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于石油销售相关企业发展的历史及其现状进行分析,肯定此类企业在发展中取得的良好成绩,但也不忽略它发展引来的一系列隐患与问题。本文主要关注企业的内部、外部两大方面,分析它们各自面临的困境,并根据研究结果整理了六项对策,供有关企业和人员参考。
关键词:石油销售 产能过剩 供应链 加油站
一、引言
中国石油销售企业面临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亟需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发展之路,通过机制创新推动整个中国石油行业快速发展。
二、中国石油销售企业发展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石油企业的销售体制在我国的发展阶段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计划经济阶段的销售体制,此时是与石油销售相关的商业体制建立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对商业体制进行改革,出现了对石油进行负责管理的各种商业部门,例如:石油局与燃料局等。三级批发销售体系在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即分别以大区、中心城市、县城为中心的站点的体系建立并得到巩固。当然这些单位同时也承担了一些业务协调职能,主要是面向地方石油经营单位。我国的很多省市、地区以及县区等都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并且成立了与石油销售相关的个经销机构,即按照各行政区域划分的石油公司等。(2)建立与壮大产销合一这一体制的阶段,成立了中石化的销售公司,它作为对石油进行销售与管理的相关部门存在,还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对有关石油的经营任务进行承担。地方政府联合行业形成共管的格局在这一体制下初步建成,这个时候,成品油的产销合一这一体系也得到了建立和完善。(3)市场经濟的阶段,我国在这个阶段实行了对石油管理及其机构体制的改革,开展了对石油公司的重组。管理发生变革,石油销售企业管理剧烈变革,销售事业部管辖范围和各省、市及各省级公司的负责区域发生变更。(4)现代经济的阶段,我国在2004年期间对石油销售及其企业的相关体制进行了变革,许多部门与公司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实现了石油销售省、市、县等一体化的初步改革,初步实现管理垂直化、专业化。
现如今,在我国,石油销售的销售网络已经逐渐形成并且日益完善,其品牌的知名度也正在增大,在市场上所占据的份额也比较高,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实力。而且近年来,我国的石油销量已经远远地高出了原本的预算,使得利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市场份额也正在大幅度地增加,不断地创下了石油销售增长率的新高。然而,绚丽的数字后,问题与困难也凸显出来。
三、石油销售企业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
1.石油销售企业的内部仍然存在这许多的问题。首先,对外购油品的质量进行管理与内控的相关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公司根本成品油批发资质都不具备。第二,安全管理的相关还不够到位。我国的加油站数量日益增多,阵容日益庞大,但是它们因安全性能不达标、使用维护不当、员工的业务素质低,导致一些事故频繁发生,例如: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以及环境污染事故等。毋庸置疑,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社会带来极大损害,更会对企业的经营生产及周边环境带来破坏性的打击。此外,石油的产能剩余量过多,出现了供应不足的情况,石油的供应链也较为脆弱。虽然在我国,原油的加工量高达几亿吨,其成品油的产量也是如此,它们仍然都在逐年增长,然而, 200成品油所表观出来的消费量却只是其产量的2/3,还有1/3的产量剩余,导致其产量过剩的情况。我国原油在沿海地区集中进口,西北地区成品油则供给困难。不管是时间、数量还是空间上,成品油供应需求不能同步,供应链便不顺畅。主要有三流组织流、信息流及物流不通畅。
2.石油相关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重重。首先,黑加油站的膨胀使得正规的加油站受到了十分激烈的冲击。因为一直以来,加油站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盲目地发展,例如:地方各保护主义受到利益的驱使以及多头审批因素等,这直接导致了一些滥批问题与乱建现象日益突出的情况。勾兑掺假、恶性竞争、走私偷盗、偷逃税款,存在非常多安全隐患。在这些黑加油站的销售过程中,柴油的价格非常低,使得周边一些正规的加油站在销售方面面临了很大的困境。第二,外资冲击中国市场。虽然在我国,外资类型的加油站所占的比例并不多,而且其油源和批发权等与我国的相比也存在这较为明显的弱势,但是它们提供优质服务给客户不得不引起关注。据悉,有些外资类型的加油站会向顾客提供汽车维修的服务和自动洗车的服务等。这种高具清新性与舒服性的休闲空间与国内较为单一的实施成品油零售的加油站形成了鲜明的比,它们自然更占优势。此外,“石化双雄”间的竞争机制存在一定的缺失,其恶性竞争等问题仍然存在。从1998年两大石油公司重新组合开始后,竞争愈演愈烈。在两相交接的区域内,为了抢夺客户资源,恶性竞争时时发生。因缺失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盲目性地竞争促使企业的整体效益不断降低。2002年前,为深圳一座油库的使用权,价格竟被哄抬飙升到8亿多。在河南范围内,彼此员工竟然拳脚相拥,所为的仅仅是油库的使用权,不得已的情况下警方介入,才把事态降低。此事之后,“石化双雄”相关高层便开始了合作,探索共赢之法。然而,不幸的是,我国的炼油产能剩余量过多又导致双方市场激烈争夺的开始,并且愈演愈烈。然而,他们之间的激烈竞争并没有为其带来很大的盈利,如果算上进行基建所投入的经济成本与设备成本,其总投入已经近亿。这些高达亿元的成本导致其收益定当远远低于投入、得不偿失的严重后果。这项举措虽是为市场竞争而导,然如此不考虑成本的投入,国家主管部门和石油销售企业提高谨慎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石油销售企业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措施
