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工程机电消声隔振施工技术

来源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rmghgw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的剧院对声学有着极高的要求,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及传播的噪声和振动会影响剧院工程使用功能的实现.文章通过对机电系统噪声及振动产生的源头、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受影响因素及产生的后果等进行细致分析,对机电系统进行二次深化设计,制定消声减振应对方案,优化其中的关键环节,实现对机电系统噪声和振动的控制.
其他文献
[目的]以5份猕猴桃种质果实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种质的糖酸含量、香气物质构成及感官特征,明确种间差异,为开展猕猴桃果实风味评价、品种改良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系)猕猴桃果实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使用感官评价法评定果实风味.[结果]5份猕猴桃种质果实达到软熟状态后的可溶性总糖含量(w,后同)为11.02%~13.66%,可滴定酸含量为1.15~1.51%,糖酸比为8.50~11.35.共检测出6大类57种有效香气化合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钢国和消费国,钢铁工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无论是工业、农业和其他产业,若要实现机械化生产,钢铁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然而,我国的钢铁物流业发展却相对滞后,面对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发展模式较为混乱等问题,急需对钢铁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理清发展思路,规划产业布局.在钢铁物流的发展理论和经营模式上进行探索创新,通过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使钢铁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实现物流产业和生产业协调发展.
期刊
介绍了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铸件的化学成分选择、熔炼及浇注工艺过程.分析了铸件在批量生产中球化率不稳定导致力学性能不良的原因,通过控制浇注时间和保证不中断随流孕育进行了改善.同时,通过使用回炉料和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铸件加工铁屑,在保证产品性能稳定的情况下,节约了生产成本.
分析某大型机床底座铸件的结构特点,发现该铸件尺寸较大、铸件内部结构复杂、腔体较多.对铸件内部结构及流道系统进行分块砂芯成形,同时为了限制砂芯的自由度,设置了芯头与定位装置,有效避免了铸型错位.利用ProCAST软件模拟分析底注式浇注系统与顶注式浇注系统的缺陷形成,最终选择底注式浇注系统的砂型铸造工艺.针对底注式浇注系统的缺陷,在相应位置设计了冷铁与冒口,通过冷铁与冒口的补缩作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该铸件的缺陷,这为后期生产出高精度及高质量的铸件提供一定参考.
机械制造是支撑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促进机制下,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促使机械制造逐渐向集成化、智能化、迅捷化、虚拟化方向转变,着力提升了机械制造工程的技术含量,同时也对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实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制造工程实训及创新教育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版)一书由王志海、舒敬萍、马晋主编,本书紧紧围绕高等院校关于机械制造专业的基础教学任务,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侧重于教学实训,对机械制造工程的相关
期刊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钢材的强度要求越来越高,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升.目前,常规的钢材强度往往需要在实验室才能进行检测实验,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且在从现场运输至实验室的过程中可能会对钢材结构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印痕法检测建筑钢材强度技术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版)一书由成勃、姜丽萍、崔珑、崔士起、宋杰编著,本书鉴于当前钢材强度检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印痕法这一全新的现场检测技术,使钢材强度检测活动由实验室转回到施工现场
期刊
[目的]探讨中油20号桃不同树形对树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3年生中油20号桃Y字形、主干形、三主枝开心形、四主枝开心形及V字形5种树形的夏季结果枝部位光照度,成熟果实品质及冬季树体结构.[结果]同一树形不同部位的光照度和果实品质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树形相同部位间差异不显著.每666.7m2产量为主干形>V字形>Y字形>三主枝>四主枝.树体的主枝数越多,主干直径越粗,树体越高,冠径越大.总枝量主干形最少,四主枝最多,而每666.7 m2枝量V字形最多,主干形其次.不同树
限高架作为一种可以缓解交通拥堵、节约城市控制和体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文章阐述了智能限高架的设计目的,进而结合实际案例详细探讨了城市道路智能限高架的设计思路.
综述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部分应用,分析了当前公共建筑结构健康监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从智能建筑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套大型公共建筑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流程,其中强调了以传感器布置、损伤识别和安全评估作为当前研究重点,使整个结构的监测与安全评估有机结合,从而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
“数字孪生”技术在传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建设行业的BIM建模技术,以数据和模型为内核和基础,共同致力于智慧城市的全面构建.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数字孪生”+BIM是实现虚拟世界深度认知的重要手段.基于建设项目全过程数字仿真不仅包含项目建设本身,更要纳入生产设备、工艺、人员、工期、质量记录等各种信息.论文对BIM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深度应用目标进行了分析,对BIM+数字孪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践应用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全过程的探讨,提出了以信息数据为核心,以模型为基础,进行模拟仿真、动态可视、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