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读写结合点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o579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应该以教材为例子,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水平。语文教师要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写作技巧,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增强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促进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材 阅读 写作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18-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要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发展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写作,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应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小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帮助的。那么如何去挖掘读写结合点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从关键词语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例如我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教学到这句话“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时,我就引导学生运用换词的方法,体会“扫”一字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吃”“啄”之类的词语,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换“吃” 后就说明不了海鸥吃食动作快,吃得干净的特点。通过这样的训练,在学生的写作中,他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上一些好的词语。
  二、从主要标点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者想象。如:在教学六年级上期中的课文《唯一人听众》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 ‘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在这一小节中有一个省略号,对于这个省略号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因为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处,实际上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有”。抓住这个符号,让孩子也来当当小作家,充分展开想象: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让同学们写一写,当我听到妹妹的话后,会怎么想?怎么做?抓住人物的心理和动作进行描写。孩子们在通过阅读课文之后,心理正好有很多想法,老师这一环节正好给他们搭了一个抒发感情的平台,于是孩子们奋笔疾书,一会儿就写出了一段优美的文字。
  三、从优美句子入手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模仿的优美句子。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句子,让孩子们进行仿句训练,展开读写结合。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这篇文中有这样一段“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这段话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和山中景物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这段时,我要求孩子们采用第二人称加拟人加排比的句式,再试着写写我还会和山里的哪些景物打招呼,学生有例子模仿,效果非常的好。有的孩子是这样写的:你好,漂亮的蝴蝶,你扇动漂亮的衣裙,是要邀我与你共舞吗?你好,美丽的野花,你露出笑脸,是欢迎我的到来吗?你好,青青的小草,你探出頭来,是要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了吗?……孩子们这些句子写得非常的生动,优美。我想通过这样的练习,以后孩子们写作文时,句子就会更加生动形象。
  四、从典型的段落入手
  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的段落构段很有特点,如总分,分总和总分总的结构,遇到这种段落时,就应该先给孩子们讲段落的构段方式,再要求孩子们仿写这样的段落。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这段话就是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教学这段时,老师先让孩子们说出这段话的构段方式,然后模仿这种写法进行小练笔,如请围绕“今天真热呀”“这朵花真美呀”“ 教室里真静呀”等,围绕中心写一段话,将事物的特点写具体。通过这样的构段训练,以后孩子们写作文时,就会围绕一个中心,将事物的特点写具体,而不是点到为止,空洞无物。
  五.从结尾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的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这篇课文结尾是这样写的“‘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文章到此戛然而止,给作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文章学完后,我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想象后面会发生什么事,给文章续写结尾。孩子们了解了桑娜和渔夫的品质后,有感而发,写出来的文段非常优美。
  六、从读后感入手
  写读后感是训练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一篇文章学完后,孩子们有很多感想,这时候,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顺势而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圆明园的毁灭》、《穷人》、《只有一个地球》等文章,就是写读后感很好的题材。
  除此之外,扩写和缩写也是进行读写结合很好的方法。总之,我们要注意引导从阅读教学中、生活中涉取营养,借助学到的手段和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去,通过运用反过来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阅读,又有利于作文,读和写的能力便会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人教版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
  [3]《语文教学中读与结合训练》http://www.xzbu.com/9/view-913377.htm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10-02  有位诗人曾经说过:梦你所梦,思你所思,做你所做,因为宝贵的生命你只有一次。  1993年,我却是带着些许无奈和失落的激情,走上了三尺讲台。初为人师的我却一直为教师这个"清贫"的职业而迷惑!在出手阔绰的大款群体里,看不到教师的身影;在豪华气派的新潮一族中,寻不着教师的足迹……教师,仿佛只是生活
饲料中添加高剂量锌在减少断奶仔猪腹泻、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同时也造成猪肠道中产生抗性菌株和抗性基因。这些抗性细菌进入环境后其携带的抗性基因有可能被传递到人
【摘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13-01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14-02  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德育领导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认真听取青少年心理服务中心王主任的专题讲座,就中小学生网瘾、早恋、厌学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读和解决策略;向大家介绍多年来在德育工作方面的经验介绍;认真参观著名小学德育基地,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收获颇深。培训是及时的,收获是丰厚的,意义是重大
【摘要】新课程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其核心是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既关系到下一代的人口素质提高,也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