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国家如何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基于中美V2X专利数据对比分析

来源 :科学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e1987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新兴国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实现技术追赶、完成弯道超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创新资源积累相对有限的新兴国家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尚未得到学界的充分认识.本研究通过挖掘与对比2001-2019年中国与美国智能自动驾驶V2X技术的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百度智能自动驾驶V2X等技术研发的典型案例分析,探索并尝试阐释了新兴国家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创新主体与创新网络关系特征.研究发现:在创新主体方面,由于新兴国家创新资源相对有限,相较以行业骨干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先发国家,新兴国家突破性技术创新集中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为主体的协同创新,规避风险;在创新网络关系方面,由于新兴国家需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弯道超车,因此联结产学研等突破性技术创新主体合作的创新网络中介更加集中化,少数企业高管既存的校友关系成为短时间内促成产学研合作的独特渠道,并基于强关系有效促进学研与企业间创新资源的探索与融合.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理论,并对新兴国家破除资源约束实现技术追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文章使用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元性视角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分别测度了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并基于空间DID模型研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知识流动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 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的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均值整体高于知识转化效率均值;(2)创新型城市试点对城市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的政策效应均表现为促进作用;(3)城市创新氛围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的影响机制中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4)使用动
本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中国30个省市2009-2018共10年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整体的创新生态位适宜度较低,但进化空间较大,发展趋势较好;(2)中国的创新引领地区和创新领先地区共涵盖20%的省市,其余为创新落后地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呈现区域不均衡;(3)在区域分布方面,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呈现从东部到西部递减趋势.此外,采用GM(1,1)模型预测系统对2020-2024五年的生态位适宜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
创业企业在过去产品失败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创新策略调整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问题导向搜索理论,考察了平台上的创业企业在过去产品失败时,未来产品研发的搜索边界和搜索距离对新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来自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中获取的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期间的一组新数据集,借助文本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相较于创业初期研发成功的企业,在创业初期研发不成功的企业跨越先前的搜索边界,从事跨市场类别的产品研发更有利于企业下一款新产品创新绩效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于创业初期研
本文研究了渠道中治理机制对知识转移质量不同维度的影响,以及边界代表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运用回归分析对来自中国家电行业的225对双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契约和专项投资都能够显著地促进知识转移的数量和真实性,然而,二者的相对有效性存在差异.契约更能够提升知识转移的数量,而专项投资则更有利于提升知识转移的真实性.同时,边界代表关系减弱了契约对知识转移质量的正向作用,加强了专项投资对知识转移质量的正向作用.研究为企业如何利用治理机制来有效提升渠道中的知识转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众创空间是孵化服务的载体,在初创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资源依赖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为根基,以初创企业发展阶段模型为分析框架,本研究通过对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与车库咖啡(武汉)的案例对比分析,展示出在初创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中,众创空间所提供的服务与所扮演的角色.初创企业大都经历了概念化、商业化与成长三个阶段.众创空间为其提供硬件支持、技术支持、商业支持和网络支持四种类型的服务,扮演着构建者、推动者、供给者和连结者的角色.
青年科研人员是科研创新活动的主体,是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力量.探讨青年科研人员情感负荷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为科研人员的情感服务提供参考.本文主要通过科研社交平台获取原始资料,并以半结构化访谈作为数据补充.使用NVivo工具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从用户、过程、环境和服务4个维度构建青年科研人员情感负荷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研究表明,青年科研人员情感负荷是在科研周期过程视域下,由外部环境层及服务层影响因素与内部用户层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科研用户自身是情感负荷产生最直接的内驱动性因素;科研周期是循环作用的中介
机会是创业的起点,创业机会的选择决定了未来的路径方向.机会评估和创意识别在本质上是互通的,创业者也希望识别出具有创新性的机会,因此评估创意的两个维度新颖性和有用性也能成为机会评估的标准.然而由于新颖性和有用性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创业者需要权衡考量这两个维度.参考双元理论,构建指标衡量新颖性和有用性之间的交互关系和平衡状态,通过224份创业者问卷数据发现:在机会评估过程中,机会的新颖性和有用性的作用存在替代效应;同时二者的平衡状态对评估结果有U型作用;创业者的认知关注点越偏向全局,U型关系越强.研究结果对
此文基于制度理论,依托成都天府软件园的企业样本,从治理制度和商业模式两个维度刻画了企业向开源社区的二元同构过程,并发现在认知合法性的中介作用下,这种跨组织属性同构有助于提高企业与开源社区的耦合程度.该研究结论不仅在实践层面为企业融入以开源社区为代表的开放创新平台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更在理论层面对制度理论做出了适当的补充和延展:首先,整合、提炼了同构的子维度构成,使同构作为一个构念更为饱和.其次,打破了过往研究将同构对象限定在同一制度场域内具有相同属性的组织之间的前提假设,关注更适用于开放创新情境的跨组织属
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成为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组织革新和持续发展的前提及不竭动力,何以提升员工创造性问题解决在组织管理领域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研究基于目标设置理论构建一个条件过程模型,旨在全新地刻画探析感知到的自我效能通过何种机制和约束条件影响知识型员工创造性问题解决.2个时点283份有效结构化问卷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感知到的自我效能对创造性问题解决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工作投入在感知到的自我效能与员工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任务清晰度在感知到的自我效能和员工创造性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结
企业的合作与竞争行为会影响其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性,从而影响企业的价值创造与获取.本研究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抽象为一个由技术依赖关系构成的创新网络,利用NK模型揭示隐藏的网络结构特征,分析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与获取协同耦合演化路径.研究表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依次遵循“初始愿景构建—价值创造与获取交互—创新生态系统漂移”三阶段演进路径.企业通过探索不同领域知识和整合不同领域架构知识,有效实施专利模块化架构战略,有助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更好地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协同耦合.本研究旨在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