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方式对烤烟根系生长发育及原烟产质量的影响

来源 :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烤烟不同施肥方式的应用效果,本文以烤烟品种粤烟97为材料,设计基肥穴施、 中间条施、 双侧条施和不施肥等4种施肥方式处理,研究施肥方式对烤烟根系生长和烟叶产量、 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3种施肥方式均不同程度促进了不同生育期的烟株和根系生长.其中,中间条施显著提高了大田烟株旺长前期的株高,平均提高7.4 cm;与穴施相比,中间条施和双侧条施显著增加烟株叶组织和整株干物质积累;中间条施烟株根系区域内根长、 根重皆显著大于穴施,其中根长是基肥穴施的4倍,而根重是基肥穴施的9倍多;与穴施相比,中间条施原烟的均价增加2.35元·kg-1,每667 m2产值增加600.27元,中上等烟比例增加7.24百分点,而双侧条施处理则对原烟的各经济性状无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中间条施的施肥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善烟株根系生长发育环境,协同促进烟株地上、 地下部生长发育,最终改善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以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为材料,进行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行株距分别为30 cm×30 cm、27 cm×27 cm、30 cm×20 cm、27 cm×20 cm、23 cm×20 cm和20 cm×20 cm 6个处理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的产量有显著影响;种植行距20 cm的产量高于27和30 cm行距,株距则以23~27 cm为佳.
采用SHMM模型分析了2020年浙江省早籼稻联合品种比较试验参试新品系的稳产性、 适应性和各试点的辨别能力.对嘉兴试点各参试早籼品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1938属于高产稳定性材料,台早19-114、 绍籼1905和甬籼811属于低产低稳定性材料.试点中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辨别力最强,其次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辨别力较低的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通过对江苏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2020年完成的641个批次肥料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目前水溶肥料产品的质量现状和合格率偏低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为探究不同类型缓释肥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浙粳86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硝化抑制剂、 树脂包膜和聚氨酯包膜3种不同类型的缓释肥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氮肥减量20%的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N 180 kg·hm-2),硝化抑制剂型缓释肥略有减产,树脂包膜缓释肥、 聚氨酯包膜缓释肥均具有稳产效果,且聚氨酯包膜缓释肥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增产1.5%;树脂包膜缓释肥、 聚氨酯包膜缓释肥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分别较常规施肥(39.4%)提高0.1和2.3百分点.水稻浙粳86一次性施肥,采用树脂包膜缓释肥
秀水6545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耐迟播常规晚粳稻,2020年通过浙江省审定.2020年进行了不同品种播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7月25日前播种,秀水6545和秀水519产量均较高,均可作为救灾品种;但7月25—30日播种,秀水519抽穗迟,产量低,千粒重大幅下降,有种植风险,而秀水6545仍能取得较高产量,耐迟播性好,可作为抗灾救灾的晚稻补播品种.
为探求水稻-油菜轮作高产体系和高效简化的施肥技术,本研究通过两季试验,采用水稻-油菜轮作一年两熟生产的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不施肥(CK)、 普通尿素施1次基肥和2次追肥(一基二追)常规施肥模式(CK1)为对照,研究缓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时期配施模式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地上部氮素累积量、 氮素内部效率和土壤水解性氮含量等指标的影响.两季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季,氮肥中基肥占80%来源于缓释肥、 分蘖肥(油菜苗期)追肥占20%来源于尿素(T3)和氮肥中基肥占80%来源于缓释肥、 孕穗拔节期(
耕地质量和施肥水平事关粮食安全、 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科学分析耕地质量建设和化肥减量增效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浙江省耕地提质和化肥减施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夯实科学施肥基础、 深化化肥“两制”(实名制、 定额制)改革、 强化耕肥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在我国粮食主产区,目前仍存在因化肥过度施用而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及加剧周边地表水富营养化的问题.为改变农户不合理传统施肥习惯,最大限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江山市开展了化肥减量施肥试验,研究在农户常规施肥基础上,化肥减量10%~30%对水稻甬优15产量和稻田地表径流养分(总氮、 总磷、 总钾)流失的影响.结果显示,减少农户常规施肥量10%~20%,水稻产量无显著性变化,其中减量10%产量最高.稻田排水中养分浓度在施肥后1h快速上升至最高值,氮在24h后、 磷在1h后和钾在24h后又很快下降了25.9%~66.0
在水稻生产中,为达到减肥及增产的目的,选用几种常见的叶面肥进行研究.通过开展大田试验,在减氮8%的条件下,以南粳2728为研究对象,共设置6个处理,包括4种叶面肥处理常规对照(磷钾动力)以及清水处理,来探究减氮后于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在灌浆—成熟期时,单施粒粒金和清水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偏低,而将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后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处于高水平.叶面积只在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下高于对照,其次是单施施倍多的处理,而单施粒粒金叶面积偏低.株高只在单施施倍多的
在小麦的农业生产中,针对减氮及简化施肥的需求,本研究以扬麦23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选用常见的树脂包衣(控释肥)进行研究.通过开展小区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包括减氮13.5%条件下3种用量的树脂包衣处理,以及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对照,来探究施用不同用量的树脂包衣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小麦高峰苗仅在树脂包衣3处理下高于对照,但后期会形成较多的无效分蘖;在整个生长季中,小麦单株干重在树脂包衣1和树脂包衣2处理下都高于对照,且在抽穗至成熟期阶段随着树脂包衣用量的增加呈逐步增加的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