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提升初中数学问题教学实效策略探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gm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从重视数学问题趣味性,实现学生探究问题潜能的激发、注重数学问题多变性,实现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提升、凸显数学问题发展性,实现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发挥数学问题教育性,实现学生学习思想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对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效率提升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问题教学 趣味性 多变性 发展性 教育性 教学效能
  
  问题教学作为数学知识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初中数学教师要实现问题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就必须时刻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
  一、重视数学问题趣味性,实现学生探究问题潜能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是追求知识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习动机的最佳动力,兴趣对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获得成就感,有利于享受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在问题教学时,可以紧紧抓住数学问题趣味特性,分析教材内容,找寻一些具有浓厚学习趣味特点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追求问题答案的内在能动性,实现学生学习潜能的有效激发。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问题教学出示诸如:四色猜想方面“每幅地图都可以用4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的问题;英国数学家柯克曼1850年提出的女生散步“某学生宿舍共有15位女生,每天3人一组进行散步,问怎样安排,才能使每位女生有机会与其他每一位女生在同一组中散步,并恰好每周一次”的问题;18世纪初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提出的七桥“一条河的两条支流绕过一个岛,有7座桥横跨这两条支流,问一名散步者能否走过每一座桥,而且每座桥只能走一次,就让这名散步者回到原地”的问题。也可以引用古代数学问题,体现出数学问题趣味特性。如在计算“动物只数”问题时,可以引导唐初作为“算学”教科书的《孙子算经》中的“令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的趣味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积极性。
  二、注重数学问题多变性,实现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提升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极强的基础知识学科,被称为“思维的舞蹈”、“思维的艺术”。它在拓宽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提升思维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意识教育理念影响,教师过分注重问题的讲解,忽视学生思维探究方法的指导和传授。因此,教师在问题教学时,可以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变式问题以及具有探究实现性数学问题,进行巧妙地设计,融合到数学问题教学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探索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案例一、某商品销售店新进一批商品,现在将这一商品的成本价提高30%标价,再以8折方式进行销售,这样每件商品获利润为20元,求每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这是一道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应用题,其解答过程为:
  解:设所销售的每件商品的成本价是X元,根据题意得
  ﹙1+30%﹚X×80%-X=20解之得:X=500
  这时,教师将该习题进行变式如下:
  变式一:某商品销售店新进一批商品,现知道该件商品的成本价是500元,现在以8折进行销售,结果每件仍获利20元,求每件商品的标价是多少?
  变式二:某商品销售店新进一批商品,其商店的成本价是500元,现在提高30%标价,同时以8折方式进行销售,择每件商品获利是多少?
  变式三:某商品销售店新进一批商品,标价是650元,现在以8折价销售后,结果每件仍获利20元,求每件商品的成本价是多少元?
  教学中,通过图形变式或条件变式等方法,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联想、转化、探索、推理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有效提高课堂问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数学探究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凸显数学问题发展性,实现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作为学习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主体,由于自身学习习惯、解题能力、思想品质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教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学而定,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教学要实现学生人人或的发展和进步,人人学习能力合品质获得提升。”提出的是“共同发展和进步”的教学理念。由此可见,教师在数学问题教学中,要将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进步作为问题教学的重要目标,将眼光投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学生在问题学习解答过程中实现整体进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层次性的数学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使不同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实现整体能力进步的教学效果。如在等腰三角形知识问题教学时,教师就设置了“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底边的3/4,底边等于12cm,则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cm;等腰三角形顶角为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角的度数为____度;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5°,顶角为_____”、“如图1,△ABC中,D在BC延长线上,且AC=CD,CE是△ACD的中线,CF平分∠ACB,交AB于F,求证:CE⊥CF;CF∥AD”以及“如图2,四边形ABCD中,∠BAD+∠BCD=180°,AD、BC的延长线交于点F,DC、AB的延长线交于点E,∠E、∠F的平分线交于点H。求证:EH⊥FH”三类针对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等生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都能实现一定的进步,同时鼓励后进生和中等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摘桃子”活动,实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活动的更大进步,实现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达到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出的“整体进步”教学要求。
  四、发挥数学问题教育性,实现学生学习思想品质的发展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教学,更是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观念的教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做人。因此,教师不管进行任何知识的教学活动提供,都要将思想教育发展重要位置,使学生在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人生思想素养的扎实提升,如在问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设置一些我国经济获得发展、科学家孜孜不倦解题等方面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心灵受到熏染,实现思想品质的有效发展和提升。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问题教学,需要教师进行不懈地努力和探究,广大教师只有按照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凸显教学要素特性,就能实现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
其他文献
(泰兴市古溪镇中心小学,江苏 泰兴)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问题,着重从教学方式的转换、学习主体性的突出、适时进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兴趣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数
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改变,同时也使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变化。初中英语的网络辅助教学就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网络辅助教学具有其他传
[摘要]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体育教学成效,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功运用了分组合作教学方法,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开展体育训练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分组合作教学过程中,许多获得成功的体育教师深有体会,这项教学改革的成效与活动组织的严密程度以及管理的规范程度具有直接的联系。本文侧重于从分组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组长产生以及管理等方面开展论述。  [关键词] 体育 教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理论、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策略的研究,了解到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决定和构建学
根据银匠界隧道的物理力学特性,通过相应的经验公式计算,确定隧道的爆破参数,以保证开挖过程中的效率,对隧道爆破施工中采出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