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七军在环江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age1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环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就在环江这片土地上进行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宣传中国革命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
  1929年12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等人,在百色举行武装起义,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3月初,红七军在凤山县盘阳乡(今属巴马瑶族自治县)召开前委会议,会议作出向外游击的决定。将第三纵队留守东兰、凤山一带,继续坚持右江根据地的斗争,并等候与红八军取得联系,而第一、第二纵队则由总指挥李明瑞、军长张云逸和前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陈豪人率领,立即向黔桂边区各县出发,沿途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壮大红军力量,补充给养,在敌占区进行游击战争。
  1930年4月初,红七军第一、第二纵队3000多人向河池进发,击溃该县民团的阻击后占领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河池县革命委员会,任命陈伯民为主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揭露桂系军阀剥削压迫人民的罪行,张贴标语,号召青年参加红军。之后进占宜山县怀远镇。这个拥有几千居民的商业城镇,市面比较繁荣。红军未到之前,地主土豪早已闻风逃窜。红七军驻扎3天,一面休整,一面筹集军需物资。后因受到敌军韩彩凤、杨腾辉部的阻击,红七军遂从怀远经德胜折向思恩(今环江),在宜山县德胜(今宜州区德胜镇)附近,兵分两路,总指挥李明瑞率领总部直属队和第一纵队为一路,军长张云逸率第二纵队为另一路,互为犄角策应,前往贵州省荔波县、榕江县,在黔桂边境打游击。
  思恩阻击战
  1930年4月1 1日,红七军总指挥李明瑞率领总部直属队和第一纵队从德胜向思恩进军,从德胜经黄楼老鼠坳口(思恩县与宜山县交界处)、洛平,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经猫鼻岭,一路从下兰经石门沟进驻思恩县城。14时,李明瑞及总部直属队特务连驻扎思恩县衙,其余部队分别驻扎在文庙(也称红庙、今环江高中)、陈茶等附近村屯,住一晚,并留第一纵队第八连驻扎扼守东南三叠炮高地,监视敌人动向。当晚敌军韩彩凤、杨腾辉部尾追到清潭一带。
  第二天早晨,部队刚刚集合,南门外突然发生枪响,原来是从怀远一直尾追而来的桂军第五十七师韩彩凤、杨腾辉部韩少奇团兰瑞春营、黄远进团2000余人突然包围进攻第八连三铁炮高地。敌军一路从下兰弯道占据三叠炮,一路从猫鼻岭、凉亭过来。第八连奋起迎击,连长率领全连抵抗、突围,退到猫鼻岭顶了一下,但因寡不敌众,只得且战且退,逐渐退到县城附近。敌人蜂拥而上,控制了制高点,向县城进逼。敌军居高临下,攻势猛烈。
  枪声越响越近,越响越密。在这紧急时刻,政治部邓逸凡挺身站出来,振臂高呼: “是共产党员的站出来,跟我一起去南门外堵击敌人!”马上有10多个战士勇敢响应,一道出南门去。李明瑞一面派部队到城南阻击敌军,一面指挥部队带辎重从北门、东门撤出县城。此时,部队和军马、公文、伙食担子及两门山炮一起从北门往外运,十分拥挤。
  10时左右,机枪连何连长率领全连强占红庙坡,迎面痛击敌军:迫击炮连以猛烈炮火轰击敌制高点:珠炮连(掷弹筒)轰击敌前沿阵地,特务连跟随李明瑞在阵前督战:第五连坚守城内,其余各连分布在红庙坡两侧,集中火力,毙伤敌三四十人于阵地上,迫使敌军尖兵部队龟缩在文昌桥南面的土坎上(现自治县残联一带)。
  利用敌人停止进攻间隙,李明瑞在前沿阵地召开营长会议,分析态势,认为敌军居高临下,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我军处于背水为战的境地,加之红七军的基本任务是开赴黔桂边境,不宜与敌人酣战,于是下令以号音指挥,脱离战斗。
