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百变作文教学策略与效果实践的研究》之微作文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l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却是一个难点。通过微作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习作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的作文能力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同时学会透视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重视口头作文,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丰富学生作文教学,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识微作文 思微作文 写微作文
  【基金项目】本文为《小学百变作文教学策略与效果实践的研究》课题而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139-02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微阅读、微电影、微课等,“微事物”正急剧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随之,一种新颖的习作形式——“微作文”悄然兴起。微作文是一种即时性写作,微小,精短,玄妙而见灵性,类似于“微博”。其篇幅在一二百字左右。因为其短小,所以学生能及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是灵性写作。
  如何深入挖掘“微作文”这一与生俱来的特性,引领学生从短小而灵妙的角度切入习作,涵养文字,陶冶文思,练成开口即金玉良言的能力,是我们《小学百变作文教学策略与效果实践的研究》这一课题需要研究的内容。而现在我们的老师在这方面的教学还是空白,还在使用老方法。如:一种是:“重视讲评,不要过于注重写法指导”,“给孩子一片自由写作的天空”,“让孩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张扬个性,放飞心灵”……然而在实践中却发现,这些观点有可取之处,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强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问题是学生看到一篇作文题目,依然茫然,还是不知道写什么,有的虽然写了很多,可是毫无条理性,思维混乱,也不会借鉴资料,总之是“假、大、空”。另一种是: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停留在字、词、句的教学训练;语言教学与训练;主题思想教学与训练上,在作文教学评价中则表现为讲究语言修辞,讲究文章模式,讲究写作方法,所谓的语言“美”和结构“美”成为优秀作文的标准,导致学生作文普遍出现“新八股”现象:语言浮华,情感虚假,思想混乱,思维模式化。学生作文毫无创作性,学生很少独立思考写什么和怎样写,小学生个性的发展上有所欠缺。长此以往,必养成感知、思维与积累的惰性,而懒于阅读,疏于感知,怠于思考,必然不能练就思维及表达的硬功。
  (一)谈学生:
  下面是一份我校小学四年级习作水平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四年级540名小学生习作水平调查分析报告
  习作要求: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写出你敬佩一个人的原因,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虽说文章题目已限定,但孩子们可选的内容是很宽泛的。很切合课标的习作要求,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说是创新之举。分析的内容包括学生作文的书写状况、字数的多少、标点的使用、内容是否真实具体、语句的通顺、语言的积累运用以及表达真情实感等七个方面进行阅读分析。本次抽样的学生作文,我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评价与分析,根据调查进行了数据统计。这些数据显示,我校学生的作文现状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
  a、学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很大。
  b、学生作文内容贫乏、空洞。
  c、学生写作技能较差。
  d、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意。
  从总体来看,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从内容上看,学生普遍存在着“无米之炊”的问题,从构思上看,存在不会安排材料的问题,从习惯上看,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即勤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反复修改的习惯等。
  (二)谈老师:
  a、反复指导,学生厌倦。
  b、思维缺少,毫无新意。
  c、闭门造车,呆板发涩。
  d、定位不当,要求偏高。
  e、成人化倾向,童心童趣不足。
  f、教师轻视习作后的讲评。
  由于以上原因,因此我認为《小学百变作文教学策略与效果实践的研究》之微作文的教学,刻不容缓。首先,能极大地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使他们觉得生活中有许多材料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其次,能够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在一定的时间内思维迅速地朝四处扩散,从而获得更多的作文材料。其三,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启发他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的认识水平及思维能力得到较快地提高,从而促进写作及其它学科的发展。最后,能帮助学生锤炼出精炼、准确、流畅的语言功底。总之,“微作文”的写作,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合理的想象,语言的精准等方面得到的训练,从而丰富“下锅之米”,打开写作思路。
  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写作思维—成文”的过程。从写作目标出发,充分发挥感知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发散思维”的过程;选材、炼意、构思、谋篇,是连续不断地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的“写作思维”过程。通过发散思维能力和情感的训练,例如:变换感觉、变换时间、变换位置、变换角色、变换角度、变换事件、联想与想象等方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小学百变作文教学策略与效果实践的研究》之微作文,对学生的应用与创新实践能力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能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功能。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96-02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那么,如何营造宽
目的]研究常温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脱氮效果。[方法]以人工配水为进水,接种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活性污泥,在常温(22~29℃)下进行了一套容积为3.2 L的UASB反应器厌氧氨氧
【摘 要】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而在新课程的带动下,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也在不断前进,语境化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学生的欢迎。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及综合能力,并帮助其树立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继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并论述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的路径,其中主要包括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挖掘教材文化内涵及开展多样教学活动四个方面,旨在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 渗透研究  
【摘要】将小波变换方法引入到曲柄摇杆结构摇杆角位移噪声去处中。在小波变换后,噪声与信号中的小波域中的高频段对应,有效信号与低频段对应。对信号进行3层分解,并将高频部分置零以去除噪声。处理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祛除位移信号中的噪声,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关键词】曲柄摇杆机构 小波變换 角位移  【中图分类号】TN9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自我认识、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在于让学生欣赏作品,会创造作品。作文应是为自我表达和人文交流而写。所以作文的确应是一个表达真情实感的场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创造种种条件让学生在作文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关键词】作文教学 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成果导向教育的理论渊源于教育目标理论、能力本位教育、精熟教育以及标准参照评量等基础原理,由一个执行范例、两个关键目标、三个关键前提、四个执行原则以及五个实施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