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天国有后人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tu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说太平军离开广西桂平北上永安州(今蒙山县)后,金田、紫荆、江口一带凡是村民参加起义较多的村庄,清政府立刻派出兵勇前往“铲村”,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就连起义军将士的祖坟,也要被掘地三尺。1864年7月19日,天京(今南京市)陷落,太平天国败亡后,清政府对起义将士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因此世人大多以为,起义将士特别是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大概不会有后裔留在世上了。其实不然,新中国成立之后,不断有媒体披露,在太平天国失败100多年之后,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翼王石达开和北王韦昌辉乃至其他将士,仍有后裔留在人间,且生枝发叶,已传至六世、七世。
  笔者长期专注于太平天国史研究,近年来在报章上采撷有不少这方面的素材,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天王洪秀全的
  第四代传人程东让
  据史书记载,天京陷落前天王洪秀全已病死,天京城破后他全家遇难,无一人幸免。但是令人惊愕的是,在太平天国败亡130多年之后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安微省一位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竟意外地发现了天王洪秀全的第四代传人程东让。当时的程东让,是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告申庭庭长。在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程东让讲述了一段他先辈传奇般的经历。
  1864年7月,清军攻陷天京,城内一片混乱。洪秀全的一个王妃携一男孩混在逃难人流中逃出天京。这个男孩便是洪秀全最小的儿子来喜。母子俩一路逃荒来到了安徽定远,因生活无着,便到一地主家做了佣人。一次,王妃无意间透露了自己的身世,不想那地主起了歹心,欲霸占王妃并杀死来喜。王妃察觉后,连夜逃命,最后来到一个叫程家湾的地方。一对善良的老夫妇收留了他们。老妇人看王妃还年轻,又无依无靠,便将她介绍给村里一个刚死去妻子的老实农民程凤彩。程凤彩和程族门人都是忠厚本分人。程凤彩的三哥程凤玉结婚多年没有得子,便将来喜过继为子,取名程文起。程家子女都很勤劳节俭,日子慢慢过得好起来,兄弟们先后成家。
  程文起成家之后,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程文起有五儿两女,孩子都很成器,以后逐渐繁衍成程姓的大派。王妃在70多岁时,一病不起。临终前,她将子孙召集到床前,向他们说明了家世,并嘱咐他们严守秘密,以防招来杀身之祸。
  王妃去世后,子孙恪守遗嘱,从不向外人提及家世。程文起一家都长寿。1924年,68岁的程文起病逝。他的5个儿子平均年龄90岁。
  1933年,程家修家谱时曾表示要在适当时候恢复洪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程家决定在这个大喜日子里恢复洪姓。程东让从此改名为洪东让。
  如今,洪秀全的后人主要生活在安徽淮南市郊区段湾乡安台村,共有两百余人。
  有关洪秀全后裔的消息被报道之后,引起各方关注,洪东让也成了知名人士。1996年,洪东让应广东梅县石坑镇宗亲之邀,回洪秀全祖居地九郎公祠梅魁地祭祖;1997年,洪东让到广西蒙山参加了“太平天国与爱国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
  “洪二代”的流亡生活
  1864年7月19曰,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城破后,100多个随从跟着幼天王洪天贵福一路南下,在湖州与干王洪仁玕会合。干王给幼天王采办了绸缎和大米。一个月后,他们不得不再次逃离这座城市,以避开敌军追杀。洪仁玕护着幼天王继续向南。10月9日,干王和幼天王被清兵冲散,继而被擒。11月23日,洪仁玕在南昌被处决,死前仍不知幼天王和他儿子洪葵元的下落。
  乱军之中,随从失散后,幼天王独自东躲西藏,最后也被捕,并被凌迟处死。