  激战相持3个多小时,红军主力完全出城朝大安方向进发后,阻击部队依次互相掩护撤离阵地,边打边退,尾随主力而去。这次战斗,阻滞了敌人的进攻,以较小的代价掩护整个纵队转移,使第一纵队脱离险境。战斗结束后,附近欧家屯群众把在战斗中牺牲的未来得及掩埋的7名红军战士遗体安葬在欧家屯的南坡上(今自治县毛南族博物馆前公路前侧坡上)。
  与此同时,军长张云逸率领军部及第二纵队,经德胜从东江进入思恩县温平圩,过东洞、内赧进至离县城只有三四公里的塘足屯,打算与第一纵队互相策应。但得知第一纵队已经撤离、县城已被敌人占领后,张云逸只好率部改道前行。
  转战线路
  4月12日,挫败敌军追击后,李明瑞率第一纵队和直属队向人和、大安、马口洞进军,在马口洞住一晚。4月13日,占领宜北县(今属环江一部分)县城(今明伦镇),住了3天:然后经上树、龙水、雅京、红山到驯乐,大部队在驯乐住1天,小部队住了几天,部队离开驯乐经六瑶往何家寨进入贵州省荔波县境内。
  张云逸率部从东江出拉须村(今东棉厂)进入思恩县的温平街,住一晚,然后经宽桥、内赧、塘足、西南、平里、水源、三烈、妙石、由动(川山街),到达社村、尧蒙,休整两三天后,往下洞平出黎明关进入贵州省荔波县洞塘乡的板寨村。
  从德胜分开后,两个纵队至此才得以会师。
  红七军在板寨村会师休整,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沿着黔桂边境线长途奔袭榕江县。第一纵队由总指挥李明瑞率领,从板寨出发,经过寄才、板老、洞马、久安、罗家寨,又东进广西思恩县塘蒙、赶敖、肯跃、洞茶,才秀、北山、上下平洞、板才、山脚、九架、板定、上闷、才窝、板社、温洞、伟老等村寨,再转入贵州荔波县的洞湖,抵达拉窝寨,历时两天半。第二纵队由军长张云逸率领,由板寨启程,途经里根、洞塘、木朝、歇气坳、尧埃、洞英、拉窝、比鸠等村寨。两个纵队在茂兰镇几个村寨会合休整两天,又兵分两路,向巴容(今佳荣镇)挺进。一路经瑶麓、拉几、拉摊,进抵威岩;另一路由甲界、獨家、拉吾,抵达坤地。两路红军分别驻在威岩、坤地、新寨等村寨,稍加休整,又合为一路,经拉祥、拉学、拉易出荔波县境。4月27日进达下江县(今从江县)的长牛,接着向古州(榕江)推进。4月30日午时,如神兵天降榕江县城,下午,红七军一举夺取榕江县城。此战歼敌500余人,缴获大炮2门、步枪600余支、子弹10万余发,迫击炮2挺、机关枪2挺、无线电台l部、大洋近10万元和大批军需物资。   5月1日,红七军在榕江县城召开庆祝大会,驻扎3天,打开伪军库、金库,缴获大批军械,筹款2万大洋后,即转回广西。水陆并进经从江,沿着三江富禄、融水三防、产儒进入宜北县,经标山朝上坳、九小,拉君到为才、板庙、南平,第二次占领宜北县城,住了七八天。然后经敏洞、里稔、赖洞过江色古渡(当时称椿树渡)到下城(永权),次日经地蒙、太阳山、中袄,过中袄渡,经普仪至洛阳。部队分别住在地蒙、上洛阳、普仪、洛阳、才六等处,均住一晚。次日经水源到温平,在温平住一晚,经金城江往河池。
  革命活动
  1936年出版的《宜北县志》记载: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三月间,共产党李明瑞、张云逸、陈豪人共数千人陷城……共党送与土匪何老八枪枝数十杆……得有共党补助枪械,增加势力……
  《七军工作总报告》记录:
  回师河池路过宜北县城,前次经过宜北群众受到豪绅欺骗逃避一空,、但我军军纪极好,又做了一番工作,所以此次重返宜北群众甚热烈欢迎,召集一次群众大会,至者千多人,热烈拥护红军,参加红军打豪绅,投军者甚多。
  红七军的到来,有力地动摇了当地反革命统治。
  红七军在环江期间,所到之处,首先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革命道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面目:宣传红七军是为人民打反动派、打土豪劣绅的军队。红七军过清潭村洛平屯时,在覃燕生家门前右边墙上等处写有标语: “中国共产党万岁!” “穷是我兄弟,富是我冤仇!”红七军还在思恩街上、马口洞、宜北(今明伦镇)街上、驯乐街上、下城、才六、温平附近等处书写如下革命标语: “农友们,团结起来!”“铲富救贫!”“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苛捐杂税的国民党!” “革命胜利,没收豪绅地主的土地!”时任红七军军部参谋的莫文骅同志,当年就曾在思恩县的洛平街和宜北县政府的板壁上书写过许多革命标语,这些标语,至1951年仍清晰可见。红七军还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街头演讲等形式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宣传红七军的性质、宗旨、政策等,号召青年农民踊跃参军。一些出身贫寒的农民在红军宣传革命道理的感召下,参加红军。
