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导谢晋的“越语文”情缘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大师谢晋与“越语文”的情缘至深至浓,主要体现在:乡土教育,催生了谢晋艺术的火种;乡土文化,滋养了谢晋细腻而又激情的艺术风格;在家乡母校任顾问,展现了谢晋魂牵梦萦的家国情怀。谢晋,这位江南文化滋养和“越语文”熏陶出来的电影大师,理应成为“越语文”的骄傲。
  【关键词】谢晋 电影大师 “越语文”
  “谢晋导演,浙江上虞人氏,东晋谢安、谢玄之后也。以‘晋’为名,以铭根器。悠悠千年,果然承其先祖创拓之脉,引领中国电影事业而气象万千……”这是己丑年仲夏,著名学者余秋雨为谢晋撰写的墓志铭,短短56字浓缩了谢晋光辉璀璨的人生。然而,回首谢晋一生,不仅在影视界,他与“越语文”的情缘也是至深至浓。
  一、乡土教育,催生了谢晋艺术的火种
  谢晋如此的博学广识,这与家族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其中也有着名士之乡“越语文”的滋润。1923年11月21日。谢晋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为东晋名相谢安五十三世孙。他的祖父谢洪绪(号佐清),是清末镇上有名望的贤达人士,读书经商,交友广泛,曾与秋瑾在大通学堂执教共事十年,并与反清组织光复会的首领徐锡麟为知交。谢晋的母亲是余姚大户人家的女儿,知书达理,温良贤淑。谢晋是长房长孙,他的出生给谢家带来了希望与企盼。出生以来,民风淳朴的绍兴乡土滋润,书香世家的栽培,特别爱好语文、爱好文学的个『生,铺就了谢晋漫长的艺术生涯的底子。在谢晋10岁生日那天,父亲送给他一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学生文库》,那是一套包罗万象的丛书,包括社会、文学、文化艺术、科学在内的适合于小学生的文化普及读物,共有500册。他爱不释手,从那时起,便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当时谢塘农村的小学里,如此爱读书的学生实属少见。也正是在童年岁月,谢晋就已经得到了“越语文”的哺育,为他一生的发展赢来了契机。随着年岁的增长,他读书的兴趣又转移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上。他最痴迷的书是《红楼梦》,这本书是他用积攒的零花钱买的,花了几个通宵读完。一本《红楼梦》,成了他从艺的启蒙老师,也成了他长年以来永不枯竭的想象源泉。如今在他遗留下来的笔记本中,还有一个手抄《红楼梦》的本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奠定了谢晋一生的文化底蕴。据家人回忆,谢晋在家时大多数时光都是在书房里度过的,他最喜欢在深夜里看书和写作。谢晋在老家小住的那些时间里,也是经常坐在庭院里看书,谢晋出差的时候也随身带着书,一看书就会到后半夜。小学毕业,谢晋跨进了当时已声名远播的上虞春晖中学,母校的老师给谢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晋回忆道:“1937年进入春晖中学读书。记得当时我是划船去的,一进校门,便听到一阵优美的琴声……那是音乐老师在弹奏贺绿汀先生的《牧童短笛》,悠扬悦耳的琴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我成年以后最爱听的曲子之一。在春晖读书的那段时间,正值日寇侵华、杭州陷落之后,学校处于非常艰苦的阶段,但师生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语文老师为我们选讲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以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事迹激励青年学生。学校和学生会组织歌咏队和剧团,在校内和附近城镇宣传抗战,演出《卧薪尝胆》《木兰从军》等。我积极参与了这些活动,既受到教育,又培养了艺术兴趣。所以,春晖不但是我文化知识的启蒙地,而且是我艺术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启蒙地。我走上电影艺术之路,我的电影的题材和主旋律,与在母校所接受的教育关系甚大。”2008年,谢晋回母校时,面对记者采访,他激情满怀地说:“北有南开,南有春晖,我的母校春晖中学是全国名校,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全世界写‘背影’最好的作家,他就是朱自清老师……”书香世家的熏染,江南母校的教育,点燃了谢晋艺术的火种,滋养了谢晋丰厚的底蕴。而从这一切中,我们不难发现“越语文”的源远流长。
  二、乡土文化,滋养出谢晋细腻而又激情的艺术风格
  知名文化人余秋雨曾说:“回想一下,在这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如果没有谢晋,一大批中国人如果没有《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电影可看,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失落?”是的,谢晋执导的电影《女篮五号》在1957年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和1960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角帽奖;《红色娘子军》在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舞台姐妹》在1980年获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天云山传奇》在1980年获第一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牧马人》在1982年获第六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高山下的花环》在1984年获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芙蓉镇》在1987年获第十届电影百花奖和第七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女儿谷》在1995年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荣誉奖;《鸦片战争》在1997年获第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谢晋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影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有人说,谢晋,江浙文化是他的根;“越语文”的文化传统,从童年始激发了他对文学的挚爱;细腻与不露声色,谢晋电影的风骨,体现的正是越人内敛含蓄的精神内核。