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日常见闻 摘选地理教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rev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导学生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已知导入未知,由熟悉拓入陌生,需要教师细心备课,找准切入点,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力。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根据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挖掘素材,引导该地孩子学习地理,可以达到通俗易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特点来了解地理原理,言之有物
  
  本人在广西平果高级中学工作。在教学当中,我经常以平果县的经济发展状况为“活”教材开导学生。例如在讲到“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时,先提问学生:为什么平果铝冶炼厂布局在县城的西面而不在东面?铝矿冶炼厂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然后分析平果县主导风向是偏东风,为使居民区避免受空气污染而选择这样的布局。“为什么糖厂又位于县城东南方?这种布局是否合理?每年糖厂榨蔗糖时,我们经常闻到空气有何异味?为什么现在不把糖厂迁移呢?”在讨论上述问题过程中,解释了“工业惯性”及其影响。
  讲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时,让学生思考自己所在乡镇主种植哪些农作物?有什么土特产品?结合本地农业生产情况,让学生从亲身体会理解平果县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及农业生产特点。如“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这节内容,我让学生去调查了解,比较汽车站、火车站、街道交叉路口跟其他地方在流动人口、商店经营状况等,理解“交通最优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平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乡土地理知识,展望平果经济发展的前景,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结合平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展开新课的导入,由浅入深
  
  从日常生活实例中寻找教学材料,最容易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方面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习性都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又表现出地域差异,演化成各地不同的生活习俗。
  穿着方面。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夏天很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进而展开讨论,调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饮食方面。我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平果这一带地方盛行喝玉米粥?”经同学们讨论,从气候知识中了解到这里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长夏无冬,气温较高,喝粥利于消暑解渴。平果县位于右江河谷,大部分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地表水较少,传统的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从而影响人们的食物结构。接着引导他们理解“南稻北麦”、“南米北面”、东西方饮食差异等现象。
  居住方面。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家乡的瓦房屋檐伸出墙外较远,房前屋后挖条较深的沟”,从而了解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特点。由此延伸到其他地方:有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而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围屋”则能引起同学们更大的兴趣。再比如,一般情况下,南方楼房的三层、四层价格比较贵,一、二层及最顶层比较便宜,这是什么原因呢?想想看,顶层楼房的缺点是什么?底层楼房的不足又是什么呢?
  行的方面。可以提一些奇特的问题来导入新课,如:当你行走的时候,身体的哪个部位速度最慢?哪个部位速度最快?由此牵出“线速度大小”问题,头顶距离地轴最远,线速度最大,脚掌距离地轴最近,线速度最小。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针对现在机动车(摩托车、家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在课堂中,讲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之后,再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
  还有某些工作,也有地理知识的应用。如关于“地转偏向力”内容,可提此问题:当你到右江河采沙石时,在平直河段上,你选择左岸还是右岸?在弯曲的河段呢?如果你到澳大利亚去采沙,又怎样选择呢?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能分辨地转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差异。
  
  三、结合学校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从教室里贴的校历表及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理解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从“月相”的讲解,联系校历表中的“星期”;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内容。例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上个学期18点30分上晚自习,天已暗下来了,而现在为什么19点30分上晚自习,天仍大亮?”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结合“新闻联播”节目,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把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因为“新闻联播”中的每件事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有联系,更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贵在“新”,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他们会对一些热点地区或问题,如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等国内重大建设项目及中东、巴尔干地区、东北亚等,都因国内外媒体关注而熟知。那些经济、科技建设成就的报道,既壮国威,又鼓舞人心,更重要的是诱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主动,而且使学生养成自觉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热点的习惯。
  (责编 黄 晓)
其他文献
对学生而言,函数图象题都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反比例函数图象题,一方面是这些内容课本相对较少,平时老师讲解不多;另一方面,数学内容较多,安排不过来,但近年来各地中考中反比例函数图象考题越来越多,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这类问题的解答主要关注对反比例系数k值的分析利用,本文将结合例题对反比例函数图象问题的解答进行举例说明。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所谓“和谐教育”,就是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以及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学生抱有满腔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努力营造一种使学生兴致勃勃的学习气氛、聚精会神的思索环境,使教学过程充满思维活跃、情景交融、默契和谐的浓郁气氛,使师生在自身的良性循环和互相促进中得到提高,真正达到认知系统与动力系统的和谐,要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形式及手段上的根本否定和变革,但它并非是一种机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所以启发式教学的灵活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愈加重要.  古希腊教育学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启发式教学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获得知识、技能的强烈要求和独立发表自己见解的迫切愿望,从而能融会贯
过去,我曾与在一起担任职业中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同志谈论过本行的苦衷,大家都觉得报读职校的学生普遍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对教师教学恰似“抱牛上树”的现状有共同的感受。  确实,“抱牛上树”并非是好差事,现实不仅不可能,而且还吃力不讨好。后来,我在英语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思想认识问题及教师教学的方法方式问题,认真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终于找到了对策,收到了英语教学不再“抱牛上树”的效果。  职校学生普遍对
正题名在识别和检索文献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到正确选取及著录正题名至关重要。论文针对某些特殊题名形式文献(题名页仅有非正文语言题名、交替题名、含有标点符号题名以及正文为外文但题名页有中外文题名)在正题名选取及著录中存在的分歧,依据现行国内及国际编目规则,提出了更为合理的处理方法。
地理图片以其特有的符号手段综合、形象、直观地记录和传输大量地理信息而成为了地理事物与人的认知活动之间的第二语言。它能使学生形成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析图能力也就成了地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富学科特色的内容。景观图是众多地理图片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或景象,与其他图片相比,更加直观、形象、感性,表现的事物特征更加突出和鲜明。 
【摘 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呼唤着外语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运用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素质,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程标准 外语教师 素质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