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尝试发现,在图形中自主探索新知
(课件显示问题)
探究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2x 和y=2x 3的图象,观察两函数图象,比较它们的异同.
(学生动手描点、画图,独立思考后同组交流)
生1: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并且倾斜程度相同.
师:你能说明一次函数y=2x 3的图象为什么是一条直线吗?
生2:根据表格,我所描的第二组的点分别在第一组所描各点上方3个单位长度处.既然描出的第一组点是共线的,那么描出的第二组各点也应该是共线的.所以一次函数y=2x 3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师:是否可以从解析式入手说明一次函数y=2x 3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呢?
(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全班交流)
生3:对于自变量的任一值,这两个函数相应的值总差同一个常数3.反映在图象上,就是横坐标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函数图象上对应的点的纵坐标总差3,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平移得到相应的一次函数的图象,所以一次函数y=2x 3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探究2:直线y=kx b可由直线y=kx平移得到,平移的方向、距离如何决定?
生4:方向由b确定.
生5:当b>0时,直线y=kx向上平移;当b<0时直线y=kx向下平移.
生6:平移的距离为b个单位.
生7:不对老师,我觉得是-b个单位.
生8:老师,我不同意.-b有可能是个负数呀.
生9:我个人观点应该是︱b︱个单位长度.
生10:我有补充,距离是个非负数,取︱b︱个单位长度,可避免符号带来的困扰.
(教师对学生的各抒己见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二、引导探究、深入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师:下面我们分别研究k、b正负对图象所经过的象限有怎样的影响?(出示课件)
探究3:一次函数解析式y=kx b 中,b表示什么含义?b的正负对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组内讨论,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练习中的四个图象)
生1:当x=0时,y=b,所以b表示图象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
生2:我发现当b>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
生3:我发现当b <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负半轴.
生4:当b=0时,图象过原点.
师:b的正负对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有什么影响?
生5:当b>0时,直线y=kx b必过一、二两个象限;当b <0,直线y=kx b必过三、四象限.
探究4:一次函数解析式y=kx b 中,k的正负对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有什么影响?
生6:k >0时,图象必过一、三象限,k<0时,图象必过二、四象限.
师:k>0时,直线y=kx过一、三象限,向上或向下平移得到的直线y=kx b的图象必过一、三象限;k<0时,直线y=kx过二、四象限,向上或向下平移得到的直线y=kx b的图象也必过二、四象限.
(同时,出示四种情况的直线大致分布象限.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直线y=kx b,当x变化时y随之变化的趋势)
生7:当k>0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生8: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三、本案例体现特点
1.注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通过学习,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也是我们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案例通过作函数图象、分析与比较两种函数解析式,突出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法的领悟.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新知探索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教师角色实现了真正的转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研究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这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的才华和灵性得到了施展.
3.合理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突破口,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合作中学.小组合作探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课件显示问题)
探究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2x 和y=2x 3的图象,观察两函数图象,比较它们的异同.
(学生动手描点、画图,独立思考后同组交流)
生1: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并且倾斜程度相同.
师:你能说明一次函数y=2x 3的图象为什么是一条直线吗?
生2:根据表格,我所描的第二组的点分别在第一组所描各点上方3个单位长度处.既然描出的第一组点是共线的,那么描出的第二组各点也应该是共线的.所以一次函数y=2x 3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师:是否可以从解析式入手说明一次函数y=2x 3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呢?
(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全班交流)
生3:对于自变量的任一值,这两个函数相应的值总差同一个常数3.反映在图象上,就是横坐标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函数图象上对应的点的纵坐标总差3,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平移得到相应的一次函数的图象,所以一次函数y=2x 3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探究2:直线y=kx b可由直线y=kx平移得到,平移的方向、距离如何决定?
生4:方向由b确定.
生5:当b>0时,直线y=kx向上平移;当b<0时直线y=kx向下平移.
生6:平移的距离为b个单位.
生7:不对老师,我觉得是-b个单位.
生8:老师,我不同意.-b有可能是个负数呀.
生9:我个人观点应该是︱b︱个单位长度.
生10:我有补充,距离是个非负数,取︱b︱个单位长度,可避免符号带来的困扰.
(教师对学生的各抒己见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二、引导探究、深入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师:下面我们分别研究k、b正负对图象所经过的象限有怎样的影响?(出示课件)
探究3:一次函数解析式y=kx b 中,b表示什么含义?b的正负对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组内讨论,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练习中的四个图象)
生1:当x=0时,y=b,所以b表示图象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
生2:我发现当b>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
生3:我发现当b <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负半轴.
生4:当b=0时,图象过原点.
师:b的正负对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有什么影响?
生5:当b>0时,直线y=kx b必过一、二两个象限;当b <0,直线y=kx b必过三、四象限.
探究4:一次函数解析式y=kx b 中,k的正负对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有什么影响?
生6:k >0时,图象必过一、三象限,k<0时,图象必过二、四象限.
师:k>0时,直线y=kx过一、三象限,向上或向下平移得到的直线y=kx b的图象必过一、三象限;k<0时,直线y=kx过二、四象限,向上或向下平移得到的直线y=kx b的图象也必过二、四象限.
(同时,出示四种情况的直线大致分布象限.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直线y=kx b,当x变化时y随之变化的趋势)
生7:当k>0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生8: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三、本案例体现特点
1.注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通过学习,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也是我们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案例通过作函数图象、分析与比较两种函数解析式,突出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法的领悟.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新知探索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教师角色实现了真正的转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研究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这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的才华和灵性得到了施展.
3.合理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突破口,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合作中学.小组合作探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