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和宴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个表现中国汉字演化过程的壮观场面。令五洲宾朋叹为观止!表演中接连出现两个古代的“和”字和一个现代的“和”字。三个“和”字。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一“和为贵”。“和”,既是现代中国所倡,也是当今世界所求,和睦和谐历来是中华民族治国齐家、为人处世的传统美德。
  在共风同俗的台湾和闽南民间,自古以来,沿袭着一种以“和”为内容为人称道的食俗“叫和宴”。现实生活中,就像人们经常说的“一个水井里的吊桶,难免会相碰撞”。邻里乡亲、至亲好友,有时也会因为这事那事产生摩擦,闹点矛盾,以致伤了感情,失了和气。“叫和宴”就是为拉近与失和亲友的距离。让他们重归于好的一种民俗形式。
  每逢婚娶、庆寿或乔迁新居等喜事庆典,东道主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宴请宾客。主人借此机会邀请那些曾经闹过矛盾、结下怨隙的人也来赴宴。否则,总会觉得心上的疙瘩没除掉而寝食难安。当然,要化干戈为玉帛并非易事,特别是有些结怨已深,或者对方受委屈很大的“冤家”。由于积怨日久,要放下“面子”去邀请他们采赴宴,总会感到很尴尬、别扭。所以,他们习惯先派自家小孩或至亲去邀请,这时被邀对象不一定即请就来,常是婉言谢请,有的甚至还会不予理睬。
  在这种情况下,设宴的主人就必须亲自出马,通常是夫妇俩同时登门邀请。入门后,夫妇俩会一改往日脸色,说的最多的就是“去坐一坐”“凑个热闹”。只要有真情实意和耐心,再深的仇隙,再多的怨气也会冰释雾散。
  “叫和宴”体现在一个“叫”字,“叫”就是请,要有耐心。如果遇到闹矛盾的对方十请八叫还不来,东道主只好使出最后一招,就是与“乡里老大”或者族亲长辈陪同邀请,这一招一般可以奏效。万一对方仍不给面子,即使他们受侮受屈很深重,他们也会“犯众口”,这就是大家会反过来嗔怪他们的不是了。因为在农村或渔区,“乡里老大”和族亲长辈大都是乡里最有威望、热心公益、办事公道的长者。所以,只要“乡里老大”一出面,再麻烦的事也会迎刃而解。如果喜庆事主是受侮受屈的一方,通常都会表现自己的宽宏大量,认为难得有几回喜庆事,何必因为过去的怨结而不去邀请“冤家”来赴宴呢?别小觑“叫和宴”,它以“叫”开路,以“和”为善,以“宴”搭桥。增进了邻里之间和谐、促进了亲友之间的和睦。多年的不快,多年的僵局,尽在这文明和谐的平台和载体中冰融雪化,重归于好。
  (简介:林长华。福建省作家协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民俗学会、省灯谜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文艺创作、新闻采访、民俗研究、制谜撰联等工作。)
  
  编 辑 胡莉莉
其他文献
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节假日,铺天盖地的手机短信汹涌而至,一开始,我们会为朋友在物欲横流的茫茫人海中还能牵挂着自己感到欣慰,也能为朋友间那份真挚的情谊所感动。因为那短信寄托了朋友对自己的关爱和祝福。可随着手机“嘟嘟”声的不停响起,我们在翻看一个又一个几乎大同小异的短信后却感到莫名的失望与反感,那些本来温馨的祝福也变得冷冰冰的了。  记得2008年除夕那一天,有一条“天气预报”的短信曾经非常流行
今年65岁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魏明伦有“鬼才”、“戏妖”、“怪杰”之誉。谁叫他姓魏呢?“魏”的一半就是“鬼”。说的话,做的事,写的文都透出些鬼气。魏氏剧本,与众不同,台上能演,台下能读。他将剧本加入很多描写成分,形成介于小说与剧本之间的读物形式,易于为年轻人接受。尤其是他对潘金莲这个“中国文学史上最坏的女人”进行重新审视,重新定论,认为她是个被苦难环境推下深渊的好女人,让众多女性产