  像洪天贵福一样,干王嫡子琅王洪葵元也加入了大逃亡的行列。天国垂危之时,洪仁玕出于爱子之心,请求天王让洪葵元带兵外出,以备城破时可以逃命。天京被攻破后,洪葵元果然抛弃自己的部下,只身策马南逃,一直跑到福建,活活累死了战马后,步行一路乞讨回到广东。
  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做了一个养鸭工。这位前太平军将领脾气极为暴躁,赶鸭时鸭子不听话,便破口大骂:“我曾统十万雄兵,无不惟余命是听是从,你乃敢违抗命令乎?”(简又文《太平天国洪氏遗裔访问记》)可能是身份的遽然转换,让这位曾经地位尊贵的20多岁的年轻人情不自禁地发泄着心中的怨痛,结果身份败露,被人告发到官府。此时,德国牧师黎力基施以援手,假称洪葵元是他的仆人而顺利带走他,旋即送到教会所办的李朗书院读书。此后,洪葵元娶妻生子,隐身人海。当再次被清政府缉捕时,他带着妻子远渡重洋,到美洲谋生。此后,洪葵元在美洲授徒为业。妻子过世后,他续娶了一个黑人女子,他的儿子则成了一家汽车行老板。
  洪秀全族侄玕王洪绍元逃到了香港,改名洪明,先以卖咸鱼为生,此后,身材魁梧武艺出众的他进入港英政府警察署。他又在自己所居住的红磡,开设了一个药铺“广济局”。当看到一个厨师把饭粒掉到了地上时,曾经的幼玕王、如今叫洪明的人,十分生气,他呵斥厨师说,当年他统领大军到了荒山野岭,没有水,士兵们只好用尿来煮饭,饭还没有熟透,士兵们已经争抢着吃光了。他告诫厨师,粒粒皆辛苦,莫要暴殄天物。
  在逃出天京后又逃到香港的瑛王洪春魁,改名洪和,自卖“猪仔”到古巴做了一个鸟粪工。数年后洪和回到广东,在轮船上做厨师。他显然颇有语言天赋,每到一地便学当地人说话,竟然粗通七国语言。最后,这个浪迹天涯的人在香港悬壶济世,专治奇难杂症,并加入了会党洪门。1901年洪和又改名洪全福。适逢兴中会会员李纪堂捐助军饷,在广州、香港、澳门设立秘密机关,欲图效仿孙中山革命,洪全福被推为香港总机关主持人。他们购运枪械,集合会党成员,秘密筹划举事,定于1903年1月28日夜晚,乘全城文武官吏到万寿宫行礼时,各路并起,国号定为“大明顺天国”,洪全福自称“大明顺天国南粤兴汉大将军”。无奈洪全福向沙面陶德洋行购置的军火未能如期交货,洋行还密报给粤督德寿,设在香港的和记总机关遂遭查封。革命未举而败,洪全福再次流亡,先隐居九龙,后避居新加坡,一年后客死他乡。   浪迹异国他乡的天国遗民
  天京陷落后,一些太平军将士趁乱出城,辗转逃往东南亚和美国等地,躲过一劫,而有的则是当作“猪仔”流落到了异国他乡。
  19世纪中期,欧州各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需要成千上万的劳工。据说曾经率领“常胜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英军少校,在攻陷苏州后,立刻将俘虏的太平军将士充当“猪仔”,用兵轮运到南美洲英国的殖民地圭亚那等地当苦工。
  据广东花县洪秀全纪念馆的调查资料说,干王洪仁玕的长子洪葵元,离开香港后来到美国一个叫哥哥朗(音译)的地方为人帮工,数年后移居英属圭亚那,在那里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国民党元老陈友仁的父亲原是太平军的将领,后来也流落到南美州西印度群岛一个叫马提尼克的小岛,在那里靠帮人家种植橡胶为生,还娶了个黑人姑娘做老婆。
  相传,洪秀全的两个小儿子即被封为光王的洪天光和明王的洪天明,逃离天京后先跑到香港,再从香港辗转流离到印度的加拉吉打,在那里开设钟表店。后来,同是从天京逃离的太平军将领洪春魁(洪全福)辗转流离到加拉吉打,偶然与他俩相逢,劝说他们回国参加复兴天国的活动。他们没有答应。据说他们的后人已传至第七代。
  在广东,还流传着一个“天王本家流落日本”的说法。据说这位“天王本家”经香港乘船逃到日本加入了日本国籍,改姓矢野氏,并娶妻生子。若干年后,其子矢野兴曾被日本政府派到广州,任日本国驻粤领事馆随员。抗战时期,有个叫矢野崎的日本侵略军华南派遣军高级军官,于1939年某日亲到广东花县官禄埔村洪秀全的家乡,说是奉族老之命前来寻访洪氏族人,向洪姓族人要了一本《洪氏宗谱》。1981年3月,太平天国起义13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广州开幕,桂平学者李毓麟与笔者两人与会。会议期问,全体与会人员曾到洪秀全家乡花县参观,花县洪秀全纪念馆馆长陈棣生向笔者讲述了这件事。照此看来,事情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东王儿子死里逃生
  已传至第六代
  1856年天京事变中,东王杨秀清被杀时,有一个婴儿被人救到杭州,交给屠姓人家收养,取名屠丙昭;在萧山还有百年前为杨秀清建造的衣冠冢。有学者经与杨秀清后裔通信、面谈,并查核历史资料、分析研究有关的家谱和族众传说,对事件由疑问到肯定,于1998年4月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报刊发布了消息《杨秀清的后裔》。同年5月25日《解放军报》也有报道。
