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治理:乡村振兴战略中治理有效的一种模式

来源 :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中治理有效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乡村治理自发性、弱约束模式无法应对乡村发展失序、社区失灵的问题.乡村自愿组织整合经由“社区空间”形成的公共关切,通过向村“两委”输入而形成公共议题,并协助村“两委”协调村民和地方政府的利益矛盾.社会关联度高的社区空间中的农民随着“乡—城流动”增加收入,进而提高了行动能力,积极支持自愿组织的活动,参与乡村振兴.然而,在约束性的治理场景中村“两委”和自愿组织就难以发挥作用,陷入“社区失灵”的困境,因而需要基层政府介入承担元治理的角色,弥补村级治理体系权威性不足的问题.这样,下沉的基层政府权力、村“两委”、自愿组织和村民几大主体形成了强约束和自治相配合的合作治理格局.这一多元合作治理网络实现了德治、自治和法治的有机组合,进而破解乡村治理失效的困局.
其他文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不是抽象思辨的结果,而是包含着多重特殊的逻辑意蕴.从理论逻辑看,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由历时性向共时性的时空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呈现出从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飞跃;从实践逻辑看,经典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双重任务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实践探求之中;从时代逻辑看,建构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格局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时代回应.这种生发逻辑的特性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内涵,即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
钱谦益《列朝诗集》历来以收录完备、考订精审而著称,在文坛享有盛誉.《列朝诗集小传》辑录人物传记部分,别本单行,查检极为便捷,嘉惠后人无数,其文献价值毋庸待言.然而,囿于见闻,《列朝诗集小传》也不免存在一些失误,有待补订考辨.文章通过稽核多种史传、文集、书目和方志,对书中几则记载失误之处进行辨正.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党在各个时期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进行认识和科学评价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重要典范和关键依据.一方面,它们是对“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经验总结,是“历史之锚”“集体之智”“领袖之力”.另一方面,它们也是对“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基本遵循,牢记党“是什么”和“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站稳人民立场、增强“四个自信”,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保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自我革命精神.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为思政课教师确
在家庭文化资本理论的框架下,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城乡之间小学生家庭文化资本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在本研究中,主要对象为贵州、四川、湖北省各地区的城乡小学生,通过对比城乡之间的差异,得出了以下结果:(1)农村小学生的具体化家庭文化资本、客观化家庭文化资本、体制化家庭文化资本均低于城市学生.(2)家庭文化资本对小学生学习成绩有正向影响,但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更大.(3)户外活动次数对城市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正向影响,对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向影响.(4)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对城市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正向影响,对农村小学生的学
盟旗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在内蒙古地区推行的重要制度.这一制度在实现统治者“众建以分其势”政治目的时,客观上也对清代内蒙古社会的政治生态、生产和经营方式、畜牧业经济以及环境等产生了深远影响.行政管理制度上,将原来以血缘为基础的部落制度改造成以地域为基础的盟旗制度.畜牧业生产方式上,从传统的远距离、大范围游牧转为近距离、小范围驻牧.经营方式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盟旗制度在清前期保障了内蒙古地区畜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在清后期则成为制约畜牧业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
流动性是当前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社会流动性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实施数字治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当前数字技术已成为流动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数字治理的优势在于:数字技术能对社会问题进行抽象化表达、连续性追踪、减速化处理以及合作行动网络重塑,从而实现对复杂社会的简单化治理.但数字治理也存在风险:一是技术局限性导致对社会问题的狭隘化处理,包括对社会问题的不当简化、治理方式的固化;二是理想化的预测与规划导致生活受到技术的控制,如科学预测带来僵化的管理思维、技术在规划生活时也在支配生活;三是对技术理性的强调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生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走向与发展形态.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产生了多种解释.立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从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的视角,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中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理论内涵和历史内涵,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起点问题.从这个角度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1927年后在“井冈山道路”实践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堪称是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篇.实
巡视是新时代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也是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相结合的一种监督方式.党组织授权并鼓励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主动对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政协监督等民主监督,吸纳民主监督资源、激发民主监督活力、增强民主监督效力,同时也突出和巩固了党内监督的主导地位.巡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遵循党内民主原则,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促进和保障人民民主,最终形成民主合力、提升民主实效的重要制度设计.在巡视场域中,能深度观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机制、价值取向、实践形态和显著优势,呈现出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作
资源、财富不仅在经济学的视野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有着基础性的重要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财富的分配和保有构成了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在工业社会中,资本成了人与资源和财富间关系的中介,资源在资本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向财富的转化,而财富则在私人占有中转化成了财产.从资源到财富再到财产的不断转化构成了社会运行的重要机制.也正是在这一社会运行机制中,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了社会风险,并使得社会风险持续积累而将人类引进了风险社会.虽然我们说风险社会是工业社会发展的结果,但资源的资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并不是党的十八大后才形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党的自我革命百年实践由一个个相关精神品质逐步积累升华而成的.其中七个方面对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塑造最具决定性意义.坚持独立自主,铸就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之魂;开展全党整风,形成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原生形态;推动不断学习深深融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血脉;深刻反省自身历史问题,升华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改革创新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时代化;坚持不懈严惩腐败,锻造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本质元素;全面从严治党,塑造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新形态.这七个方面代表七种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