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灌输给学生语文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为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笔者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情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069-01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题海战术”“灌输式”教学模式来对待学生,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小学生只能够机械式、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这样既无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厌学心理,针对以上问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语文教学模式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加深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是一门育人功能非常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去感悟文章中所蘊含的人物美、风景美、语言美等,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海上日出》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旭日、朝霞的色彩美;在讲解《观潮》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感悟到壮观奔腾的声势美;在讲解《桂林山水》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感悟到山水中的奇、静、清之美;在讲解《穷人》《一夜的工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悟到文章所以表达的情谊美、人性美。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蕴含了很多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内涵美,这些都值得小学生不断去探索与学习,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深层次去探究文章内容,无形之中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日后的写作、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积累更多的优秀素材。
  二、创设优秀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好动性比较强,注意力往往难以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物上,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设定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从中真正有所感悟与理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语文知识用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拥有较为深刻的感官体验,仿佛置身于美好的知识海洋世界之中,感受到教材中元含的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同时,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的语文教学艺术,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比如,在讲解《穷人》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感受桑娜与渔夫的善良,同时让学生对文章展开续写,不硬性限定标题模式、表达方式、规定题材,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想象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把语文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首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有感性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美与语言美,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设定不同的朗读方式,在读到“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一下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然后让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激发学生保护、热爱大自然之情;在朗读《清平乐·村居》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感悟其中的诗意与诗情,让学生受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熏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想象诗中的画面,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美、表达美能力。
  四、引入实际生活素材
  小学语文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也会还原于实际生活中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展生活化教学,把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素材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比如,在讲解《月光曲》的时候,文章中结合情节描写来呈现出了贝多芬独特的人格魅力,为了让学生拥有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多多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外教辅材料,把贝多芬真实的人生经历、音乐作品搜集起来,让学生充分体会贝多芬独特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心灵。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深化学生的情感、思想,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DKT4115。
  参考文献:
  [1]姚方振.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
  [2]辛芙.融诗入画,“声”临其境——古诗教学中提升儿童审美情趣策略例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
其他文献
摘 要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学科魅力,帮助学生拥有思想,帮助学生解读生活,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中政治的学科优势,对于学生成长为社会需求人才有极大的帮助。作为高中政治教育者,笔者认为,我们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和学生一起面对高考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
摘 要 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点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教学在小学阶段重视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力,然而部分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基础素质薄弱,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不够完善,探究能力不强等问题。教师应当重视这些问题,对数学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素材;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尚旭提出了关于改进“出国审批”制度的提案。  “像我们搞科研的,经常要出国交流,可现在实在是太被动了。”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王尚旭在为我们解读这一提案时,显得感触颇深,“之前的政协会议上也有人提这个事,所以我想今年还是以书面形式给相关人员提出来,供他们考虑。”  出国前审批手续过于繁琐  “咱们国家与国外的交往越来越多,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很需要智力和动脑的学科,要想小学生数学学得好,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想办法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逐渐喜欢上数学,就会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起来就会感到亲切、自然。  关键词 展现;抽象;判断;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088-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摘 要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做一名“四有好老师”,这四有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是教师心理压力的倍增。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他们教授的小学生正处于各方面成长阶段,稍有不注意就会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伤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也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本文简单讲述当今小学教师心理问题调节现状,并深入探究提出一系列促进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关键词
摘 要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数学运算能力、逻辑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心理特征来设定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笔者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本文针对小学数学
摘 要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是新课标推进下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的情景创设为例,阐述如何有效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核心素养;地理教学;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
摘 要 落实教学的质和效从矛盾到和谐统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现在的教育目标,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素养进行培养,教学任务重于以往——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共赢,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8,C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091-01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