  在太平天国史料中,东王杨秀清的大儿子进天京后病死,杨秀清重病一场,哭瞎了一只眼睛。1856年天京事变前公开露过面的另外两个大一点的儿子均在事变中被杀,由小妹杨二姑护送到杭州的屠丙昭是惟一的后代。
  屠丙昭病死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4),享年49岁。他初到杭州时,虽然太平军曾经两次攻克杭州,第一次在1860年3月19日至24曰,丙昭时年5岁,他在杭州的监护人王春乔没有让他出面;第二次是在1861年12月29目至1864年3月31日,丙昭6岁至9岁,仍未露面。太平军第二次占领杭州时间长达27个月,还开府设官,他的叔父杨辅清和姑母杨二姑正驻军皖南、苏南一带,但始终未曾到杭州接走侄儿,王春乔也没有主动出头送出杨丙昭。此中原因,除了天京已由天王洪秀全把他第5个儿子洪天佑以过继杨家名义承袭为幼东王以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富有政治远见的王春乔看到太平天国混乱无法长存,不让屠丙昭出头冒险,从而为东王杨秀清保住了唯一的后裔。王春乔的女儿与屠丙昭所生的儿子起名屠孝根,此中含有深意。
  东王的儿子屠丙昭长大后,在杭州城以卖柴为生,到了34岁才成亲,其妻子便是救命恩人王春乔的17岁女儿。
  东王杨秀清留存在浙江的后裔,第二代1人即屠(杨)丙昭,第三代2人,第四代11人,现在世者8人,第五代7人,第六代8人。另杨秀清之妹杨水娇即杨二姑俞氏(因避祸改姓俞)与王春乔所生的后代,现在也传到第六代。
  生活在家乡的翼王后裔
  和逃回老家的补王
  传说,在贵县奇石乡,翼王曾有个儿子在太平天国革命初期被人抱养,幸而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翼王石达开是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人。金田起义后,留在石达开故乡的他的原配携子改嫁。在这个孩子周岁的时候,石达开的一位姐姐趁夜将他偷了出来,并和丈夫一起将他抚养成人,对外谎称是石达开姐姐与其丈夫所生。石达开死后,他们为此子更名“永活”,寓意石达开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活生两子,长子天浇,意为“天晓”,即“只有天晓得他是石达开的孙子”,三点水旁,则是英雄遗恨,苍天落泪之意。次子天祥,寓意上天赐吉祥于石达开的子孙。
  据口碑传说,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石达开确实有一个儿子被抱养,抱养的正是平治村的石达开的姐夫胡善积。胡善积的妻子石氏,因无子女,故抱养了石达开的儿子,并取名为胡永活。因而石达开幸存下来的这一脉骨血姓胡不姓石,现已经繁衍了六代,已有了100多人。现在平治村的胡姓人家中,有部分是石达开的后代,他们的共同祖先是翼王的儿子胡永活。
  石达开的后裔勤劳勇敢,安居乐业。胡永活的第五代传人胡联裔,是贵港市奇石乡平治村党支部的老支委,现已60多岁,多年来一直担任村里一个林场的场长,自己另外经营200亩山林,种满各种竹林和中药材,单此一项每年收入颇丰。后任平治村党支部书记胡联嘉,也是石达开的后裔,与胡联裔是堂兄弟。
  补王莫仕暌,有史书记载,称他在天京沦陷后“不知所终”;但据黄素坤著《天国成败与花洲团营人》一书记述:太平天国败亡后,莫仕暌从天京逃脱,几经周折回到老家平南县鹏化里(今大鹏镇),后来老死在家乡的一间山寮里。他无子女,乡人请来道士为他做了一场法事超度亡灵。2002年,当地群众在大鹏镇高坪村的大塘坪修建了一座补王陵墓。
  扑朔迷离的北王后裔
  说到北王韦昌辉的后裔,事情就显得有点扑朔迷离了。20世纪70年代初,桂平金田镇金田村两位黄姓老人(其中一人是曾任广西文史馆馆员的黄石鸣先生)告诉笔者,北王韦昌辉有后裔传世。在天京事变中韦昌辉被杀害时,他有个业已身怀六甲的小老婆乘乱逃离天京,辗转跋涉,落脚于安徽宣城红林桥双沟村,不久嫁人并产下一子,这便是韦昌辉的遗腹子。有趣的是这户人也姓韦,那遗腹子取名承业,正好为韦昌辉承宗接祧。   韦昌辉的第七代传人中有个小学教师,他查阅家中秘藏多年据说乃其先祖从南京带出来的族谱,才知道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是他的先祖。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安徽宣城韦姓族人曾专程前往广西桂平金田村寻根问祖,与当地韦姓人有过联系。
  据桂平市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保管所工作人员黄、陈两君告诉笔者:1993年曾有一韦姓老人到金田村探访,自称是韦昌辉的第五代传人(重孙),曾在柳州市郊区某县任副县长,已退休数年。返回柳州后曾捐款1000元给桂平市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保管所。可惜的是,当时黄、陈二人均不大在意,没有细问这韦姓老人的通信方式,他与安徽宣城韦姓族人是否有联系均不得而知。
