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平台创新的驱动因素与实现路径——一个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从某典型服务业企业的平台创新事件入手,纵向探索了平台创新的驱动因素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技术能力、企业家能力、市场需求和经营绩效是服务业平台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服务业平台创新呈现战略导向、生态协同、客户导向、全面开放、市场破坏及网络效应六大特征。案例分析结果还显示,服务业平台创新是从效率型向新颖型转变的过程,新颖型平台创新的效果远大于效率型平台创新。研究结论为服务业企业开展平台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从《玩易窝记》中的记载来分析,王阳明从方法论层面上对《周易》的借鉴和取用主要在“阴阳合一”和“体立用行”两方面,这两方面对其整个心学体系建构至关重要。可以说,正是“阴阳合一”的思维方式,促成了王阳明在心和理、知与行之间达到了贯通合一,为他的“心即理”说和“知行合一”说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而“体立用行”之道也为其“致良知”学说定立了基调,它为“致良知”体系从理论上提供了十分明了顺畅的逻辑理路。“致良知”的过程即是体立而用行的过程。“阴阳合一”和“体立用行”,即是王阳明“玩易”所悟的易道精义。
经世致用思想是社会价值设定准则的主动调整,也是必然的历史选择。事功学派思想的前提包括:以“道在物中”对心物关系作新诠释为理论准备,以“王霸义利之辨析”松动德行心性作为唯一的价值评价标准的权威,以“非道统论”直接说明经世致用思想的合理性。事功学派思想本质上仍是为了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而对他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理解的错位是心性德行修养之学难以贯通内圣外王的重要原因,经世致用思想则是实现外王之道的另一途径。为此,转变以心性德性作为唯一的价值评价标准是必须要求,故要促成社会价值评价准则的调整。直视心性德性作为价值
“嘎百福古歌”发源于古苗疆走廊沿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当地苗族同胞特有的说唱文学形式。古歌内容皆来源于苗族同胞的真实生活,故而是苗族同胞生活哲学智慧的直接体现。基于对“嘎百福古歌”内容的具体呈现和仔细分析,在其特殊性中揭示潜在的伦理规训,以期丰富民间治乡之道德智慧的内容。
论文围绕教育学学者与人类学学者在斯坦福会议上的对话,通过对话来寻求两个学科的融合。一些教育学学者注意到教育理论与文化实践是相互依存的,人类学学者在研究不同社会与文化中积累了大量的田野资料,并认识到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框架,来共同研究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与答案。两个学科的学者都意识到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即:可以通过对话寻求两个领域在理论上的结合点;寻求将教育过程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必要性;寻求教育与生命周期的关系;寻求跨文化的理解与学习;寻求将人类学作
探寻马克思主义东方农村发展理论的历史脉络,结合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源流和现实要求,发掘马克思及列宁相关论述对中国农村农业战略发展的理论指导意义。中国农村农业的现代发展,一方面继续发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功能;一方面传承中华农业文明思想资源的深厚积淀。国家政策和法律体系实现有效防控资本对农民过度剥夺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农民家庭生产单位的主体功能,彰显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信息技术在助力农村农业发展中的优越性,因地制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构建更加均衡的国内供给和需
对于股市是否能预测以及股市怎样预测的问题,学术界与金融业界一直有着极大的兴趣。近些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兴起,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技术,在模拟对象的具体特征、处理复杂且大量的数据时有着优秀的表现,这一优点十分适合金融大数据领域的研究,因而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立足于机器学习技术在股市预测这一领域的应用,对已有的研究按照其使用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梳理分类,可以分析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贡献与局限性,也可以对其后续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在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制度冲突会影响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能力.研究发现,宏观与微观制度之间的冲突对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参与
受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等因素影响,高校青年“双肩挑”干部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工作中,他们在个人能力、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方面面临现实困境。这些情况实际是由于相关专业背景缺失、岗前培训不够深入、“传帮带”工作不到位以及行政权力监督机制作用发挥不佳造成的。为激发高校青年“双肩挑”干部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双肩挑”岗位的作用,高校应该科学设岗,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强化培训,理顺转化机制,紧盯关键跟进监督。
“上医医国”在源头上是诸子文化与医学互动的产物,这一理念自先秦至当代,在不同的时代演绎出医学与政治互动的华丽画卷,凸显了医者对治国的道德责任。行医与从政在“仁”的价值层面、“防”的方法层面、“治本”的目标层面和“精诚”的明德层面上有高度的契合.道医以帝王之师的身份,借“无为”之旨畅谈治身与治国.儒医高举“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旗帜,医学人道主义与儒家仁政诉求交融,医学与政治互动达到新的历史高度。近代医家怀“以医强国”理想,在推动中医文化近代转型中造福社会、族群。当代医家在“战疫”中彰显“精医报国”之志.“
论文通过对1931份高校科研人员投稿时选择期刊的价值倾向性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学科门类、高校类型对高校科研人员投稿行为的偏好和价值倾向性(或多或少)存在显著差异,并得出以下三点结论:“破五唯”对投稿时期刊级别选择的影响效应主要聚焦于高校中青年科研人员;推行代表作制对高校科研人员的投稿积极性影响不大;高校科研人员投稿时选择目标期刊的首要因素多元且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为此,要辩证地看待破除“唯论文”、推行代表作制、期刊级别与投稿积极性保持之间的关系;将“破五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