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有效学习,培养数学思维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er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教学方法改革的三条思路,其中第一条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指出:数学知识的习得主要依赖学生亲自参与数学活动,依赖学生独立思考。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主动获取方法,使教法学法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有效学习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的课例,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重视动手操作,体会数学内涵
  小学生数學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是一种隐性的东西,单凭教师的讲授是不行的。借助操作活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譬如,曹陈一老师在执教六年级《圆柱的表面积》一课中,设计了目的非常明确、层层深入的师生操作活动:先通过剪下商标纸求面积,将圆柱的侧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初步感受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再让学生小组活动,求八宝粥罐的侧面积。学生碰到不能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该怎么办的问题,引出借助纸来测量,发现圆柱的侧面积可以用底面周长×高来算。接着,让学生直接求薯片罐的侧面积,思考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在探索圆柱侧面积算法的过程中,学会了把曲面转化成平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动,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曹老师这样的教学安排,应该是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因为圆柱的表面积是它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面积的和,其中侧面积是新知识,底面积是旧知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是教学重点,侧面积会算了,表面积的计算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课堂教学中,从直观操作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动手、动脑、动口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达到此目的,就要加强操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有条理地展开思维,有序地操作,从而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涵。
  创设丰富情境,积累活动经验
  “计量单位”教学中,尤其像“千米”“吨”“公顷”这样较大的计量单位是非常抽象的,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表象。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通过设置类比迁移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单位实际大小,深化感性认识。
  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公顷》这一内容时,首先选择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精选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苏州园林占地面积的一组信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大小感受。接着,借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面积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问学生:“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大约200个教室、34个报告厅、4个操场、1个学校的面积大约1公顷,就此1公顷的实际大小便在学生头脑中越来越清晰了。在这样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对“公顷”的面积大小的认识达到了一个高潮。笔者感觉,让学生们在体验中感悟,真的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突出本质联系,学会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极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旧知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拓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特点突出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例如:李可老师教学的是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学生们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而三年级下册重点是认识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李老师借助教材中的主题情境来呈现: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之后,6个桃变成4个桃、8个桃,在集合图的帮助下,让学生理解每只猴还是分得“这盘桃”的。追问:为什么每份桃的个数不同,都用分数来表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多次分桃活动,帮助学生体会整体的二分之一的具体含义。之后,教学整体的三分之一,让学生充分展开画图、写数、交流等活动,利用学习积累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开展学习。接着,组织学生把一盘桃(6个)的和进行比较,深入理解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不同含义。最后,研究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学生们便能初步体会到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也就不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到,李老师非常重视新旧知识的前后衔接和学习方法的迁移类推。通过富有层次的教学安排,学生的收获不仅是学会了一个个新的分数,更是体会到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为之后认识几分之几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了平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为了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教师必须关注、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营建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着力教材研究,重视学法指导,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带城实验小学校)
其他文献
在2017年3月中旬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提交了提案,建议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近日,记者采访了朱永新,就生命教育话题进行了访谈。  记者:您建议制定《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研制生命教育课程标准,研发生命教育教材和学习资源,加强生命教育教师培训。您是出于什么考虑?  朱永新:近年来,学生自杀、自残、校
“小学美术课就是玩玩”“就学那么一点东西”“美术课,简单”,家长们如是说;“美术课太难教了”“创新课堂太难”,教师如是说。不仅一些家长误读了美术课,就连美术教师似乎也忽视了小学美术课堂和小学美术的重要性。随着学生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笔者所在学校的美术教学呈现出了一种新气象:学校积极探究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将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践结合,将课堂所学延伸到校园活动及家庭亲子活
日前,来自韩国仁川景明小学的30余名师生来到了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师范附属小学开展访问交流活动,双方学校签订了友好学校协议书,并互赠礼物。此次交流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厅下属文广国际交流中心和韩国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重在促进两国孩子在文化生活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此次活动共6天的行程,阜师附小是他们的行程中的第四站。  摄影报道/李 航
《中国教育网络》2015年第Z1期刊登戴立昌的文章指出:每年一度的高校新生报到是紧张而匆忙的。涉及到招生办、学工处、财务处、后勤管理处、校医院、户籍管理部门、图书馆和信息技术中心等诸多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学生所在学院。由于报到过程涉及的部门多,学校管理部门不容易实时掌握新生报到信息,加上新生报到流程复杂,很容易出现手续漏办、错办现象。为了提高迎新效率,给新生提供便捷的入学服务,高校数字迎新系统应运而生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初中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各种各样的语言运用活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最后掌握语言。它是通过各种学习任务,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教学效果。作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任务型教学是教师基于对教学现状的分析而进行的必要的任务设计。这种设计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提高英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以“地理”为题材的课文,知识点多且散,如果教师自身地理知识储备不足,对课程的综合性把握不够,就无法驾驭教材中出现的大量地理知识,把品德课上成了地理课,知识味浓厚而情感性不足,忽略了品德学科应有的特点。笔者以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一起画学校》作为课例研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地理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联系点,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更有
批判性思维是敢于质疑的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水平的较高表现形式,它能影响人一生的学习与创造。初中阶段又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通过一些策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水平是可行且十分必要的。  批判性思维在学习中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既包括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也同样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其中对这一定义的解释特别强调理智的人文性和训练性特征,认为理智是人类的显著特征,处理问
《学园》2015年第31期刊登张楠的文章指出:早教也就是早期教育,也称为学前教育,是针对学前儿童开展的教育。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婴幼儿的求知欲,需要按照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早期教育是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早教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聪明活泼地成长,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父母期望通过早期教育帮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早教机构迎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然而
刘文嘉在2016年3月18日《京华时报》撰文指出:看到“廉洁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样的新闻标题,难免让人有些五味杂陈。搜索新闻可见,多地都在近两年实施了中小学廉洁教育,经验很多,质疑也不少。有人疑惑,成年人的廉洁教育都没抓好,还去抓孩子的,会不会本末倒置;有人气愤,真正该上廉洁课的是官员,不是孩子;有人叹气,这也要从娃娃抓起,中国的娃娃太累了。  某种意义上说,“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了“现阶段无法解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日前透露,“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教学点建设力度,办好农牧民家门口的学校,让农牧民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据了解,新疆将征求农牧民意愿,保留或恢复部分教学点,不让教学点成为“纠结点”。新疆把满足老百姓对教育的愿望作为工作出发点,决定凡是有“造成学生失学,影响入学率、巩固率;寄宿制学校食宿、安全条件不能保证;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又无法解决交通工具”等情形的,撤并的学校和教学点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