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支队级全勤指挥部应急响应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切实加强消防救援支队级全勤指挥部指挥作战效能,提高大型灭火救援现场的组织指挥能力,对支队级全勤指挥部应急响应流程进行研究和归纳,全勤指挥部应急响应机制主要由预警机制、信息报送机制、力量调派机制、遂行出动机制四部分组成,包括从接警调度到指挥部到达现场之间灭火救援全流程和要素,实现应急响应机制可操作可复制.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工作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国际环境、社会环境和各民族自身情况的重大变化,立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一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从党和国家所处新方位、所担当新使命出发,结合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党的民族工作的需要,对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进行了创新,并反复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从十二个方面进行
在新型城镇化与城镇结构转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城镇相对贫困的隐患日渐显现.现阶段我国缓解城镇相对贫困面临识别标准缺失与治理体系缺位两大现实困境.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包含收入与福利维度的经济条件、政治权益、社会机会、防护性保障及透明性保证共15项指标的城镇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旨在为精准识别我国城镇相对贫困群体提供标尺.以提升个体可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协同治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国家为主导,提供提升个体可行能力的制度性保障;以个体为核心,培育个体的内生可行能力;以市场为媒介,提升重新赋
青年“躺平”现象反映了青年对劳动内涵和劳动意义认知的迷茫,反映出青年对劳动权利和劳动责任义务认知的矛盾,折射出一些青年劳动观的偏差.纠正和解决青年劳动观偏差问题,需要从改进和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入手,为此劳动教育要凸显新时代特征,劳动教育中应突出劳动的自由和自觉,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其中“科技兴警”要求警察队伍应大力进行信息化、数据化的智慧警务建设,实现向科技要警力和战斗力.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警察业务的工作效率,对违法犯罪行为实行精准预测、发现和打击;还可以在警察高等教育和在职培训中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警的理论、实战综合素质.就大数据时代下交通警察学员的实战化教育做出分析,找出现阶段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途径.
全球毒品形势持续恶化,毒品问题危机四伏.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毒品问题也同时呈现出全球范围内的趋同化特征.这使得世界各国在毒品治理政策上的差异性正在不断缩小.但在三大国际禁毒公约的框架下,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国从司法惩治为导向的治理模式,到以公共卫生为导向的治理模式,风格迥异.评述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毒品治理模式,解读两国应对日益严峻的毒品形势所采用的不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毒品治理“中国实践”模式:1.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走群众路线是中国毒品治理“最佳实践”的优势;2.加快论证完善
自2008年起,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在打击违法吸毒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数量出现断崖式下降,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机构面临的人才队伍过剩、软硬件设施闲置等问题日趋显著.针对以上问题剖析种种原因,并分别从构建戒毒人员数据库、衔接社区戒毒康复、完善毒品检测途径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数字化时代建设数字强国要求青年一代具有较高数字素养.我国学生数字素养培育还存在着对数字素养的概念及其内涵没有明确共识、关于中国学生数字素养及其评估的研究还不足、多方协力培养数字化人才的局面还没有形成等问题.培育和提升中国学生的数字素养要学习借鉴具有全球适用性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依据我国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目标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协力.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国际背景下,跨国犯罪已成为全球警务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尤其随着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日趋密切,中国与相邻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湄公河次区域(以下简称澜湄流域)国家之间的跨境犯罪也与日俱增.以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泰国联络点——湄公河预防打击犯罪行动协调中心的建立及推进为例,进一步分析中国参与澜湄流域国家联合执法安全合作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角度对制约中泰双方开展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的原因及解决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在澜湄流域警务执法合作的开展
高等学校学术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是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的关键因素,从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认为学术科研成果评价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都应该有专家同行的实际参与和指导,坚持科学分类、多维度评价.建立与完善我国高等学校的学术科研成果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有利于激励高等学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产出高质量成果,营造良好学术科研创新生态.
对当前我国警察存在的猝死问题、执法伤亡问题、身心健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知这些问题与警察体能训练密切相关.当前民警培训工作中,体能要求与警察职业特性不匹配、缺乏加强体能训练的杠杆撬动、体能训练观念落后造成体能训练成效不明显.提升警察体能的路径是:把好从警之路每一个关口,围绕体能训练本质和警察职业特征展开体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