站在笔者角度,应该如此行事:首先,要改进与完善我国对外购油品的质量进行管理内控的相关体系。对企业资质严格审查,定期核查,剔除不合格企业。提高A级化验效率,缩短化验时间。B级化验采用化验员负责结合双岗及三岗制, 多岗交叉监督来规避审查岗位一人操纵。第二,广泛进行安全教育。结合安全知识竞赛的开展,调动员工自觉参与。第三,关注成品油的供应链。将信息化等技术带入成品油的配送及库存管理,建成业务指挥中心销售成品油,对各地相关信息施行集中管控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美国的大型石油公司与油品零售服务公司成为同盟,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对于石油销售相关企业所面临的一些外部环境造成的困境,笔者归类了以下解决途径。第一,对黑加油点加大整治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法律、经济手段打击违法行为。工商局、安监局等部门联合出动,挖掉“黑加油点”,对非法经营人员严肃处理,完善监督管理。第二, 对加油站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提升形象。借鉴加德士等案例,注重细小之处,拓宽服务范围,提供高附加个性化、全方位服务,让客户体验到亲情和温馨。让客户视觉、听觉、感觉的不同需求在服务中得以满足,亲身体验中国石油的亲情化服务理念,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同。第三,调整竞争机制,将恶性竞争扼杀在襁褓里。“石化双雄”相关高层建立了互信机制,如何开展各个领域的合作应该开动脑筋,相关部门也应对两大石油公司高效竞争加以疏导。
五、结语
石油销售企业采取正确营销管理手段,才能站稳脚跟,赢得市场份额,赚取利润,推动我国石油销售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市场经济新时代下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宛磊,余晓钟,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营销体制改革探讨,国际石油经济,2005,13(11)32-35.
[2]姜国忠,现代石油销售企业经营体制改革浅探,经管空间,2010,6,46.
[3]陈专,CZ石油销售公司成品油损耗控制研究,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26-28.
[4]蔡家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迎接市场放开挑战———谈石油销售企业的竞争策略,中国石化,2003,16-17.
[5]于静,李欣,由一起典型的加油站安全事故得到的启示,科技信息,2007,5:228-228.
[6]马玥“富爸爸”中石化的穷孩子———“问题油”引发供应链的冷思考,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68-71.
关键词:石油销售 产能过剩 供应链 加油站
一、引言
中国石油销售企业面临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亟需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发展之路,通过机制创新推动整个中国石油行业快速发展。
二、中国石油销售企业发展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石油企业的销售体制在我国的发展阶段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计划经济阶段的销售体制,此时是与石油销售相关的商业体制建立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对商业体制进行改革,出现了对石油进行负责管理的各种商业部门,例如:石油局与燃料局等。三级批发销售体系在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即分别以大区、中心城市、县城为中心的站点的体系建立并得到巩固。当然这些单位同时也承担了一些业务协调职能,主要是面向地方石油经营单位。我国的很多省市、地区以及县区等都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并且成立了与石油销售相关的个经销机构,即按照各行政区域划分的石油公司等。(2)建立与壮大产销合一这一体制的阶段,成立了中石化的销售公司,它作为对石油进行销售与管理的相关部门存在,还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对有关石油的经营任务进行承担。地方政府联合行业形成共管的格局在这一体制下初步建成,这个时候,成品油的产销合一这一体系也得到了建立和完善。(3)市场经濟的阶段,我国在这个阶段实行了对石油管理及其机构体制的改革,开展了对石油公司的重组。管理发生变革,石油销售企业管理剧烈变革,销售事业部管辖范围和各省、市及各省级公司的负责区域发生变更。(4)现代经济的阶段,我国在2004年期间对石油销售及其企业的相关体制进行了变革,许多部门与公司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实现了石油销售省、市、县等一体化的初步改革,初步实现管理垂直化、专业化。
现如今,在我国,石油销售的销售网络已经逐渐形成并且日益完善,其品牌的知名度也正在增大,在市场上所占据的份额也比较高,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实力。而且近年来,我国的石油销量已经远远地高出了原本的预算,使得利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市场份额也正在大幅度地增加,不断地创下了石油销售增长率的新高。然而,绚丽的数字后,问题与困难也凸显出来。
三、石油销售企业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
