位。只有实现了教育思想,理论的转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才开始具有灵魂,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要结合本学科和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整合: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也逐步进入了中学的课堂。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也变成了可能。所谓的多媒体计算机就是指能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音效、动画,并配以图形界面的计算机。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其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对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观察,实验及实践中的应用。但是有许多生命现象、生理活动,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却是很难简单的用语言、板书或挂图所能讲清楚的,这时常将它们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来解释,学生在学习时就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常常感到枯燥无味,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于是“生物课”变成了“死物课”。再者,中学生认识对象和认识方式的特点,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必须以观察,实验等直观形式为基础。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声、色的变化来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的内在的规律,而不是通过抽象的信息获取知识,使教学上的一些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例如,在“有丝分裂”的教学中,对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以及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呢?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粉笔加挂图,则很难讲清在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如何形成的以及在分裂期又如何分开,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动态过程。那么采用信息技术呢?下面我以植物细胞为例来谈谈如何突破相关难点:
  1.播放植物细胞结构的动画课件,展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边提问边演示,每提到细胞某一结构,则该部分闪动。(复习前面的知识,承上启下)
  2.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程动态画面,让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认识有一个大概的轮廓。
  3.在分裂间期,细胞中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这时可以将细胞核中的一条染色质长丝放大,然后显示它经过复制以后形成一条具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的过程。此处若用挂图来说明可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播放分裂前期的动态画面并指出观察的重点: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的变化以及细胞结构的变化。此处特别是要突出染色质长丝如何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圆柱状或棒状染色体的。这一动态过程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难以突破的。另外,此时还要专门演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每条染色体上具有2条单体,其中一条闪动表示染色单体,每条单体中又有一条细丝表示DNA(DNA也闪动)。
  5.播放细胞分裂中期的动态画面,并提示观察的重点:注意染色体是怎样运动的。此处要演示染色体怎样从散乱的状态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中央的动态过程。
  6.播放分裂后期的动态画面,并指出观察重点: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怎么分配的。此处可以清楚地显示染色单体如何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开形成2条染色体,染色体又怎样平均分配到细胞的两极的。
  7.播放分裂末期的动态画面,并指出观察重点:(1)细胞内有哪些主要变化?(2)两个子细胞是怎么分开的?此处重点显示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过程。
  8.以一对染色体为例,演示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细胞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回顾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
  实践证明,在有丝分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只有结合本学科和教育对象特点进行课程整合,才能真正达到整合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传统的教学工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例如,为显示有丝分裂间期的变化,用两根铁丝交叉后,用拳头握于中间,其拳头代表一个着丝点,来表示染色体的DNA复制;前期,铁丝分别螺旋缠绕表示细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后期,双拳握于交叉点的铁丝中央,然后双手分别握两根铁丝中央,着丝点分裂成两个,我的两个拳头分别代表两个着丝点。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也不错。所以,在教学中,究竟要使用什么样的教学工具,一切只能根据需要来定。
  综上所述,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同时又要结合本学科和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整合,把现代的和传统的教学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就是我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思考。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扮演者。是家庭学校学生任课老师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管理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整个班级的声誉。我从教至今20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也20多年了为此,就我个人从事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体会谈点浅薄的经验。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学高为师,行正为范是对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要求而班主任老
期刊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在面对来自语文课堂的挑战中,生本教育以理念带动行动,彻底改变课堂管理方式,把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把对生命活动的取代转变为依靠和激扬,从而让教育管理走向“充满活力的简单”。如何利用生本的教学理念改变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师生关系得到改善,使师生有共同的进步,值得我们深究和探讨。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  1.教师是“服务者”、“
期刊
后勤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优质的后勤管理与服务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声誉和发展;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  一、深化对学校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的认识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与管理较为多样复杂,增加了管理难度。近几年来,我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社会这一目标,突出
期刊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历届的学生中都有部分物理学困生。那么物理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怎样来减少物理学困生呢?我认为形成物理学困生的原因是:  一、社会和家庭客观原因  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以及商品经济的大潮也不断地冲击学校,像一些没上过什么学的暴发户物质生活富裕,辍学外出打工一段时间回来穿着和其他方面发生一定变化的学生等等,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致使学生的学习积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以及对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更注重对话,辅导适度,以及教师联合等。  【关键词】网络 研究性学习 教师角色 思考  网络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网络的发展涉及了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教育作为一个子系统也受到了很多影响。研究性学习课程渊源于现代课程论,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班主任需要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我从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深感受到管理班级,引导学生得用“心”,会用“心”。即对学生有“爱心”,能“操心”,有“耐心”和“真诚之心”,对班干部有“放手之心”,与科任教师有“协作之心”,对家长有“热情之心”,对自己培养“进取心”。有了这些“心”,班级就好管理了。  一、爱心  五年前,当我以班主任的身份第一次上
期刊
【摘要】以创建个性化班级管理为目标,通过独立自主意识培养构建以班级为中心的和谐集体,营造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个性化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 管理 竞争 潜能  班级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的人性化管理要求班主任在善于把握时机,“以人为本”、“各因其材,各尽其材”的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纵观近几年的化学高考题,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并不是太难。关键是考察学生的细心程度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重点和常考点都是大家熟悉的那些知识。但由于是选拔人才,当然题目也不是很简单,有选择题、有信息题、有推断题、实验题等等。因此,我认为让学生掌握和熟悉新教材内容后,在重点章节和常考章节按高考要求适当地加以延伸是很有必要的。  在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里,总共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元素20多种及重要的化合物80
期刊
【摘要】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生物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  【关键词】乐学 会学 善学 情境 检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和加工者,是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动作用于教师的教,是学习的内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