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故事,说到王恭和王忱原是好友,后来却因政治上的芥蒂而分手。只是每次遇见良辰美景,王恭总会想到王忱。面对山石流泉,王忱便恢复为王忱,是一个精彩的人,是一个可以共享无限清机的老友。 有一次,春日绝早,王恭独自漫步到幽极胜极之处,书上记载说:“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那被人爱悦、被人誉为“濯濯如春月柳”的王恭忽然怅怅然冒出一句:“王大故自濯濯。”语气里半是生气半是爱惜,翻成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故事,说到王恭和王忱原是好友,后来却因政治上的芥蒂而分手。只是每次遇见良辰美景,王恭总会想到王忱。面对山石流泉,王忱便恢复为王忱,是一个精彩的人,是一个可以共享无限清机的老友。
有一次,春日绝早,王恭独自漫步到幽极胜极之处,书上记载说:“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那被人爱悦、被人誉为“濯濯如春月柳”的王恭忽然怅怅然冒出一句:“王大故自濯濯。”语气里半是生气半是爱惜,翻成白话就是:“唉,王大那家伙真没话说——实在是清朗出众啊!”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在描写这段人际关系時,把周围环境也一起写进去了。而使我读来怦然心动的也正是那段“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附带描述。也许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大景观,只是一个序幕初启的清晨,只是清晨初初映着阳光闪烁的露水,只是露水装点下的桐树初初抽了芽,遂使得人也变得纯洁灵明起来,甚至强烈地怀想起那个有过嫌隙的朋友。
李清照大约也是被这光景迷住了,所以她的《念奴娇》里竟把“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句子全搬过去了。一颗露珠,从六朝闪到北宋,一叶新桐,在安静的扉页里晶薄透亮。
我愿我的朋友也在生命中最美好的片刻想起我来。在一切天清地廓之时,在叶嫩花初之际,在霜之始凝,夜之始静,果之初熟,茶之方馨,在船之启碇,鸟之回翼,在婴儿第一次微笑的刹那,想及我。
如果想及我的那人不是朋友,而是敌人,那也好——不,也许更好,嫌隙虽深,对方却仍会想及我,必然是我极为精彩的缘故。当然,也因为一片初生的桐叶是那么好,好得足以让人有气度去欣赏仇敌。
选自《大同晚报》
其他文献
风有些大,无遮拦的,悠悠荡荡而过。时令是春夏之交,风里有春意,吹面只觉得熨帖。想起陶诗平畴远风、良苗怀新的意思,果然如此,一眼良苗开着新出的芍药。一时心旷神怡。 人渐渐走向花丛深处,心里漫漶出浓浓淡淡的墨色,淋漓在古旧的宣纸上,是许多写芍药的诗词歌赋,毕九歌《春农绝句》最应景:“芍药花残布谷啼,雞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毕九歌是明朝人,官宦之后,虽能诗,却甘当隐士,清初时
早就想写写家乡的那条河,可一直无头绪,又感觉无从写起,因为这条河早已消失在乡人的视线里,甚或人们早已淡忘。正因此,我才要写写这条河,因为它已成为我对家乡永恒的记忆。一想起家乡,那条河便在我的脑海里浮荡,久久不能忘怀,它带给我太多的欢乐和欣喜,让我度过了一个充满欢乐、充满田园气息的童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等诗意如在眼
魯迅的《孔乙己》是伟大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开头就不同凡响。鲁迅写鲁镇酒店的格局,穿长衫的是在隔壁一个房间里坐着喝酒的。因为在那个时代,穿长衫的都是有社会地位的,穿短衣服的都是打工的,所以站在柜台前面喝酒的都是穿短衣服的。孔乙己是唯一穿着长衫站在柜台前面喝酒的人。开头这么一段,鲁迅就把孔乙己的生活境况、社会地位表现得很清晰了。这篇小说以一个在酒店当学徒的孩子的角度来叙述孔乙己。他看到孔乙己一次次来酒店
是峡谷风的沐浴?是江南雨的滋润?毛竹,3月破土,4月拔节,5月刚过半,便长成了这典型的男子汉形象:挺直,高大,一株株,一片片,或伫立路旁,或云集谷底,以坚韧刚毅、不卑不亢的个性,向路人宣示自己的存在。这便是我去福建泰宁,在寨下大峡谷第一次见到毛竹时发自心底的惊羡。 我爱竹,尤爱江南的竹,却始终无缘去那里看竹、赏竹、细细地品竹。于是,一些竹的画,竹制品,往往就成了我心灵的慰藉。 还在部队时,办公
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的云冈石窟,其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倘若对云冈石窟造像作仔细品味,你会发现佛国云冈竟然是充
有一年,上海一家晚报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寻谢佳庆,男,33岁,痴呆并患癫痫症,于昨日离家出走,望目击者与本人联系,深表感谢!谢晋。”启事中的“谢晋”就是大导演谢晋,谢佳庆是他的小儿子,小名“阿四”,天生智障。发现孩子不见了,谢晋夫妇心急如焚,找了一夜无果,第二天一早又赶到报社,请求刊登寻人启事。当时谢晋热泪盈眶,动情地对报纸编辑说:“每次我拍片回来,阿四总要守候在门口,时间再长
父亲的军功章里,有一枚奖励行军“走路”的奖章,当年母亲提及此事时,我们颇感好奇,追问父亲才知原委。那是解放战争时期苏中战役中,为了实现运动中歼灭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战略目的,父亲与战友们一起日夜兼程连续走了一百多华里,因其表现出色而获得的。父亲42码大的脚上长着老皮、鸡眼、厚指甲,不修脚走路,一瘸一拐的,每次让师傅修脚没有半天工夫好不了。一双新袜子穿不了几天,袜底就要打补丁了。幸亏部队生涯让他练就一
鼾声,如果是大学舍友的鼾声或合租伙伴的“雷鸣”,那可能是吵得你睡不着的噪音;但是,如果打鼾的人是你的亲密伴侣或者是你的家人,则可能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听着你的鼾声像听歌”。假如你已人到中年,如果你在疲惫的人生旅途中,偶尔回家看看老父亲,晚上陪他睡一晚,那他这一晚的鼾声,可能是“治愈系”的。前不久,一位朋友跟我讲起他最近的经历。朋友说,自过年之后,一起夜就睡不着,老是想着自己负责的那摊子事儿,
桥能够给寻常风景增加灵性,让普通的日子变得不同,冯延巳有句词“独立小桥风满袖”,是不是仙气飘飘的?桥边的人,比起平时,都显得超越一点。铁石心肠的人,站在桥边,可能也会忽然想谈人生里最后一场恋爱,桥的动人,大概正在于它有点像爱情,瞬时间将你从现实引渡到彼岸,变成另外一个自己。比如《白蛇传》里的白素贞,有很多年我一直不太懂她,许仙到底哪儿好?当然也说不上坏,他差不多是男人道德中间值,太平无事时,也有几
在唐代诗人之中,孙犁先生对柳宗元情有独钟。四十三年前,1978年底,孙犁先生写过一篇题为《谈柳宗元》的文章。这篇文章收录在粉碎“四人帮”后出版的孙犁先生第一本书《晚华集》中。这本书很薄,但很重要,内容丰富,其中主要涵盖这样三方面内容:对故土乡亲和对自己创作的回忆;对逝去故旧对劫后余生老友的缅怀和感念;对古今典籍的重读新解。前两方面并非“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单纯的怀旧,而是以逝去的过去观照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