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廉洁课,言传不如身教等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文嘉在2016年3月18日《京华时报》撰文指出:看到“廉洁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样的新闻标题,难免让人有些五味杂陈。搜索新闻可见,多地都在近两年实施了中小学廉洁教育,经验很多,质疑也不少。有人疑惑,成年人的廉洁教育都没抓好,还去抓孩子的,会不会本末倒置;有人气愤,真正该上廉洁课的是官员,不是孩子;有人叹气,这也要从娃娃抓起,中国的娃娃太累了。
  某种意义上说,“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了“现阶段无法解决”的代名词,反而印证了成人世界的乏力。正是这个潜在逻辑的存在,才让“廉洁教育从娃娃抓起”引发了一种复杂情绪。加之,在雷霆反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后,人们对廉洁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看法,也产生了更严格的审视。作为一种软性反腐手段,它利在长远却难以单独发挥作用,必须配以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严密透明的监督体制、具有制衡性的权力结构才能将作用最大化,这是近年来反腐成果自然完成的观念普及。也由此,任何将廉洁社会生态归因为“个人素质”或“思想教育”的思路,都会让人有一丝怀疑。中小学的廉洁课堂并无此意,却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了这根社会神经。只不过,言传终不如身教,让一个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公平,生活在以公正为常识的社会里,才能让他们长大了不会觉得廉洁“是个麻烦”。
  校长职级制助推教育去行政化
  吴学安在2016年3月18日《法制日报》撰文指出:自从十多年前上海等地陆续开始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试点以来,各地推行校长职级制的积极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一方面,理顺了政校关系,初步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校长行使办学自主权的管理体制,强化了校长职务专业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建立了符合中小学特点和校长成长规律的选拔、培养、激励和使用管理机制,推动校长在不同学校之间发展和交流,初步解决了校长待遇与个人业绩水平挂钩的问题等。
  取消校长行政级别,由教育部门归口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教育无关的行政事务,让校长真正摆脱行政束缚,实现静心办学。一方面,摘掉官帽不是简单地说让所有校长就地免职,而是只取消行政级别,然后针对校长个人的综合能力来评定,确定一定的校长职级。摘去校长的官帽,可有效防止一些校长为了应付上级,只做表面文章而努力保住官帽。这样有利于引导校长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和所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扩大办学自主权,赋予校长权责相当的人权、事权、财权,实现了责权利有效统一,解除了体制性障碍,厘清了政府和学校的关系,促进了管办评分离,有利于校长自主发挥创造性,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划学校发展,探索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总之,实行校长职级制,为学校校长专业化发展指明方向、提供了有效路径。校长可按照序列化的校长职级的要求,不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当其专业化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时,就可以按照相关的管理程序,晋升高一级的校长职级。这样有利于校长本身的专业化发展,让校长成为职业校长,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教育家。
  莫让孩子与手机“争宠”
  朱清建在2016年3月18日四川文明网撰文指出: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可能是“手机控”,同样,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受伤的孩子”。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大微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父母进了家门拿起手机,进了厕所拿着手机,进了被窝带着手机……这些行为,无疑在深深伤害着孩子们。
  因为手机,对孩子不理,因为手机,对孩子冷漠,因为手机,对孩子的作业不上心……这种情感上的伤害如果长此以往,会深度伤害孩子的情感,隔阂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不必长大,“沟”已存在。试想,等到父母年老了,与儿女相处时,如果儿女也时常拿起手机,父母又作何感想呢?