  救助贫苦群众。1930年4月11日14时许,李明瑞率红军进入思恩县衙,国民党军政人员早已逃光,李明瑞立即命令政工人员破锁开牢,释放所有被关的人。4月13日,红七军第一纵队进驻宜北县城,打开牢狱,放走全部“犯人”。
  在驯乐乡平治村,红七军将大财主卢子敬家的粮食和财产分给农民,还把财主家的猪、牛宰杀分给贫苦群众;在康宁村,将地主欧源福家的粮食和布匹分给农民:在福寿村,抄了恶霸财主黄有财的老窝,将他家的粮仓谷米分给群众。许多贫苦农民从红军手中接到粮食时,激动得热泪盈眶,高喊“打倒土豪!跟红军走!” “要想吃饱饭,跟着红军干!”……许多热血青年毅然参加红军,仅在驯乐乡,当时就有覃永城等20名青年直接投身到红军的革命行列。
  意图改编绿林武装。红七军在宜北县驻扎期间,利用、筹划改编何老八绿林武装。何老八原为韩彩凤部的一个排长,后自动离开原部,带几支枪回原籍(今东兴镇笃雅村),纠集几十人枪与何老么、覃老翻等绿林势力结为同盟,一度在贵州、宜北、思恩边境劫富掠豪、扣人索款,驱使农民抗粮、抗税、抗征。红军过境时,何老八让其部下蒙十二代为红军带路并帮助红军照护伤病员。李明瑞、张云逸曾派人送信叫“土匪”首领何老八来到宜北,多次和他谈话,动员其归附红军接受改编,送给他30多条枪,派政工人员何赤觉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还留下3个伤病员给他们护养,康复后作为收编部队骨干。此后,红军部队没有再过来,留下的政治指导员见何老八及其部属本性难移不堪改造而自己离去,留下的3个伤病员,1人病故,其余2人在康复后先后离去,红军对何老八的改编,遂以失败而告终。
  严惩贪官污吏。4月上旬,军长张云逸率领的军部和第二纵队驻河池东江镇时,听到群众反映思恩县温平街的印花官陈慧畴收税苛刻,勒索百姓,民愤很大。于是,红军便派一支部队去赶圩,经向赶圩群众密查核实,当天就把他枪毙,还贴出布告,列出罪状,然后进行街头演讲宣传红七军为民除害、铲富扶贫的宗旨。红军从榕江回来,途经宜北县治安乡安山(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安山村)的南平村,听群众反映团总韦茂松抬高粮价,欺压群众,红军过境时就设计诱捕他,把他带到宜北县城明伦镇,召开公审大会,张贴布告宣布罪状,执行枪决。
  帮助建立革命政权及其武装。红七军在宜北县开展革命活动期间,在今明伦镇吉祥村吉祥屯建立红色苏维埃广西省宜北县人民政府,蒙杰(壮族,1890-1957.明伦镇吉祥村吉祥屯人)任主席,军长张云逸亲自选点修建办公大院(该房现犹存,为吉祥屯蒙鹏、蒙朝益、蒙荣表3家居住),并拨款作为建房和组建政府的前期经费开支,拨给长短枪36支(其中3支驳壳枪,1挺机关枪)。这支红色政权由于寡不敌众,在坚持公开革命活动两年多后,转入地下。
  纪律严明,买卖公平。红七军进入思恩时,路过洛平村,村里青壮年不懂得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都躲藏起来。当时,有位年已60岁的覃福气奶,她正挑着一担清水回家,路遇红军战士,战士口干,向她要水来喝,并给她大洋两毫,她不好意思要,红军劝她收下。红军过永权下城,尼姑韦奶数挑稀饭到村头给红军战士喝(当时正是春夏之交,天气炎热),红军每碗给她大洋单毫1枚,有的还给双毫1枚,她说她是修行慈善,多次推辞不要钱,红军坚持把钱给了她。红军每到一个地方,买肉、买菜,都是按价付款,有的还略高一些付给货款。
  群众帮红军搭桥修路,红军都给报酬。如红军路过东兴镇标山拉君屯时,遇到山路塌方,人马不通,红军派人到屯里请了韦安里、韦安田、韦安才三兄弟和王玉团、王玉三、王玉恩三兄弟帮助伐木架桥修路。韦、王两家兄弟见红军遇到困难,二话没说,拿着柴刀斧头砍树架桥,还在木桥上铺了一层层厚土,使红七军兵马顺利通过。当时,红七军一位身材魁梧、穿黄呢军服的首长来和他们握手道谢,并送给韦安里一匹大黄公马、韦安才一床毛毯、韦安田一盏马灯:赠给王家兄弟一批银元:还立有字据,以免后来的部队误会追查。韦安田的儿子韦桂芳一直珍藏着那盏象征着军民鱼水情的红军马灯,后由环江党史研究室收藏。
  深远影响
  红七军多次进出思恩、宜北两县,足迹遍及今天的大才、思恩、水源、洛阳、大安、下南、川山、驯乐、明伦、龙岩、东兴等11个乡镇。虽然红七军经过思恩、宜北两县时间并不长,但所到之处,不仅宣传了革命道理,向群众展现革命军队的性质,而且还为两县贫苦群众扫除恶霸势力,帮助成立宜北苏维埃政权及革命武装,发动群众参加红军,为环江播下革命种子。县内一些老人每谈起红军过境时,都深深怀念红军与人民的鱼水情深,赞扬红军的革命精神、严明军纪和良好作风。当时,思恩、宜北两县参加红七军的有200多人。后来统计,知其姓名、籍贯、部队番号或下落的有39人。
