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并探讨用该方法进行早先辐射受照射者的剂量重建的可行性.方法筛选8对染色体端粒和着丝粒特异性人工细菌染色体(BAC)克隆,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
【机 构】
:
北京,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并探讨用该方法进行早先辐射受照射者的剂量重建的可行性.方法筛选8对染色体端粒和着丝粒特异性人工细菌染色体(BAC)克隆,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用该方法分析60Co γ射线离体照射的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并建立相应的标准剂量-效应曲线,参照标准剂量-效应曲线来估算两例早先受照射者的累积吸收剂量.结果本研究中建立的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用生物素和(或)地高辛将端粒和着丝粒BAC DNA标记成绿、红、黄(绿+红)3种荧光染色,使得1,2,3,7,8,9,14和15号染色体很容易辨认.用该方法分析受60Co γ射线照射的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除断片外,其他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均为线性二次剂量反应模式.用所有细胞或稳定性细胞中的完全相互易位率作指标,估算了两例早先受射照者的吸收剂量.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可以用来进行早先受照射者的剂量重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危重患者IL-6及TNF-α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血清IL-6、TNF-α于24h内即显著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以后呈波动性变化,于第6天出现第2次高峰.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SIRS向MODS的发生发展,IL-6、TNF-α水平的变化对MODS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初步判断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的危险性.方法选择 10个可能会影响肝转移的因素:患者年龄、性别、地区分布、肿瘤病理类型、部位、大小、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术前癌胚抗原( CEA)水平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建立原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性预测的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年龄、术前 CEA水平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这 3个因素对肝转移影响较为显著 ,其回归系数分别为 0 0215、 0 9584和 0 6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探讨头钉尖顶距(TAD)与头钉拔出的关系. 方法我院1993年3月~2000年9月以135°DHS治疗转子间骨折163例(165髋),患者平均年龄47岁.术后测量头钉TAD. 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年半.1侧头钉拔出,余164侧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1例头坏死,1例慢性感染. 头钉TAD平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