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俊:我只是多学多做一点点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以近满分的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年级第一,
  曾获“大学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微软亚洲研究院优秀成果奖”等重量级奖项,
  他是世界顶级的计算机视觉会议CVPR审稿人,发表论文数量质量向老师看齐……
  他还是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计算机自动从网上千万张没有任何文字标记的图片中,
  找出所有清华校门的照片”;“计算机自动识别狗、猫等动物的头像”;
  “吃苹果时自拍并将照片上传网络,计算机能自动识别苹果及其品种,
  并推荐购买其他品种的苹果”;
  ……
  吴佳俊介绍着他的研究,并展望未来的运用。
  他所从事的研究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前沿之一,
  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如何在几乎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
  让机器自动地从大规模互联网图片中学习意义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用于图片分类、物体识别等。
  据说,有不少国际知名的科学家都在探索计算机视觉领域,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计算机视觉真正能被我们方便运用,仍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
  在这些研究者中,吴佳俊仅是一名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
  与吴佳俊的三次见面一次在晚上,两次在下午。
  三次采访时他到达约定地点的时间,前后误差不过一分钟。
  2013年在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答辩会网络直播后,“学神”吴佳俊蹿红网络。
  “新一代学霸”“学霸男神”,吴佳俊的履历在网上曝光后,网友们纷纷表示崇拜。
  “多做一点点”
  “其实我真的很普通,和(清华)园子里的其他同学没有什么不同……”
  初见吴佳俊,他说:“我没有异于常人的学习方法,就是比要求的多做一点点。”在采访中,“多做一点点”是吴佳俊最常提起的,“可选的作业和项目,就尽量都去完成;提供的参考书目,尽量都去读。如果有可能的话,再多读几本。”
  2010年9月,18岁的吴佳俊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保送至清华大学。
  和吴佳俊一起经历过高中竞赛的蒋林浩时常回忆起他们的“战友”岁月,他说起吴佳俊那时的“多做一点”:“当时学校专门指导信息学竞赛的老师离职了,新换的老师还不熟悉,大家几乎只能自学。佳俊把大家召集起来一起学习,经常请高年级同学做指导,发起‘互相出题和讲解’的活动。最后,我们寝室四个人三个都考进了清华。”
  入校后,清华大学二次招生选拔使成绩优异的吴佳俊进入了有着中国计算机人才摇篮之称的清华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姚期智班)。姚班,由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创办。姚期智教授专门为姚班制定培养方案,所有专业核心课程都是英文授课,使学生适应国际化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方式,为以后走向世界学术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30余人的精英班里,刚开始吴佳俊并不顺利,他说:“大一上学期的几门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计算机入门》等基础课比较复杂,学起来吃力。”于是,吴佳俊重拾高中的学习方法,经常找班里的同学一起钻研课业难题。
  在吴佳俊看来,课业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具体的知识点,更在于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在科研工作中的运用。
  “例如‘博弈论’这门课,没有教材,老师用一环套一环的科学方法引领我们不断地挑战经典问题。学习时,有些知识点我没有完全弄明白。为此,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自学了《博弈论教程》《算法博弈论》和《进化博弈论》三本英文经典资料,以及许多课程讲义,总共有好几千页。为了啃下这些大部头,我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每天凌晨两点睡七点起。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半年多……”回忆起大一的辛苦学习,吴佳俊淡淡地说。