  宜北县城厢乡的贫苦农民莫桂芳就是参加红七军的青年之一。他被编入第二纵队担任宣传员,参加过榕江之战、百色之战。在随红七军北上过程中,遭到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莫桂芳与部队失去联系,后折返回家。回到家乡的莫桂芳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书写革命标语,组织武装力量,策划攻打宜北县城。1931年10月,莫桂芳遭到国民党广西省当局下令通缉,被迫远走他乡。
  红七军主力北上后,留在革命老区坚持斗争的革命志士仍然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1933年,红三营营长韦汉超(又名韩宗柏)、红三营政治指导员谭国联从贵州省荔波县转战广西宜北县等地。在宜北,他们在贫苦农民中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动员大家参加革命同盟会,立志推翻黑暗的旧社会,让贫苦农民翻身过上好日子。他们当时散发的文告有《敬告群众书》《反对军阀抽丁传单》 《告民团特种队、后备队、预备队的兄弟书》《右江上游各县代表大会决议》《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通告》等,号召人民覺醒起来,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压迫和统治。他们在驯乐成立苗乡同盟会,成员80余人。1934年5月,接受右江上游党组织领导的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领导黔桂边区的革命斗争,韦汉超任主席,继续开展革命斗争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战争中期,宜北县进步青年覃有莘、蒙炳、莫德三等秘密串联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组成秘密进步团体——宜北同志会,继承和发扬红七军的革命传统,在当地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秘密组织地下革命武装,同国民党当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直到1949年11月,迎来解放大军,为环江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一个青年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一片绿洲,碰到一位老人家。
张桂梅老师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儿时,母亲去世后,她跟随支边的姐姐来到云南。先在大理工作,结婚后,丈夫不幸去世。从此,张老师没有再结婚。1996年,她主动申请,独自一人来到华坪县——一个穷县教书。
1953年10月,在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第二次全国“文代会”代表的一张合影照片中,站在毛主席身后有一位个子不高、身穿黑色中山装的代表,他就是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的部队作者崔八娃。从一个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的农民,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队伍里“扫盲”识字、学习写作,再到诸多作品荣获《人民文学》《人民日报》 《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崔八娃与当时《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齐名,被誉为“南高北崔”。后
