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话稿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an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材分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初中数学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内容,它是在学习数轴和有序数对之后的一次概念性教学,也是初中生与坐标系第一次亲密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架起了数与形的桥梁,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这节课要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对应关系。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及其图象的重要基础,它在初中数学教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数与形结合的具体体现,针对初一学生已知道数轴的作用、意义及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教学中运用身边实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他们提供足够发散思维的空间,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领悟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3教学目标确定
  结合课标要求及学情状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3.1领会实际模型中确定位置的方法,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2会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会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情境问题探究,游戏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本章的基础,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会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会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 一对应的函数思想学生难以理解,把它做为本节难点进行突破。
  4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采用引导、启发、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启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5教学程序及设想
  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把本节知识分散成如下几个环节来突破重点,降低难点。
  5.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多媒体展示)让同学们观看我校学生做课间操实况录像。提出问题:你能说出你自己所在位置吗?你是怎样确定的?
  这样引入新课既温习了有序数对,通过直线到平面,又实现一维到二维的过渡,承上启下,为学习本节知识做好铺垫。
  5.2形成概念,探索新知。
  5.2.1教师从情境入手,在学生讨论后提出用有序数对来解决平面问题。
  5.2.2教师演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导学生注意“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的几个要点:垂直,公共原点,两条数轴。
  5.2.3指出相关概念:x轴(横轴),y轴(纵轴),坐标原点,点的坐标及象限。
  5.3掌握概念,应用新知。
  这一环节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启发式及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形结合”思想达到感性认识。
  5.4组织游戏,巩固新知。
  5.4.1(多媒体展示)可爱胖娃娃微笑脸,确定五官位置。
  5.4.2设每位同学都表示平面内一个点,我们让某一个同学代表坐标原点,让他横纵向同学分别代表横轴、纵轴,分别向右、向前为正方面,建立 平面直角坐标系,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站起来。
  ①坐标为(3,4)(4,3)(-3,4)(-3,-4)(3,-4)这样的几位同学站起来挥手致意。
  ②点出几位同学的名字,让他们说出自己位置的坐标。
  明晰: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在乐趣中掌握数学知识,增强了学习信心,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5.5归纳总结,反思新知。
  5.5.1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5.5.2本节课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5.6布置作业,强化新知。
  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减轻课后负担的原则,作业设计少而精,有广度、有梯度,使本节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
  6教学评价反思
  本节课以启发式、探究式学习为主,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感知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结合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相关知识,不仅较好完成了教学三维目标,又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着重从拓宽语文学习领域方面论述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的内容;整合其他学科,改善知识结构;走向社会实践,建立阅读途径;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在局限于课堂和课本的唯一局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延伸;阅读;信息技术  1注入新的内容,突破课堂局限。  怎样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传授更多的知识呢?为此,我除了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有关资
期刊
在创建高效课堂环境下,探究合作学习在化学课程中成为一种必不可少学习方法。它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间良好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一些化学教师缺乏对探究合作学习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理解其意义,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偏差,只是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影响了学习品质的提升,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实效。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合作学习谈几点想法。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大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我们既要立足教材,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注重培养  1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童话教学方式  童话,作为最富有幻想性、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体裁,凭借
期刊
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是我们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门艺术,建构一种和谐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那该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呢?一要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二要运
期刊
【摘要】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探索;能力;培养  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
期刊
教学情境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可以促进和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适宜的教学情境总是有着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那么,在新课程下,教师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期刊
古人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虽然学习是艰苦的的脑力劳动,但是,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苦事”也就变成了“乐事”了。让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暗示学生常常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如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不仅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而且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形象化,也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倍感枯燥的语文课堂中主动地去看、去听、去思考、
期刊
数学学习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学会运用几种常见的创设情景的方法,创设合适而生动的数学情景,让学生不自觉就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思考,踊跃提出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必须遵循启发诱导,直观性,及时反馈,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为此可通过概念的发展过程,设疑置错,试验——猜
期刊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也是有血有肉充满感情的人,他们渴望受到尊重,特别是来自老师的尊重,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当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让学生处于敢想,敢说,敢问,敢动的状态中,让每一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1让学生认真的“看”,培养自学能力。  所谓让学
期刊
新课程理念倡导,让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要切实贯彻这一新理念的落脚点就在于转变儿童的学习方式,将原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索式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那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些理念,优化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旧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以下后果:一是虽然已经教过了,但是学生对知识点还不十分理解;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