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慈善观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i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岁末,美国加利福尼亚上洲的《慈善周刊》开展了首届“年度慈善人物”评选活动。帕德是《慈善周刊》的记者,也是评选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统计来自电子邮件的选票。那天,他收到的电子邮件还是像往常一样,反复出现这几个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默克多、巴菲特、拉里·埃里等。个个是著名的、常常为慈善事业捐款的富豪。
  帕德做着登记。突然,他看到一个很陌生的名字:沃伦·皮尔斯。“沃伦·皮尔斯?他是谁?做什么的?”帕德感到很奇怪。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沃伦·皮尔斯这个人,富豪群里没有、名流圈里也没有。发来邮件的人没有留下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只在邮件里写了沃伦·皮尔斯这个名字,也没有对沃伦·皮尔斯进行介绍。帕德也没太在意,不过,按照规定,他还是为沃伦·皮尔斯做了登记。
  “也许是谁开的一个无聊的玩笑。或者是恶作剧。”帕德和同事们谈到这件事时说。然而,第二天,他又看到了“沃伦·皮尔斯”这个名字,而且不止一次,有六封邮件都写了“沃伦·皮尔斯”这个名字。发邮件的这六个人都留了地址,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布里维尔镇。
  来自职业的敏感性让帕德意识到,这么多人评选沃伦·皮尔斯作为“慈善年度人物”决不是偶然。他决定去布里维尔镇探访这个叫沃伦·皮尔斯的人。布里维尔镇位于加利福尼亚北部,多数居民为印第安人。帕德联系上了一个叫尤杜里的人,他是其中一个发邮件推选沃伦·皮尔斯的《慈善周刊》的读者,而且他还是小镇的镇长。尤杜里很爽快地答应陪帕德一起去见沃伦·皮尔斯。
  一路上,尤杜里向帕德讲述着皮尔斯的故事。原来,皮尔斯是一家鞋厂的退休工人。他和妻子从繁华的洛杉矶搬到布里维尔这个清静的小镇生活。虽然来到布里维尔镇不到两年的时间,但整个小镇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他这个热心的老头。他在家门口摆了个修鞋摊,义务为小镇的居民修鞋。到皮尔斯那里修鞋,不仅不花钱,反而可以唱上一杯茶,坐下来和皮尔斯聊天。
  和皮尔斯聊过的人都说和他聊天是一种享受,他总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很多人,闲着无事,不修鞋也愿意到皮尔斯那里坐坐,和他聊天。如果你无暇分身,不能按时去学校接孩子,不要着急,给皮尔斯打个电话,他会把你的孩子平安地接回来;如果你举家外出旅游,可以请皮尔斯照看你家里的宠物,等你回来的时候,你家的宠物和皮尔斯已经成为了好朋友。皮尔斯常常向小镇的居民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被小镇的居民称为“布里维尔镇义工”。帕德在镇长尤杜里的带领下见到了皮尔斯,一个精神矍铄、面容慈祥的老人。当帕德告诉老人他被布里维尔镇人推选为“年度慈善人物”时,皮尔斯笑着说:“我可不想当什么慈善人物,我只想做一个快乐的老头。”
  回到报社,帕德连夜将皮尔斯的事情写了出来。很快,《慈善周刊》的读者在“年度慈善人物”专版看到了对沃伦·皮尔斯的介绍。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头和那些大名鼎鼎的慈善家赫然同列。但没有一位读者提出异议。反而有许多读者来信支持沃伦·皮尔斯为“年度慈善人物”。比尔·盖茨看到报道后说:“我为同皮尔斯老人站到一起感到荣幸。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言,有许多事情我能做到而还没有做,而皮尔斯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事。”
  慈善家不是那些具有显赫身份地位、拥有巨额财富资产人士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只要你有一颗慈善之心,习惯于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就足够了,这就是美国人的慈善观。
  
  编辑 陈 霖
其他文献
[患者]参加工作不久的阿亮  [心理专家]深圳心理咨询研究员、心理学博士 章睿齐    [病情]    阿亮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在一家合资企业找到工作。可一年的实习期还没过,他就辞职了,原因很简单:他实在承受不了那里的工作压力。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虽有额外酬劳,但休息不好,弄得筋疲力尽;还有更可怕的,“新手”整天被唤来使去,干不好就得挨训,甚至随时有被炒的危险。与其等着被“炒”,还不如先炒了公司
