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策略,培养有意注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wpw8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学理念越来越受人们高度重视,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另外,新课程教学理念能注重教学策略,注重教给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方法,吸引学生有意注意。还重视促进他们独立思考、正确思维、积极探索。教师要活用教学策略,尽量引导各层次学生自主、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发展他们的多种思维能力,从而有效达到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创设有效情境,吸引有意注意
  课堂上创设有效情境,能使课堂增添新的色彩,吸引各层次学生有意注意,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在探索学习中,一般都有好胜心理,喜欢表现自己,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设计教学内容,积极引起学生产生认知需要,使学生积极探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尽量和部分学生进行对话或表演,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参与活动的程度大大提高,进一步突破学生从表面层面深层次上认识问题,理解新知识,使学生自主思维提升层次。
  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一些新颖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减少学生注意力分散程度,设法让学生发现新知识,避免单一化,失去学习信心。或再多问一个“怎么样、为什么”,促进他们进一步探究,更加深学生有意注意,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使他们进行高层次探究学习。还应根据教学规律,有时要以自然界的奇妙引入,引导他们探究知识,满足各层次学生的求知欲,并拓宽学生视野,有效丰富他们的想象,有效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探索《电阻和变阻器》教学中,为了有效吸引有意注意,笔者创设下列有效情境,首先给每组提供必需的实验器材:电流表、导线、电池、大小不同的铅笔芯、铜丝、灯泡等。用多媒体展示,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可以串联一个电流表的最简单的电路。此时抓住学生爱实验的心理特征。吸引有意注意,学生在小组里把不同的铅笔芯和导线串联在电路中的时候,发现,灯泡的亮度和电路中的电流会发生变化,个个感到差异、惊讶。这时,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猜想,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等等,这样进一步促进学生探究原因,自己看书、查找资料(教者稍加点拨),经过反复实验,他们自己很快得出原因,这是“阻碍”作的“怪”,对灯泡、电流表产生的影响,从而对“阻碍”有了深刻理解,轻松地掌握了电阻概念。接下来,他们就不难学习变阻器,个个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
  笔者采用这种措施,目的是运用有意注意规律,促进各层次学生探究物理知识,在实验中得到了答案,并在实验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且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同时较科学地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多方位解决物理问题,更有效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信心。
  二、重视提问设计,培养有意注意
  初中学生对问题特别感兴趣,都有一颗好奇心。因此,教学人员应牢牢抓住这一特点,高度重视问题设计,结合多方面因素,巧妙地提出问题,并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消除各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焦虑的情绪和心理不良倾向,构建给学生以表现机会的平台,让他们自由的表露,尽显才华。与此同时,应多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问题,和同伴交流、讨论,把遇到的困惑及时有效地向同学和老师倾诉,或提出多种问题。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关注到层次性,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区别,不能过分的难(只顾好生),我们要尽量避免学生对问题无从下手这种情况。另外,我们还要注重设计开放问题(层次性问题)供各层次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问题解答,使他们也有表现机会,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也能行,觉得物理学科并不可怕,逐步增强学习物理信心。另外,我们要不时设计一些问题,尽量引起各组学生争论,这样就能有效集中学生有意注意,使他们的思维随时处于活跃状态,澄清他们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而经过争论解决的问题,认识特别深刻,其效果无法比拟。
  例如:在探索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多种(开放)提问,一开始用投影仪展示:1.从斜面上释放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小车受到的阻力与前进的距离有什么关系?2.假如小车在无限光滑的平面上运动,会如何呢?(要求:各组同学根据教者提供实验器材,在小组里进行实验,完成上面问题。)
  教师适当地设计问题,再加上实验牢牢地吸引同学们的有意注意,同学们能逐一解决上面的问题,由此是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回答积极性很高,认为一直会运动下去。随即老师问:为什么?学生一起回答:“不受阻力。”又问:“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此时,同学们滔滔不绝。在笔者巧妙的问题驱使下,他们逐步逼近牛顿第一定律。他们就觉得学习物理知识容易,并不可怕,并不像有人说的那么难学。
  教师运用恰当提问方法,是让各层次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观察,从中领悟物理知识,探索、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的奥秘。这样的教学既能培养学生有意注意,又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巧妙应用各种教学艺术,创设有效情境,吸引有意注意,引导学生高度重视学习物理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学习。重视提问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产生无意注意,使他们能够认真仔细思考,加深理解,加大有意注意探索力度。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指师生遵循历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自主进行历史学习,以最优效果、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有效开发生成性历史课程资源,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中学历史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新课改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把历
摘 要: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历史科的具体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 多彩故事一、用若干故事照亮历史教学的巷道  唐太宗李世民深谙“镜子”哲学,历史是一面看似无形实则有形的镜子,不仅能照出美丑,还能开启人的心智,使人明哲崇礼。历史学是人类过往活动的“书面语”,更是我们祖先智慧的浓缩和提炼。学好历史,不仅可
摘 要: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历史情境教学法是历史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高效教学的有效、可行方法之一。本文总结新课改中教师创设历史情境的一些方法,以供同仁分享。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历史情境教学法 创设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
摘 要: 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花较少时间掌握较多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新知识上“少走弯路”。本文主要针对平时教学中的知识迁移进行研究。  关键词: 知识迁移 高中物理 教学应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效教学成为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在不断研究的一个重点难点。很多学校现在改革的一个方向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如翻转课堂、先学后教,其本质是改变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更需
摘 要: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引导学生多做一些探究性试题,拓宽其知识面,最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和多角度,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中学物理 探究式教学 学习兴趣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整个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善于创设各类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或生活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物理实验提高其探究能力,在
摘 要: 长久以来,人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到了认知因素,对于情感因素则视而不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现在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已经不是简单的学生知识的积累,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推广的今天,三维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升华的情感教学目标。作者主要探究了在高中地理课堂开展情感教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是摆在初中物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开端就抓住学生的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生动的语言讲解”、“加强实验教学”、“搞好课外活动”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物理课堂 教学质量 秘诀一、开端就抓住学生的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所谓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诱发大脑神经兴奋,使兴奋持续。这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