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途径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809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重要性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途径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与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但是,从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为了达到更加理想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深入探究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和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缺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很多小学教师和小学生家长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十分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未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开展引起足够的重视[1]。部分学校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没有实质意义,会耽误小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因此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课时的安排较少,甚至存在被占用课时的情况。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師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通常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未能够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因素,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二)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心理导师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我国一向对心理健康问题都不是很关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比较晚。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片面地认为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根本不会出现心理问题。小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不够全面、透彻,仅仅按部就班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相关调查显示,很少有小学学校拥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并且很多教师平时仅仅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去学习一些有关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很少会涉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从而导致教师的心理导师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小学生第一次正式参加教学活动,不但要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而且要适应新的环境,面临的学习压力明显增加,很容易出现缺乏学习积极性和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及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可以对小学生的心理及时进行疏导,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二)有助于小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强化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变得更加积极、乐观、自信,有助于小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小学生的潜能,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智商和情商非常重要,殊不知,逆商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可或缺。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对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激发小学生的潜能,促使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当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时,小学生便会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仅可以有效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预防心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2]。小学生刚进入小学,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接触的是新的同学和新的教师,并且各种限制明显增多,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一些问题。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本学科的优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度过这一阶段,及早融入小学学习与生活中,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组织小学生开展“穿越生死线”的小游戏。首先,教师为小学生讲述游戏的规则:在距离起点4米处的地方有一根绳子,也就是“生死线”,穿过绳子并且不碰到绳子,姿势又比较具有创意的人便可以获胜。随后蒙住所有小学生的双眼,并把绳子撤掉,游戏开始。小学生穿过“生死线”后便可以撤掉眼罩,这时小学生会发现自己认为的困难其实根本不存在。一个简单的小游戏,会帮助小学生建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二)引导小学生自主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小学生正处于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而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小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的学科。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把握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优势,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及时疏导,帮助其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3]。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制能力都比较薄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小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一课时,应该创造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小学生,使小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让小学生自主阅读一遍课文,使小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了解。随后,教师让小学生自由组成不同的小组,每组两名学生,其中一名学生将双眼蒙起来,另一名学生帮助蒙眼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路线前进,在整个过程中不可以说话,只可以用肢体语言交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选择的路线最好不要太容易走,走完以后互换角色再走一次,最好换一条路线。游戏结束后,教师鼓励小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在盲行过程中的心情,让小学生讲一讲相互之间的配合、信任和眼睛被蒙住时的感受等。
  (三)完善教师队伍,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导师
  为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积极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观察,并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交流[4]。这就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小学学校应该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并积极组建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一方面,小学学校应该积极引进一批接受过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学习的教师人员,另一方面,定期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且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小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与小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
  (四)帮助小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一般都非常好奇,并且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事物上。如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仅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氛围过于死气沉沉,不仅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导致小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溜号、走神的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的渗透效果[5]。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积极地突破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为小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我能行”一课时,在讲解完本课时内容后,可以鼓励小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优缺点。随后教师引导小学生发现身边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并相互称赞。虽然只通过一堂教学活动不可能帮助小学生完全树立起自信心,但是至少可以让那些怯懦的小学生战胜自己的内心,大胆地与其他同学展开交流和讨论。这是一件需要长时间渗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事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引起高度重视的同时,加强对小学生的了解,及时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科学、合理地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促使小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叶雯妙.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00-101.
  黄晓红.小绘本 大天地——谈绘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8):20-21.
  許秀娟.读懂教材 读懂儿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思考与课程理解[J].青海教育,2020(Z3):50,52.
  陈彦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策略[J].新课程,2020(40):237.
  杨振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38):21-2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侧重点,认清教学创新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学生思维生长,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思维品质,才能够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综合发展.为推动学生的思维进步,教师需要把教材分析和教材资源利用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教材的专业化分析把握大量有助于推动学生思维生长的资源和营养,并通过对文本教材的二次加工和教学转化,促进学生科学思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更加清楚地知道上课老师要讲什么,什么是重点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预习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预习;主动性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数学是这一阶段学习的必要科目,其中,小学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启蒙阶段,自律性差,专注力不强,需要教师一步步耐心的教导.一些客观原因致使一些孩子变成了“学困生”,同时,“学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对“学困生”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将抛开智商、情感等因素,客观地探究“学困生”认知、教材以及知识点等层面的成因,并针对成因提出适用
【摘要】中低年级小学生刚刚走进数学的世界,正处于启蒙以及夯实数学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积极渗透模型思想,带领学生认识数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源头了解数学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体现数学的趣味性、生活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以及数学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中低年级;渗透  数学是一门形式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们从
【摘要】数感主要是指对数与数量关系、运算结果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小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含义,使其理解或能够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进入了数学的系统性学习,但是不能及时理解数学的含义.对于数学的不理解会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理解教师所讲的课程内容.培养数感可以使小学生深入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书本上所表述的立体图形也能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三维立体的形象,帮
【摘要】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構建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几点自己的观点,希望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引 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