  凭借额外的一点点努力,他理清了概念间的联系,并在“博弈论”的所有考试中均获满分。的确,大学四年,吴佳俊交出的成绩单近乎完美:大学三年保持全年级学分绩第一;经济学双学位平均成绩95分;大三下学期赴麻省理工学院交换,所有科目均为A。
  特别勤奋,吴佳俊在清华大学“思源计划”的辅导员唐啸这么评价他,“他对事情很执着,会花很多心思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他最大的优点,也是他的特点。”清华大学团委科创中心“星火班”辅导员罗婧也有同样的评价,她提起了与吴佳俊一起外出实践时的经历。那次,吴佳俊有一篇论文没完成,又怕半夜开灯工作打扰室友的休息。第二天早晨室友起床,发现吴佳俊一个人坐在宾馆的洗手间里敲着电脑键盘。
  这几年,熬夜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撰写论文,对吴佳俊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哪怕是在2013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答辩结束后的那个晚上。
  当吴佳俊取得第一名后,家人、老师和同学纷纷打电话表示祝贺。为了准备答辩疲惫不堪的他并没回宿舍休息。两天后,是他论文提交的截止日期。当时,论文还有些小问题。出了报告会大厅,吴佳俊径直回到实验室的座位上,立即调试、修改程序,困极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连续两个不眠之夜后,他提交了一份自己满意的论文。
  “多学一点点”
  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学习经济双学位,吴佳俊推了推眼镜,笑着说:“经双(经济双学位)好像也不是很累,修就修了。这是一种新思维方式,以后想问题时,说不定就有用。”正是这“多学一点点”,在麻省理工学院交换的三个月,吴佳俊与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合作,开展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结合的研究,讨论激励机制在肾脏交换网络中的应用。
  课业和科研之外,吴佳俊也活跃在学校社工、志愿等活动上——“思源”是他的第二集体。
  清华大学的“思源计划”,每年从全校选拔36名新生,暑假走西部、赴基层、做调研。三年的“思源”生活培养了吴佳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总结中他写道:“武威支教中,黄羊川镇土坯房中学生的求学环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成都的高新企业考察让我看到国内既有广阔天地和蒸蒸日上的事业,又有热情的伙伴,我们绝没有退缩理由。”
  辅导员唐啸认为,通过调研能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这一点不仅文科同学需要做,工科同学也不例外。
  在“姚班”学习了一年,吴佳俊在大一暑假就在网易有道实习。之后,他去了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开始为期18个月的科研探索。“MSRA就在中关村,我的同班同学前后有10人到那儿实习。”吴佳俊说。
  在MSRA,吴佳俊最初的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他与经验丰富的学者们合作,研究“病历共指消解系统”,在由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集成生物学及内部信息挑战赛上取得第一。他参与撰写的两篇论文也先后发表,其中一篇发表在医学信息学领域排名第一的期刊《美国医学信息学会刊》(JAMIA)上。
  实习期间,吴佳俊还结识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决定专攻计算机视觉领域——是否可以从静态的图片中识别其他物体的动作。比如,仅从一张梅西踢足球的静态照片而不是整个视频,就可获取动态信息?如何将这些方法更好地应用在物体识别和图像分割上?这些都成了他关注的重点。在导师的指点和他的刻苦钻研下,吴佳俊陆续在该领域顶级会议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IEEE CVPR)上发表了几篇文章。
  目前,吴佳俊已有三篇论文发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级会议,一篇论文发表于认知科学领域最好的会议,得到了国际学界的认可——作为本科生的他还被邀请为论文审稿人。他的研究成果被姚期智先生评价为可以“媲美博士毕业生”。
  新学期,吴佳俊将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他主要关注的领域还是计算机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吴家俊表示,这个领域的研究不仅能在数学、人工智能领域理论上有所贡献,它也能确确实实改善人类的生活,就像谷歌眼镜那样。
  责任编辑:尹颖尧
其他文献