  康德说:人非工具。这种理性,是强调了人自身才应该是一切活动、技术的最终审判者、目的和主人,而不能成为科技的工具,成为手机的奴隶。读懂孩子“给妈洗脚她只顾玩手机”的忧伤,父母们就要有所行动,摆脱手机依赖症。在家中,父母可以参与放下手机、有度使用手机的倡议,多找些时间与孩子玩耍、读书、交流,既能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知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又能增加孩子的知识,加深与孩子的感情,何乐而不为?进而言之,读懂了孩子“给妈洗脚,她只顾玩手机”的忧伤,也就读懂了孩子“父母只爱手机不爱我”的忧伤。别让孩子与手机“争宠”,别让孩子有“爱的剥夺感”,多多放下手机,把家这个爱的港湾打造得更有爱,让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更融洽,让亲子关系载着满满的爱出发。
其他文献
幼儿教育以趣味性、娱乐性为主,课堂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应当启发幼儿大胆参与、积极思考,在幸福与和谐中感受阳光课堂的无限创意。  竞赛游戏让音乐活动趣中增趣  音乐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课程活动,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感知力。为了让幼儿感受更快乐的音乐活动氛围,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的魅力去感染他们,用游戏的形式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音乐的游戏活动也会变得
作者:饶雪莉  出版:接力出版社  书评  懂孩子方能正确引导  本刊记者 陈健  美好的假期,可以用来丰富孩子们的阅历,充实孩子们的心灵,锻炼孩子们的能力,让他们快乐成长。玩,是孩子的天性;假期,是玩耍的天堂。那让孩子玩什么?怎么玩?是困惑很多老师和家长的话题……  2017年7月16日,知名亲子教育专家、小学金牌教师饶雪莉受邀在北京市通州区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别让孩子伤在小学”的主题讲座,针对家
在2017年3月中旬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提交了提案,建议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近日,记者采访了朱永新,就生命教育话题进行了访谈。  记者:您建议制定《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研制生命教育课程标准,研发生命教育教材和学习资源,加强生命教育教师培训。您是出于什么考虑?  朱永新:近年来,学生自杀、自残、校
“小学美术课就是玩玩”“就学那么一点东西”“美术课,简单”,家长们如是说;“美术课太难教了”“创新课堂太难”,教师如是说。不仅一些家长误读了美术课,就连美术教师似乎也忽视了小学美术课堂和小学美术的重要性。随着学生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笔者所在学校的美术教学呈现出了一种新气象:学校积极探究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将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践结合,将课堂所学延伸到校园活动及家庭亲子活
日前,来自韩国仁川景明小学的30余名师生来到了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师范附属小学开展访问交流活动,双方学校签订了友好学校协议书,并互赠礼物。此次交流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厅下属文广国际交流中心和韩国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重在促进两国孩子在文化生活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此次活动共6天的行程,阜师附小是他们的行程中的第四站。  摄影报道/李 航
《中国教育网络》2015年第Z1期刊登戴立昌的文章指出:每年一度的高校新生报到是紧张而匆忙的。涉及到招生办、学工处、财务处、后勤管理处、校医院、户籍管理部门、图书馆和信息技术中心等诸多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学生所在学院。由于报到过程涉及的部门多,学校管理部门不容易实时掌握新生报到信息,加上新生报到流程复杂,很容易出现手续漏办、错办现象。为了提高迎新效率,给新生提供便捷的入学服务,高校数字迎新系统应运而生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初中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各种各样的语言运用活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最后掌握语言。它是通过各种学习任务,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教学效果。作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任务型教学是教师基于对教学现状的分析而进行的必要的任务设计。这种设计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提高英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以“地理”为题材的课文,知识点多且散,如果教师自身地理知识储备不足,对课程的综合性把握不够,就无法驾驭教材中出现的大量地理知识,把品德课上成了地理课,知识味浓厚而情感性不足,忽略了品德学科应有的特点。笔者以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一起画学校》作为课例研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地理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联系点,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更有
批判性思维是敢于质疑的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水平的较高表现形式,它能影响人一生的学习与创造。初中阶段又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通过一些策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水平是可行且十分必要的。  批判性思维在学习中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既包括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也同样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其中对这一定义的解释特别强调理智的人文性和训练性特征,认为理智是人类的显著特征,处理问
《学园》2015年第31期刊登张楠的文章指出:早教也就是早期教育,也称为学前教育,是针对学前儿童开展的教育。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婴幼儿的求知欲,需要按照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早期教育是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早教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聪明活泼地成长,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父母期望通过早期教育帮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早教机构迎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