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而行:改革40年成功之道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在天道酬勤中迎来了改革开放40年,就人而言,40岁为中年。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1])在20世纪70、80年代,东亚有所谓"四小龙"经济起飞,我们可谓"一穷二白"。穷则思变,变则通,变通而改革开放,开放而有志于学习各国、各民族优秀的知识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于是经济有了飞速发展,推动政治、文化、军事、制度的改革,到2008年三十而能自立。
其他文献
全球流动性过剩已成为经济学热点话题但缺乏学术性的实证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于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机制更是少有涉及。本文选取全球6大经济体的经济变量实际产出、价格、名义利率、实际汇率、外汇储备,以及全球流动性,采用截面模型对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国际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不同经济体的广义货币供应在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过程中存在着个体特征和时期特征,货币因素仍然是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的主要因素。
尽管中国资本管制有效性下降,成本增加,但资本流入管制和整体的资本管制仍起作用,不能过分夸大热钱流入规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当前不能完全放开资本管制,但也不应指望通过资本管制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大势所趋。
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的“元史学”理论,不仅是历史哲学领域语言学转向的代表性成果,也逐渐成为一种转变人类思维方式的哲学观念。他把“中国”作为元史学话语转义理论的一个例证或比较对象,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意识和历史存在之间的转义模式,厘清启蒙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资本主义、中国社会/共产主义之间的联系,以及启蒙理性的科学性和历史文本的真实性的解构性关系。但海登..坏特的转义解释模式和意识形态指涉背后,也隐含着形式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迹象。
本文从一个长周期的视角剖析美元积弱多年的原因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预计2008年内美元兑主要货币将维持弱势,但有机会在年底触底反弹,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成为中美之间发展全面经贸关系的战略性问题,已不完全由市场因素决定,估计人民币仍面对加速升值的较大压力。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东亚货币合作背景下的外汇储备管理。文章运用俱乐部理论对东亚外汇储备库给各经济体带来的收益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一是在危机前、危机期间和危机后三个时期内,危机期间外汇储备库带来的收益是最显著的:二是东亚部分储备库带来的收益大于100%储备库,这些结论为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东亚发展外汇储备库的政策建议。
吴根友,男,1963年2月生于安徽枞阳县,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哲学学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会长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1])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不难发现"倒逼"的功用往往与社会改革与制度变迁的诸多现实挑战或历史机遇相联系,进而形成一种机制并成为观察中国改革实践如何被推进的重要维度。
绝大多数研究者和观察者都高度认同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成功的。经济学家常常联系中国的经济改革成效和经验,进行关于改革目标模式和改革方式的讨论,涉及华盛顿共识和北京经验的比较、改革的渐进性和激进性的比较,以及政府作用和市场发育的讨论等。面对同样的中国经验,学者们常常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说改革开放,不断打破束缚思想、阻碍发展的藩篱,开创了新的前进道路。深有同感。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改革开放之后,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打破思想的桎梏,关键的一点,就是从认识论上打破了"独断论",转向了"可错论"。而其开端则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度中,经济快速增长持续几十年,史无前例;7000万人口脱贫,举世罕见;西方的发展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经济现象。我们要用自己的理论解释自己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正在探索中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