  另据1982年2月17日《安徽日报》报道:有人在安徽宣城洪林公社、孙家阜公社查访太平天国遗族遗物,访问了韦氏后裔韦子才等人,看到了尚未披露于世的《韦氏简谱》手抄本,还发现了太平天国后期右军主将韦志俊的坟墓和墓碑。韦志俊是北王韦昌辉的胞弟,参加了金田起义,建都天京后封国宗。1855年,太平军再进武昌,韦志俊曾击毙湘军主将罗泽南。1856年天京事变时,他因领军在外未受牵连。后期受封右军主将,后败于池州,投降了清军。墓碑碑文说,韦志俊晚年“致仕隐居芜湖以终”,因无颜再见广西桂平家乡族人,遂远葬于安徽宣城农村,与韦昌辉后人在一起。
  流亡异国的太平军战士
  巴黎当家教
  2011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国际副刊《朱迪特:“中国公主的化身”》一文,讲述了一个令人拍案惊奇的故事:一名中国太平军士兵流亡法国,培养了一位法国文坛“玉女”和欧州汉学翘楚,促使中欧文化交流绽放异彩。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一名太平军士兵、山西秀才丁敦龄为躲避清军镇压,辗转逃到澳门,旋应澳门主教加勒利之邀,到巴黎参加编纂一部汉法辞典。不料,丁只身到达巴黎时,加勒利主教突然去世,无人接待这位远道而来的流亡者。恰于此时,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和雨果的好友、法国大诗人泰奥菲尔·戈蒂埃在火车站遇见无处可去的丁敦龄,遂将其接到自己家中待为上宾。自此,丁敦龄便成了戈蒂埃之女朱迪特·露易丝的中文家庭教师。有一年,年幼的苏里耶·德莫朗随父母在诺曼第省迪那尔度假,正巧与戈蒂埃一家为邻,朱迪特见德莫朗天资聪颖,便教他学习汉语。日后,德莫朗就是因为通晓中文,相继被法国海军部和外交部派到北京当翻译,进而深入探寻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尤其潜心钻研中医的针灸法,用法语写成《中国针灸》一书,传入欧洲大陆。
  朱迪特在《回忆录》里这样记述父亲与丁敦龄的相识:此公在巴黎陷入经济困境,不懂法语,戈蒂埃慷慨提出买船票送他回国,但这位中国秀才表示太平军残部受官方清剿,他曾参加反抗清军的战斗,有家难回。出于同情,父亲邀他留在家里做清客,兼教汉语。1872年,泰奥菲尔·戈蒂埃去世,朱迪特依旧维持着同丁敦龄的师生关系。丁敦龄于1886年离世,最后是朱迪特为老师举办葬礼,将其掩埋在戈蒂埃家族的墓地。文
其他文献
张桂梅老师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儿时,母亲去世后,她跟随支边的姐姐来到云南。先在大理工作,结婚后,丈夫不幸去世。从此,张老师没有再结婚。1996年,她主动申请,独自一人来到华坪县——一个穷县教书。
1953年10月,在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第二次全国“文代会”代表的一张合影照片中,站在毛主席身后有一位个子不高、身穿黑色中山装的代表,他就是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的部队作者崔八娃。从一个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的农民,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队伍里“扫盲”识字、学习写作,再到诸多作品荣获《人民文学》《人民日报》 《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崔八娃与当时《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齐名,被誉为“南高北崔”。后
维生素D3是人和很多动物生长、繁育、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脂溶性维生素。如果人缺乏维生素D3,将会患上软骨病或者佝偻病。人类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片来补充维生素D3,但走出户外晒太阳则是人类最古老、最经济、最舒服的补充维生素D3的方式。   这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是这样的:人体皮肤中的一种化合物在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之后,会形成维生素D的前体(维生素原),维生素原中的两个碳原子会自动重新排列,形成维生素D3。这