绍兴是中国著名水乡,水乡独有的柔和、细腻孕育了水乡人的独特个性。谢晋拍电影,总能够细腻地塑造出给人留下至深印象的女性形象。他是中国内地导演群里最擅长挖掘女性美的导演。“上善若水”,越地水乡的水柔美、刚毅,滴水穿石而又奔流不息,似乎已融入了谢晋导演所创造的诸多女性银幕形象。如《舞台姐妹》中的邢红月,《红色娘子军》中的琼花,《牧马人》中的李秀芝,《鸦片战争》中的容儿……特别是《秋瑾》中的秋瑾,更是刚柔兼济的越中豪杰的代表。
  绍兴又是黄酒的故乡,大禹以酒记功,越王投醪壮行,文人饮酒吟诗,墨客曲水流觞。黄酒文化滋养了谢晋充满激情的豪爽风格,这个特别爱喝绍兴酒、号称“谢八斤”海量的谢晋,他的影片充满着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也体现着黄酒的醇正、醇厚、醇香、醇情的品格。他说:“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倾注导演最大的激情,是艺术家人品、修养的结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烧。”“我拍影片更多地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希望对祖国、对人类贡献美!”“艺术家要有赤子之心,要有历史的忧患感,对民族充满了责任感、使命感。”……谢晋的这些自白是他为人为艺的座右銘。1997年香港回归、华人相庆,谢晋奋力推出的《鸦片战争》不仅与全民的关注热点相一致,更是对百年中华民族的历史进行了理性的审视。谢晋一连创下数个我国电影史上的吉尼斯纪录。他曾经说过:“我是喝曹娥江水长大的,母乳一样的文化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可以说,我的全部创作激情、艺术灵感,都来自于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然,这里有着越乡水和绍兴酒的全部品性。   三、在家乡母校任顾问,展现了谢晋魂牵梦绕的家国情怀
  “故乡好比是天空中飞的一只风筝,我们人不论离风筝有多远,总有一根线连着风筝牢牢地牵在手里。”(谢晋语)作为一个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身为国内外著名的电影艺术家,谢晋尽管年事已高,事务繁忙,但仍然心系家乡。他几乎每年要回故乡小住,每次回家必然要来母校看望师生。他的语文情愫,使他对学校的小梨花艺术节、科普读书节、学生影视创作活动特别热心关注,在校园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谢导的身影。走进谢塘镇小的校园,由谢晋手书的“博爱博学”四字校训,首先映入眼帘。2005年,学校践行了把影视文化引进教学的创新思路,并且专门开设了“谢晋影视陈列室”。为此,谢晋专程从外地赶来,将自己多年来执导的20多部(本)著名影片送给母校,其中有《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女篮五號》《牧马人》《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鸦片战争》等。谢晋特地为家乡父老带来了他导演拍摄的影片《清凉寺的钟声》,在谢塘电影院举行了首映式。他还专程来母校举办讲座,留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愿母校为祖国培育更多人才”的题词。听到学校在编写《走近谢晋》校本教材,谢晋专门寄来信件,还亲自动笔修改教材。2008年5月12日,谢晋电影博览馆在谢塘镇小开馆,谢晋亲自参加揭牌仪式,并邀请美国马丁电影基金会的官员和教育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学校也与上海大学签订了建立研究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2009年3月,由于谢晋的极力推荐,谢塘镇小校长应邀去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分别在美国纽约、华盛顿、新泽西州五所学校做影视作文教学报告,推介中国乡村小学的改革经验,讲述如何把一所乡村学校创建成为全省闻名的省级示范小学、省级特色学校。
  难忘母校哺育情,化作桃李传馨香。白马湖的山水,激发了谢晋电影创作的灵感,他曾多次到白马湖选取外景,拍成电影;介绍他的同事、著名导演黄蜀芹到春晖中学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围城》中发生在“三阊大学”的故事。1981年以来,他多次回到春晖中学,和母校的教师、学生们愉快地交谈。1991年、1998年,谢晋“电影回顾展”和“从影50周年纪念活动”均把春晖中学作为重要的一站,他把为他的电影付出辛勤劳动的作家、表演艺术家和国内外电影界、电影评论界的朋友们请到母校,分享快乐。2008年,春晖百年校庆时,谢晋放下病中的夫人徐大雯,揣着刚刚失子的悲恸,不顾自己疲惫不堪的身体,回上虞母校参加了筹备会。2008年10月18日的校庆当日凌晨,谢晋在故乡上虞去世。“乡贤谢晋导演是不朽的,他就是那颗恒星,在虞舜大地的上空,他将永远永远在那里闪闪发光……”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说。确实,谢晋真正做到了“我从家乡出发,也一定会重新回到家乡。百年之后,我一定会埋葬在曹娥江畔”。
  谢晋,这位江南文化滋养和“越语文”熏陶出来的电影大师,也理应成为“越语文”的骄傲。
其他文献