维生素D3是人和很多动物生长、繁育、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脂溶性维生素。如果人缺乏维生素D3,将会患上软骨病或者佝偻病。人类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片来补充维生素D3,但走出户外晒太阳则是人类最古老、最经济、最舒服的补充维生素D3的方式。   这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是这样的:人体皮肤中的一种化合物在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之后,会形成维生素D的前体(维生素原),维生素原中的两个碳原子会自动重新排列,形成维生素D3。这
周 吴/译    六年前,我辞掉了工作,开始出海捕鱼的生活,那是我向往已久的生活状态,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某天下午,我在小渔船上收起最后一张网。在拉上来的渔网里,除了一大堆活蹦乱跳的鱼和杂乱的海草外,还有一个闪闪发亮的棕色旧瓶子。  令我感到意外的事情是,旧瓶子的瓶塞竟然还在。我仔细撬开瓶塞,惊喜地发现瓶子里没有进水。我用工具从瓶子里取出一个封了口的信封,收信人是英国彻特纳姆市的伊丽莎白女士。除了信
陆书蕉(1887-1955),清末广西梧州府容县石寨乡龙胆村人。陆书蕉是中国同盟会会员、梧州国民学堂的学生、清末时期广西第一位出国留学的女留学生。陆书蕉在日本留学时跟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从一个辛亥革命志士走上“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道路,终身从事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进入县城明伦女校读书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既是禁锢不化的封建伦理。更是民间根深蒂固对女子的歧视。受
民国时期,从军阀刘显世独霸贵州开始,贵州就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王家烈是后起之秀,其自身实力并非强大,却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贵州省主席。王家烈之所以能坐上“贵州王”的位子,多少得益于蒋介石,于是他上台之后,采取的是亲蒋政策。然而1935年红军长征过贵州时,蒋介石为了自身利益,借口“剿共”,收回了对贵州的统治权,王家烈也就成为了末代“贵州王”。红军夺取娄山  1934年12月中旬,中央红军经过殊死拼杀
卷首语  迎接挑战化“危”为“机”本刊编辑部(1)  使农家书屋具有长久生命力夫〓之(2)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颐〓子(3)  盛世的文化与文明李敏红(4)  大爱汶川黄〓坚(5)  汉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夏〓源(6)  从公祭黄帝看“寻根祭祖热”紫〓云(7)  解读历史的另一把钥匙金〓山(8)  规范汉字使用〓净化语言环境良〓子(9)  六十年民族崛起〓六十年自强不息  李敏红(10)  让少
2020年5月15日上午,惊闻著名作家叶永烈于当日9时30分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的消息,我的心中掀起阵阵波澜。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发表他的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完成《小灵通漫游未来》,而他更为人熟知的是一系列“红色作品”。回忆近20年来我与叶永烈老师的交往,深感受益匪浅。往事如烟,历历在目,满满记忆,遂连夜挥笔写下这
心灵深处有一方圣地,那是精神的家园,生命最坚固的堡垒。这里,栖息着以理想信念为灵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意愿、心理归属。它给情感以慰藉,给人生以导向,可以帮助疗伤,也可以激发斗志。  人生沧桑,征途漫漫,绕不开精神家园这一古老的命题。  1835年,卡尔,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宣告“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尔后,毕其一生践行这万丈豪情。他给后世留下批判的辩证法、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