周 吴/译    六年前,我辞掉了工作,开始出海捕鱼的生活,那是我向往已久的生活状态,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某天下午,我在小渔船上收起最后一张网。在拉上来的渔网里,除了一大堆活蹦乱跳的鱼和杂乱的海草外,还有一个闪闪发亮的棕色旧瓶子。  令我感到意外的事情是,旧瓶子的瓶塞竟然还在。我仔细撬开瓶塞,惊喜地发现瓶子里没有进水。我用工具从瓶子里取出一个封了口的信封,收信人是英国彻特纳姆市的伊丽莎白女士。除了信
陆书蕉(1887-1955),清末广西梧州府容县石寨乡龙胆村人。陆书蕉是中国同盟会会员、梧州国民学堂的学生、清末时期广西第一位出国留学的女留学生。陆书蕉在日本留学时跟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从一个辛亥革命志士走上“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道路,终身从事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进入县城明伦女校读书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既是禁锢不化的封建伦理。更是民间根深蒂固对女子的歧视。受
民国时期,从军阀刘显世独霸贵州开始,贵州就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王家烈是后起之秀,其自身实力并非强大,却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贵州省主席。王家烈之所以能坐上“贵州王”的位子,多少得益于蒋介石,于是他上台之后,采取的是亲蒋政策。然而1935年红军长征过贵州时,蒋介石为了自身利益,借口“剿共”,收回了对贵州的统治权,王家烈也就成为了末代“贵州王”。红军夺取娄山  1934年12月中旬,中央红军经过殊死拼杀
卷首语  迎接挑战化“危”为“机”本刊编辑部(1)  使农家书屋具有长久生命力夫〓之(2)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颐〓子(3)  盛世的文化与文明李敏红(4)  大爱汶川黄〓坚(5)  汉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夏〓源(6)  从公祭黄帝看“寻根祭祖热”紫〓云(7)  解读历史的另一把钥匙金〓山(8)  规范汉字使用〓净化语言环境良〓子(9)  六十年民族崛起〓六十年自强不息  李敏红(10)  让少
2020年5月15日上午,惊闻著名作家叶永烈于当日9时30分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的消息,我的心中掀起阵阵波澜。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发表他的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完成《小灵通漫游未来》,而他更为人熟知的是一系列“红色作品”。回忆近20年来我与叶永烈老师的交往,深感受益匪浅。往事如烟,历历在目,满满记忆,遂连夜挥笔写下这
心灵深处有一方圣地,那是精神的家园,生命最坚固的堡垒。这里,栖息着以理想信念为灵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意愿、心理归属。它给情感以慰藉,给人生以导向,可以帮助疗伤,也可以激发斗志。  人生沧桑,征途漫漫,绕不开精神家园这一古老的命题。  1835年,卡尔,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宣告“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尔后,毕其一生践行这万丈豪情。他给后世留下批判的辩证法、坚
环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环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就在环江这片土地上进行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宣传中国革命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  1929年12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等人,在百色举行武装起义,宣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