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087-01
现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重视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教师应当使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实行小组合作教学法进行相应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预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就主要的问题展开综合分析。通过教师施行小组合作教学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1.划分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当使学生具备合作学习的意识。为此,教师需要综合分析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进行有效的组别划分,使学生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划分的合作学习小组,需要保证成员整体的学习状态稳定,这样的状态对组内成员相互了解大有裨益。与此同时,教师应当使合作小组内的学生性格互补,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成绩第一。教师应将学生的数学成绩确定为第一要素,对学生进行整体性区分为:培优、扶中、补差,按照2:5:3的比例进行分布,并选取对应人数进行组合。其次,性格相辅。众多学生进行有效的组合,需要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这样才能够就数学问题展开有效的讨论分析。教师需要整体性考量学生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并使组内成员关系密切。最后,程序简洁。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分析研讨。学习讨论的程序严密有效,才能够切实提升小组合作教学的时效性。
2.紧扣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教师需要综合分析教材的教学内容,使之能够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相匹配。教师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小组合作教学的目标,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便可完成。同时,教师还需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归集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进行综合性运用,进而使小组合作教学法变得更有时效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还需明确任务设计难度,使相应问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从而促进高中学生的知识理解,有效增强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知识时,便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内容创编。因为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的理解存在差异性,此时就需教师为学生创编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为此,学生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知识讨论时,教师的问题能够将整个小组的成员调动起来,大家就数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得到最佳的解题思路。通过教师的延伸,学生对“构建立体直角坐标系”等知识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入,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把握角色定位,实施科学教学
按照新课改的教学政策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過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并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位置。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找准自己引导者的教学定位,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教师实施小组合作教学,能够抓住当前数学教学的关键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切实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形”的知识时,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能够对相应问题的概率有所认知,便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找准定位,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并通过研讨深化理解,从而切实提升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施行小组合作教学法,指导学生从多个侧面进行学习,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永宏.高中数学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48+50
[2]胡富国.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