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节假日,铺天盖地的手机短信汹涌而至,一开始,我们会为朋友在物欲横流的茫茫人海中还能牵挂着自己感到欣慰,也能为朋友间那份真挚的情谊所感动。因为那短信寄托了朋友对自己的关爱和祝福。可随着手机“嘟嘟”声的不停响起,我们在翻看一个又一个几乎大同小异的短信后却感到莫名的失望与反感,那些本来温馨的祝福也变得冷冰冰的了。  记得2008年除夕那一天,有一条“天气预报”的短信曾经非常流行
今年65岁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魏明伦有“鬼才”、“戏妖”、“怪杰”之誉。谁叫他姓魏呢?“魏”的一半就是“鬼”。说的话,做的事,写的文都透出些鬼气。魏氏剧本,与众不同,台上能演,台下能读。他将剧本加入很多描写成分,形成介于小说与剧本之间的读物形式,易于为年轻人接受。尤其是他对潘金莲这个“中国文学史上最坏的女人”进行重新审视,重新定论,认为她是个被苦难环境推下深渊的好女人,让众多女性产
写在前面:今时今地的年轻人视道德为何物?钱钟书说生活像一座围城,道德何尝不是围城里的一扇扇门,门里的人想冲出来,门外的人想冲进去。年轻人懂得激烈、麻醉且颓废的旋律,也懂得“春哥”或者“周董”,能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也能跳肚皮舞,对于道德,他们则喜欢上了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道德考驗门里的年轻人  李振忠    “代沟门”:穷妈妈与女儿  母亲刘芬哭诉:“女儿上大学了,为什么看不起我?”她的女
那天上午十点钟,我正坐在办公桌前,惬意地品尝着自己刚煮的热咖啡,办公室的门轻轻响了两下。她就是那样子走进我的视线的,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长裤,一件纯白的棉衬衫,一张不施粉黛的脸,看上去只有十八九岁的样子。“对不起,请问这儿是王老师的办公室么?”她怯怯地问,脸上泛起一丝微微的红。“我就是。”我漫不经心地抬头扫了她一眼,继续低头看着手上的咖啡。“噢,王老师您好,我是新毕业的学生,公司人事部让我到您这儿来
刚刚庆祝过25岁的生日,Rain就乘坐印有自己形象的专机,飞往世界各地举办个人演唱会了,粉丝们紧紧跟随着他,从十几岁的少女到七十几岁的老奶奶都有。美国《时人》杂志把他评为100名最美丽的人之一,而他是怎样成为超人气偶像歌手,成为韩国影视歌三栖明星的呢?他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生际遇呢?  Rain原名郑智熏,1982年出生于首尔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从小性格内向,在人前话不多,所以除了个子比较高之外,没
他出身贫苦,在一家俱乐部里打工。每天.他都要面对许多繁重琐碎的工作。繁重的工作并未使他感到疲倦和畏惧.让他最头疼的是:自己每天得步行40多分钟去俱乐部上班.他做梦都想拥有一台自己的汽车.可他微薄的薪水总是让他的希望一次次地破灭。  后来,有朋友劝他:买彩票试试运气吧。  他从积蓄中拿出10美元买了彩票。谁知这一次幸运之神光顾了他.他买的彩票居然中了大奖!他用这笔钱买了台小汽车.从此,他开始驾着自己
有个成语叫作“扪心自问”,它源于宋代宋祁的《学舍昼上》:“扪心自问何功德,五管支离治绑人。”意思是摸一摸自己的心,追究一下自己的心的质量如何,主要强调的是反省。  扪心,扪准了别人的心不易,扪准了自己的心尤难。一个在“一闪念”时发现自己缺德少才的人,往往停止扪心,去扪自己的另外部位,包括脸或屁股之类。结果呢,无疑会处处自我感觉良好。这叫“心的质量太差,至少是不及格”。  心有多种,粗算起来就有民心
春节加班,单位里空无一人,走道上黑漆漆的湿得很长,像是某一惊悚片中的场景。办公室朝北,窗口不可能有太阳,反倒感谢那场暴雪,落在平房上的雪反射了一部分阳光,有几缕射进了办公室,在墙上留下了三四个光圈。正是这些斑驳的光圈,让人觉得温暖起来。  做些什么好呢?  打开电脑,QQ里没有一个人在线,再打开MSN,还好,有一位在线,名叫“小i机器人”,我对他打了一行字:“春节快乐。”对方很快回了一句:“你也快
近日看一篇怀念作家柳青的文章,其中的一个故事尤其令人感慨。作者回忆,那时他青春年少,天然接近文学,不但大量阅读文学名著,而且尝试写作。他曾创作出小说《引魂鸡》,柳青赏识之下,转给《延河》编辑部。此时的柳青已发表《创业史》第一部,名声很大,但那时文坛的风气比较清纯,编辑重稿不重人,大作家柳青也不能改变他们的选稿原则,他们给作者写了退稿信,称“作品语言生动,但人物在争吵中过于趣味化了,一场严肃的斗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