老师说的话,学生掂量起来,总觉得很有分量,尤其是表扬、鼓励的话,会久久成为前进的动力。同样,老师在学生作文中写的批语,尤其是真心赞扬的批语,会为学生爱上写作文点上一把火。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回忆自己的求学生涯时也曾说:“我上中学时,老师写的一句‘有老舍风格’的批语,至今对我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努力追求的目标……”  可见,对于学生来说,在作文批语中出现的一个赞许的字眼,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鲜
【摘 要】识字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部编教材对于识字教学有新的要求。为此,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教材编排特点,开展识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打好基础,还要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对他们做好引导:借助课前预习,了解学情,突破难点;通过课堂教学,发现方法,掌握规律;做好阶段复习,板块梳理,夯实基础。这样学生才能在识字方面有较为明显的进步。  【关键词】课前预习;教学规律;梳理知识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主题单元编排的,其中有些单元主题是围绕游记内容来安排的,如: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自然奇观”、第五组“我国的世界遗产”和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自然景观”。游记类单元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游记类课文文质兼美、结构清晰,是学生阅读、教师指导习作的佳作。然而在一线课堂教学中,游记类课文的单元整组教学却存在着缺单元核心目标统领、游记类课文学习与单元习作割裂、游记类课文教学年段序列模糊等问题。那么
【摘 要】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单元。这一单元对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人物关系图、联系上下文猜读、进行多视角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名著,扫清阅读障碍,品味人物形象,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古典名著;人物关系图;上下文猜读;多视角解析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单元。在教材中引入
下午,妈妈把我从跆拳道馆接回家,我非常口渴,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有水喝吗?渴死我了!”“哦,我忘了烧开水,你去楼上拿瓶牛奶喝吧。”“妈妈,我也要喝。”在一旁玩耍的小妹妹也高声叫了起来。“好,让哥哥帮你也拿一瓶。”  我跑到房间里,打开牛奶箱子一看,只剩最后一瓶了。哎呀,这瓶不能让妹妹给拿走了,否则我就没得喝了。我拿了那瓶牛奶就要喝。  “哥哥,帮我拿一瓶。”妹妹嚷了起来。我拿下牛奶箱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2课《“番茄太阳”》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个天使。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本段话中的“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存在主语残缺的语法失误。“看着她”作为表示情态的状语位于句首,后半句的“隐隐心疼”则是本句话的谓语,显然“让人”这个介词短语是不能充当主语的,为了符合语法的要求,应去掉“让”这个介词。
又一个快乐的暑假来到了,小朋友们打算如何度过这个假期呢?  不如,去一趟乡村吧,那里,是离大自然最近的地方。  清晨,在大公鸡骄傲的“喔喔”声和小鸟欢快的“啾啾”声中睁开双眼,快点出门去,去看看那不同于城市的广阔天地:  蓝的天,白的云,清亮的荷塘,碧绿的田野,缤纷的野花,芳香的泥土……一切都是那么天然而美丽!  蝉儿躲在树影里,“知了知了”地把你从午睡中唤醒,叫上三五个村里的小伙伴,捉几只鸣蝉,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有一书,题为《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我不胜慨叹:当我们看花时,我们在看些什么?  在季老先生那些以留学德国为背景的散文篇什中,《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比较别致的一篇。在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人不光爱花,而且爱得奇怪,与中国人相比完全不同。我们把花栽在室内,或放在阳台,或灌溉或使之沐浴阳光,为的是供自己欣赏。可德国人就不一样。文
下列成语里的“一”字各表示不同的意思,你能区别吗?请用线把成语与表示的意思连起来。  1.一心一意 a.单独  2.一唱一和 b.一旦  3.一见如故 c.数目一  4.一尘不染 d.刚,才  5.一鸣惊人 e.一点儿  6.一面之词 f.专一  7.一视同仁 g.同一  8.一如既往 h.完全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郝湾小学 温 溪 供稿)  (答案本期找)  二、还原倒装句  倒装句在古
【设计理念】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后人解释为“寄寓之言”。寓言常常借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被称为“穿着外衣的真理”。针对寓言的文体特征,本课设计从语文的角度,采用想象、表演、品悟、复述、创编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进入寓言情境,感受寓言的言意特色,玩味寓言的言语方式,学习寓言的个性表达。如此依体而教,“是什么就教什么”,寓言教学才更有个性,更有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