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xi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对地理学科来说,它包主要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和论证、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等。课堂教学应该多注重它们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地理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理论和实践内容多,学生普遍感到难学。新课程地理教材的设计也明显突出了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这二者就决定了教学中必然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但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更不是替代。那么,要怎样才能在课堂中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一、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运用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考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要能够从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从上述可以看出高考中的地理信息主要以文字、图形和图表形式出现,所以平时的教学,我们就可以针对这几方面入手。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教会学生以地理的角度看世界。
  1、信息技术与文字信息的整合。
  文字是知识传递最简洁、方便的一种方式,但它经常是抽象、枯燥的。多媒体出现了较多文字信息时,学生常常感到乏味,难以从中获得有效信息。平时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想靠机械地反复操练来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能力,那效果将会非常差。,我认为可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相关的新闻、谚语进行整合,有意识地将新闻、谚语引入课堂。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吻合我们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有效锻炼学生从文字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如在讲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中海啸时,将日本海啸的新闻资料引入课堂: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日本整个列岛为止震撼。当地时间下午2时46分,东北三陆近海发生8.8级大地震……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出大海啸警报。到日本新闻网发稿止,仙台新港遭遇了10米高的海啸。
  日本11日发生8.8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我国台湾地区有关部门发布警报,多部门及东部沿海县市投入应急状态。我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也于第一时间进驻灾害应变中心,并指示“防灾甚于救灾”。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北京时间11日15时30分对包括俄罗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美国夏威夷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海啸预警。
  通过上述的资料,学生很容易提取有效信息,对海啸带来的灾害有了深刻的认识,求知欲大大增加,结合课本知识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海啸是怎么回事,能不能预报,发生前有没有征兆,遇到海啸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
  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应该多关注新闻时事,学会从新闻材料中获得我们想要的资料。在备课组和教研组会议时,组织教师集体观看新闻杂志,报告、报纸,讨论时事,分工合作搜集材料。利用备课组乃至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建立地理资料库。
  2、信息技术与图形信息的整合
  地理教学使用的图大多为简略图,是地理学科的专用图,有经过专业的处理。教材上的插图大多属于此类(如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它们可以直观、清楚地表达出地理信息,与高考契合性较强。它们获取的渠道较多,也是我们教师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较常使用的。如《地球的自转意义》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以前哪怕是利用地球仪等模型来演示,学生们依然还是普遍理解不了。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演示,十分适合现代高中生的地理思维过程。
  其实我们还应该多搜集一些实际拍摄的景观图和生活中的有用照片。它们原汁原味,包含的地理信息比较丰富,和生活相关性强,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能力方面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讲授地理必修1“太阳辐射地区分布差异”时,我给学生展示2张照片。一是青藏高原上面的一个姑娘,一是成都市里的一个女孩。让他们找出两幅图的区别,和产生的原因。他们的表现超出了我的意料,很多同学都可以通过藏袍的样式说出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等等。
  3、信息技术与表格信息的整合
  如何从表格获取有用信息,这方面在地理课堂教学可能较少训练。老师们都会发现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组编很少有表格出现,特别是必修的3本书和选修2教材。但高考又经常会碰到表格,生活中也常常需要我们列表找出事物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实际上我们无需舍近求远。大家会发现教材里有很多的坐标图。利用office软件就可以简单地把它们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表格。在讲授必修2《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城市化》就特别需要这方面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信息知识的作用
  高中地理要求学生要能够调动和运用相关的地理信息,进行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绘制和转换,进行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课堂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要怎么进行训练呢?信息技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课堂中,我们常常应用的情景设置就是其中的一方面。如讲授必修1《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关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时,设计一个动画flash再结合当地乡土地理,这可以很快使学生进入课堂角色,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灵感,调动他们的思维,而且让学生耳目一新,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中轻松学习。
  另外进行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绘制和转换时,应该多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转换过程。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是比较费时间的,而且还不一定都能取得成功。我们可以将学生分组,在课后或研究性学习课来做,将好的实验或观测数据录下来,在课堂来展示。他们在课外观测或实验如果发现结果与事实不符或者不成功就会去找原因,作比较,调用固有知识,最终完善实验或对观测结果的评价。这样做既可以激励学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达到我们所期盼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运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所以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观察、探索来消化和理解,最终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但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地理规律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学习,大大脱离了学生的经验体系,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巩固地理知识。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大多会使用电脑并上网操作,利用信息检索功能,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我们要善用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既可整体协作教学,还可以因人施教。学生可以根据网络上的资源来自学,并利用网络平台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改变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
  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有效地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内容清晰形象的呈现,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一堂课下来,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也有的教师觉得不用信息技术手段跟不上形势,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这已经本末倒置了。只是制作出好看的课件,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学中应根据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所使用的媒体,真正地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数学的德育因素,利用教材的德育资源,激活生活情境的德育影响,抓住教学过程渗透德育,发挥评价的德育功能,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德育渗透 探索    数学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生活、强调学生经历特殊的文化传承活动,必然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必然需要渗透具有时代社会特征的伦理观、道德观。  我们培养的孩子不
在计算教学中,要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摹仿和抄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性思维,实质是学生个体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它是思维与想象的结合,直观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结合,发散
【摘 要】本文从网络游戏引发的社会问题出发,指出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具有的一些普遍性特征。通过对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综合网络游戏的特点,探讨了网络游戏的“双刃”性,并总结研究调查结果分析了成瘾的原因,指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游戏 成瘾 对策    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据统计,全球两亿多网民中,有1140万人对网络具有依赖性,占网民总
作为一名品生、品社课的教师不但要充分认识到“德育”之重要,更要培养自己精湛的教学艺术,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讨,现总结如下:    一、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品生、品社课课堂教学如轮船在大海里航行一样,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它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此,每上一课教师都要以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指导思想,制定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贯彻思想教育,要渗透不要强加,不要牵强附会地将英语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要不露痕迹地渗透,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到教材的渗透点,并关心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与学生的思想动向的教育要求结合起来,巧妙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渗透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是灵魂。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
我的语文老师姓吴,是一位表情严肃的女老师。我挺怕她的,尽管她的声音很温柔。  还记得五年前开学的第二天,我们开始学习汉语拼音的第一课“a o e”。她一张口,就把全班同学的眼睛吸引住了,一双双眼睛瞪得溜圆。哇,吴老师的声音好好听!就像树林里婉转歌唱的百灵鸟。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吴老师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她教我们读,我们就学着她的样子,她的腔调读得有模有样,很快我们就能读这几个字母了。  接下来开始学
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从整体教育观上,挖掘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1.思想道德
【摘 要】演示实验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不仅要保证演示成功,而且还应精心设计演示方法,使演示实验产生最佳效果。  【关键词】演示试验 出新出奇 有惊无险 欲擒故纵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物理学,每节课的理论都需要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来并受到实践检验。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这是物理学的学科特点。物理演示实验是指配合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的实验教学方式
一、问题缘起  从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开始,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虽然教师教育发展至今,不管是对准教师的教育还是对教师的再教育,教师教育的体制还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也多以增强学科本位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居多,而对于教师的个性素质的培养方面较少,对于教师的交往能力方面几乎都是有关如何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关系到培养跨世纪人才工程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小学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何以推进,虽有多种途径和举措,但是我认为,实施情境教育乃是一条重要途径。情境教育是以创设情感氛围达到最佳教育教学目的的活动,它超越了以知识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传统,突出情感的要素,实质上是一种以情感为手段,又以情感为目的的全人教育。  情境教育的特点是:以“爱心”为基点,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