写在前面:今时今地的年轻人视道德为何物?钱钟书说生活像一座围城,道德何尝不是围城里的一扇扇门,门里的人想冲出来,门外的人想冲进去。年轻人懂得激烈、麻醉且颓废的旋律,也懂得“春哥”或者“周董”,能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也能跳肚皮舞,对于道德,他们则喜欢上了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道德考驗门里的年轻人  李振忠    “代沟门”:穷妈妈与女儿  母亲刘芬哭诉:“女儿上大学了,为什么看不起我?”她的女
那天上午十点钟,我正坐在办公桌前,惬意地品尝着自己刚煮的热咖啡,办公室的门轻轻响了两下。她就是那样子走进我的视线的,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长裤,一件纯白的棉衬衫,一张不施粉黛的脸,看上去只有十八九岁的样子。“对不起,请问这儿是王老师的办公室么?”她怯怯地问,脸上泛起一丝微微的红。“我就是。”我漫不经心地抬头扫了她一眼,继续低头看着手上的咖啡。“噢,王老师您好,我是新毕业的学生,公司人事部让我到您这儿来
刚刚庆祝过25岁的生日,Rain就乘坐印有自己形象的专机,飞往世界各地举办个人演唱会了,粉丝们紧紧跟随着他,从十几岁的少女到七十几岁的老奶奶都有。美国《时人》杂志把他评为100名最美丽的人之一,而他是怎样成为超人气偶像歌手,成为韩国影视歌三栖明星的呢?他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生际遇呢?  Rain原名郑智熏,1982年出生于首尔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从小性格内向,在人前话不多,所以除了个子比较高之外,没
他出身贫苦,在一家俱乐部里打工。每天.他都要面对许多繁重琐碎的工作。繁重的工作并未使他感到疲倦和畏惧.让他最头疼的是:自己每天得步行40多分钟去俱乐部上班.他做梦都想拥有一台自己的汽车.可他微薄的薪水总是让他的希望一次次地破灭。  后来,有朋友劝他:买彩票试试运气吧。  他从积蓄中拿出10美元买了彩票。谁知这一次幸运之神光顾了他.他买的彩票居然中了大奖!他用这笔钱买了台小汽车.从此,他开始驾着自己
有个成语叫作“扪心自问”,它源于宋代宋祁的《学舍昼上》:“扪心自问何功德,五管支离治绑人。”意思是摸一摸自己的心,追究一下自己的心的质量如何,主要强调的是反省。  扪心,扪准了别人的心不易,扪准了自己的心尤难。一个在“一闪念”时发现自己缺德少才的人,往往停止扪心,去扪自己的另外部位,包括脸或屁股之类。结果呢,无疑会处处自我感觉良好。这叫“心的质量太差,至少是不及格”。  心有多种,粗算起来就有民心
春节加班,单位里空无一人,走道上黑漆漆的湿得很长,像是某一惊悚片中的场景。办公室朝北,窗口不可能有太阳,反倒感谢那场暴雪,落在平房上的雪反射了一部分阳光,有几缕射进了办公室,在墙上留下了三四个光圈。正是这些斑驳的光圈,让人觉得温暖起来。  做些什么好呢?  打开电脑,QQ里没有一个人在线,再打开MSN,还好,有一位在线,名叫“小i机器人”,我对他打了一行字:“春节快乐。”对方很快回了一句:“你也快
近日看一篇怀念作家柳青的文章,其中的一个故事尤其令人感慨。作者回忆,那时他青春年少,天然接近文学,不但大量阅读文学名著,而且尝试写作。他曾创作出小说《引魂鸡》,柳青赏识之下,转给《延河》编辑部。此时的柳青已发表《创业史》第一部,名声很大,但那时文坛的风气比较清纯,编辑重稿不重人,大作家柳青也不能改变他们的选稿原则,他们给作者写了退稿信,称“作品语言生动,但人物在争吵中过于趣味化了,一场严肃的斗争表
2007年岁末,美国加利福尼亚上洲的《慈善周刊》开展了首届“年度慈善人物”评选活动。帕德是《慈善周刊》的记者,也是评选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统计来自电子邮件的选票。那天,他收到的电子邮件还是像往常一样,反复出现这几个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默克多、巴菲特、拉里·埃里等。个个是著名的、常常为慈善事业捐款的富豪。  帕德做着登记。突然,他看到一个很陌生的名字:沃伦·皮尔斯。“沃伦·皮尔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