去年寒假回家,我只抢到一张硬座票。从新疆出发前往徐州的火车,本来人就多,再加上春运高峰,基本坐下了就不能动弹。这趟车要坐48小时,两天两夜,十分漫长。好不容易熬到下车,我发觉两条腿跟灌了铅似的,低头一看,小腿竟然全肿起来了。当时就觉得很委屈,回趟家真的太不容易了,想想在省内上学的高中同学回家十分方便,我就特别羡慕,觉得离家近上学真好。  高考填志愿时,我认为趁着年轻,要好好闯闯,所以选择了遥远的新
有不少“怪”奖学金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也许,有的奖学金的金额并不高,曲曲几百~几千美元。这些奖学金也不并好找,搜索起来费时费力。但是,积少成多啊!除了申请传统的奖学金项目,不妨想一想自己的与众不同,由此搜索属于自己的“怪怪”奖学金。  左撇子奖学金  左撇子奖学金,又称Frederick Beckley夫妇奖学金,起源于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1919年,在Juniata文理学院读大一的Mary和
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向来是大家眼中当之无愧的“疯人院”,数院人的标签就是刷题:在寝室刷题,在教学楼刷题,在图书馆还是刷题……但他们眼中的数学不只是枯燥的算式、乏味的符号,他们的生活不止于追求学术的制高点,他们眼中的数学还是与科学、真理、睿智和美的邂逅——数学从来就不缺少美。  2012年5月,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会举办了第一届“最美解析式”创意大赛。比赛对解析式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是自己设计或偶然
学院的编导、表演、导演、戏剧、电影、电视创作等专业中,学生都是经过多轮筛选进来的,每个都出类拔萃,优越感都特别强。他们一进学校首先就要面临的是团队合作问题。比如学导演的,不可能在一个剧中十几个或二十几个人都是导演。  刚上大一的学生们个性张扬,自认为天下第一,能立刻搞创作。他们思想上非常渴望独立,“终于可以天马行空地做我想做的事了!”但是反过来,他们的行为上又很不独立,并不了解规则也不会承担责任。
每一位初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都希望能得到一本“武林秘籍”,指点他们的大学生活。南京邮电大学2012级的新生们就很有福气地获得一本囊括了40多位学长在科研竞赛、社团活动、创业和职场等方方面面的经验集——《漫漫邮子路》。这本“经验集”由南邮学长徐子豪主刀编写。本期,我们从这本多达280页的“武林秘笈”中,选取了部分精华,以飨读者。无论你今年大几,听听师哥师姐的话,总不会错。  “不务正业”在什么情况下是
聪明的脑袋信任人  机构:牛津大学(英国)  指数:★★★  是否经常信任(trust)他人?要是答案是肯定的,恭喜你,你很有可能拥有一个聪明大脑。  这可不是臆想,它是牛津大学社会系的一项研究发现。这项研究做得巧,利用了美国的大数据——综合社会调查(起源于1972年芝加哥大学实施的第一次全美综合社会调查,之后,每年调查一次)。在大量的数据中,牛津大学研究者发现了前人没有触及的数据,结果令他们大吃
人们通常对美国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极端的理解:一方面世界各地的精英纷纷到美国求学,追求的就是美国大学的高质量,反过来也导致水涨船高,使得美国大学的声誉更隆;另一方面,好莱坞电影塑造了一群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美国大学生的形象,那些热衷疯狂派对的年轻人,似乎看球赛、谈恋爱比学习重要的多。到底哪种才是真实的美国大学生呢?美国大学生对于大学分数(GPA)看重吗?  分分必争  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美国大学
“越过高黎贡山就到独龙江乡了。路很危险,如果今晚12点之前还没有收到我们报平安的短信,你们就马上报警。”2014年暑假,东南大学“行者无疆”调研团队队长王蒙蒙在带领团队前往独龙族调研时这样叮嘱留守后方的队员。车行驶的土石路很窄,仅容两车错身而过,土石路的一侧是千丈高的笔直峭壁,另一侧是百米深不见底的峡谷,由5名男生,2名女生组成的7人调研团队就是沿着这样的道路通向目的地的。独龙族地处滇藏缅交界处的
郭航并非一帆风顺。虽然高三时拿到了河海大学英语系的保送资格,但是不想读英语专业的他每天都学习到凌晨1点,最想考的是香港浸会的广告专业或者香港城市大学的创意媒体专业。高考,郭航发挥失常,差4分上一本,成绩出来第二天郭航接到了香港城市大学的电话,城大老师惋惜地说对他很感兴趣,可是高考分数太低。浸会则没有回应。高中就读于神一般的深圳外国语学校的郭航,习惯了活在一群最优秀最顶尖的人群里,看着大家一个个喜跃
大学生思辨严重缺席。“你应聘HR岗位有哪几个优势?”“我认为,HR是一个服务性的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可以接触许多应聘者……”“问的是你和岗位的匹配度。”“哦……我觉得我很适合。”“完了?”“……”大学生回答问题时毫无逻辑可言,“思辨缺席”在作文、考试、论文等书面表达中也明显。  《美国2014年最热8个科技职位》说科技行业可谓是现存就业形势较好的行业。Robert Hal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