1.石油销售企业的内部仍然存在这许多的问题。首先,对外购油品的质量进行管理与内控的相关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公司根本成品油批发资质都不具备。第二,安全管理的相关还不够到位。我国的加油站数量日益增多,阵容日益庞大,但是它们因安全性能不达标、使用维护不当、员工的业务素质低,导致一些事故频繁发生,例如: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以及环境污染事故等。毋庸置疑,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社会带来极大损害,更会对企业的经营生产及周边环境带来破坏性的打击。此外,石油的产能剩余量过多,出现了供应不足的情况,石油的供应链也较为脆弱。虽然在我国,原油的加工量高达几亿吨,其成品油的产量也是如此,它们仍然都在逐年增长,然而, 200成品油所表观出来的消费量却只是其产量的2/3,还有1/3的产量剩余,导致其产量过剩的情况。我国原油在沿海地区集中进口,西北地区成品油则供给困难。不管是时间、数量还是空间上,成品油供应需求不能同步,供应链便不顺畅。主要有三流组织流、信息流及物流不通畅。
2.石油相关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重重。首先,黑加油站的膨胀使得正规的加油站受到了十分激烈的冲击。因为一直以来,加油站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盲目地发展,例如:地方各保护主义受到利益的驱使以及多头审批因素等,这直接导致了一些滥批问题与乱建现象日益突出的情况。勾兑掺假、恶性竞争、走私偷盗、偷逃税款,存在非常多安全隐患。在这些黑加油站的销售过程中,柴油的价格非常低,使得周边一些正规的加油站在销售方面面临了很大的困境。第二,外资冲击中国市场。虽然在我国,外资类型的加油站所占的比例并不多,而且其油源和批发权等与我国的相比也存在这较为明显的弱势,但是它们提供优质服务给客户不得不引起关注。据悉,有些外资类型的加油站会向顾客提供汽车维修的服务和自动洗车的服务等。这种高具清新性与舒服性的休闲空间与国内较为单一的实施成品油零售的加油站形成了鲜明的比,它们自然更占优势。此外,“石化双雄”间的竞争机制存在一定的缺失,其恶性竞争等问题仍然存在。从1998年两大石油公司重新组合开始后,竞争愈演愈烈。在两相交接的区域内,为了抢夺客户资源,恶性竞争时时发生。因缺失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盲目性地竞争促使企业的整体效益不断降低。2002年前,为深圳一座油库的使用权,价格竟被哄抬飙升到8亿多。在河南范围内,彼此员工竟然拳脚相拥,所为的仅仅是油库的使用权,不得已的情况下警方介入,才把事态降低。此事之后,“石化双雄”相关高层便开始了合作,探索共赢之法。然而,不幸的是,我国的炼油产能剩余量过多又导致双方市场激烈争夺的开始,并且愈演愈烈。然而,他们之间的激烈竞争并没有为其带来很大的盈利,如果算上进行基建所投入的经济成本与设备成本,其总投入已经近亿。这些高达亿元的成本导致其收益定当远远低于投入、得不偿失的严重后果。这项举措虽是为市场竞争而导,然如此不考虑成本的投入,国家主管部门和石油销售企业提高谨慎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石油销售企业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措施
站在笔者角度,应该如此行事:首先,要改进与完善我国对外购油品的质量进行管理内控的相关体系。对企业资质严格审查,定期核查,剔除不合格企业。提高A级化验效率,缩短化验时间。B级化验采用化验员负责结合双岗及三岗制, 多岗交叉监督来规避审查岗位一人操纵。第二,广泛进行安全教育。结合安全知识竞赛的开展,调动员工自觉参与。第三,关注成品油的供应链。将信息化等技术带入成品油的配送及库存管理,建成业务指挥中心销售成品油,对各地相关信息施行集中管控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美国的大型石油公司与油品零售服务公司成为同盟,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对于石油销售相关企业所面临的一些外部环境造成的困境,笔者归类了以下解决途径。第一,对黑加油点加大整治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法律、经济手段打击违法行为。工商局、安监局等部门联合出动,挖掉“黑加油点”,对非法经营人员严肃处理,完善监督管理。第二, 对加油站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提升形象。借鉴加德士等案例,注重细小之处,拓宽服务范围,提供高附加个性化、全方位服务,让客户体验到亲情和温馨。让客户视觉、听觉、感觉的不同需求在服务中得以满足,亲身体验中国石油的亲情化服务理念,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同。第三,调整竞争机制,将恶性竞争扼杀在襁褓里。“石化双雄”相关高层建立了互信机制,如何开展各个领域的合作应该开动脑筋,相关部门也应对两大石油公司高效竞争加以疏导。
五、结语
石油销售企业采取正确营销管理手段,才能站稳脚跟,赢得市场份额,赚取利润,推动我国石油销售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市场经济新时代下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宛磊,余晓钟,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营销体制改革探讨,国际石油经济,2005,13(11)32-35.
[2]姜国忠,现代石油销售企业经营体制改革浅探,经管空间,2010,6,46.
[3]陈专,CZ石油销售公司成品油损耗控制研究,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26-28.
[4]蔡家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迎接市场放开挑战———谈石油销售企业的竞争策略,中国石化,2003,16-17.
[5]于静,李欣,由一起典型的加油站安全事故得到的启示,科技信息,2007,5:228-228.
[6]马玥“富爸爸”中石化的穷孩子———“问题油”引发供应链的冷思考,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