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野蛮扩张埋隐患:考核要求日增3家店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d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网上订餐平台行业来说,刚刚过去的3·15敲响了第一声警钟。
  就饿了么等外卖订餐平台上商家无证经营等问题,全国多地食药监展开立案调查和行政处罚。上海市食药监局通报对饿了么罚款12万元;北京市食药监局稽查总队会同通州局查封被曝光的无证经营餐馆;成都食品监管部门对饿了么立案。
  上海市食药监局局长阎祖强认为,“网络订餐平台掌控食品安全的能力,与其扩张速度不匹配,导致问题一再爆发。”
  事实上,无证经营黑作坊等老大难问题,反映出以饿了么为代表的订餐平台野蛮扩张中的失控:一线推广人员背负“日推3店”等高压KPI考核任务,默认甚至纵容无证商家入驻。区域负责人后期则为了销售额和订单量,不与商家协商,单方强行打折、免除配送费,导致合作方投诉不断。
  3月16日起,新京报记者连续采访多位曾供职于饿了么的人士及其合作商家,试图还原这家平台在高速扩张过程中埋下的管理隐患。
  业内专家认为,种种问题背后,暴露出的是网上订餐平台在规模化扩张中面临的管理升级难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追逐“利益至上”的价值观。
  隐患1 对一线员工的硬性考核每天须新增3家店畸形考核滋生混乱
  创立7年,饿了么的加盟餐厅已超过50万家,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要新增餐厅约196家。如此之快的增长速度下,一线暴露出某种失控的迹象。
  “每人每天必须新增3家餐厅,这是要纳入绩效考核之中的。”一位前饿了么的区域市场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一线市场人员的工资由(基本工资 绩效×考核系数)构成,一旦达不到每天新上3家店的要求,就要乘以0.3~0.5的系数。这就意味着,“每个月必须上线70家左右的店”。
  该人士称,饿了么对一线市场有着非常严格的考核要求,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总部任务,否则会得到极低的考核系数。如春节前后因配送力量不足,大量入驻饿了么的餐厅被关停服务,新开店考核任务变成了原有餐厅维护,“但订单量非常低,所有一线人员当月绩效系数全部是0.4~0.6。等到3月运力恢复,公司对新开门店要求又加高,变成了每天新增3家店。”
  数位曾供职于饿了么的一线员工表示,内部考核机制每个月都会变化且强制执行,“跟翻书一样,一个月一变。一切以市场份额为重,只要能帮助到公司开拓市场就是最重要的,其余可以不考虑。”
  野蛮扩张的背后,是来自一线人员的KPI考核压力。在直接与薪资挂钩的推广任务下,商家的入驻资质等门槛被刻意放低,由此滋生出大量无证经营的“黑餐厅”。
  在正规的入驻流程中,商家需提供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等详细信息,审核通过后方可上线。但在饿了么的执行过程中,变成了“先开店、后传证”,商家可在入驻平台后再补齐相关证件。这一模式的最大缺陷在于,商家在审核期间仍能正常提供餐饮服务,一线推广人员在考核压力下,开始默许纵容无证作坊的存在,审核逐渐让位给考核任务。
  “一般都是商家通过后台自己上传证件信息,我们主要负责给商家开通账号,督促他们及时导入菜单信息。”一位曾负责商家入驻的饿了么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说,平时这一审核时间差被无限放大。
  隐患2 对入驻商家的强势风格单方擅自打折商家投诉层出不穷
  利用层层考核高压拓展新店让管理出现“真空层”,由此带来的单方面强行降价打折、不与商户协商免除配送费等乱象,开始让入驻饿了么的正规商家产生抵触。
  “这个月强行被打了9折,还无法收取配送费。”一位入驻饿了么的比萨店主告诉新京报记者,其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手续均齐全,但饿了么销售人员未沟通就直接把其所有菜品以9折形式出售,并强行减免掉了配送费。这种不经协商单方打折的情况已多次出现,“我们在后台看不到这些信息,只有消费者的APP上才会显示。打客服电话也没有任何解决,称无权监督和处罚一线销售人员。”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该商户提供的与饿了么销售人员的微信截图中,对方多次解释称,打折行为是为了冲击订单量和销售额,“这是针对商户的优化行为,要把每天的销售单量和营业额提起来。”但这位店主算了笔账,其每天出售将近100张比萨,年销售额接近200万元,如持续打折一项带来的损失接近20万元。
  另一位在厦门的入驻商户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其也多次遇到当地市场经理在未沟通的情况下,擅自为商户设置了9折活动,未得到任何反馈。同时,其店铺莫名在饿了么被下线,连续10天没有任何订单。“该区域的市场经理两个月就换了4个人,都说是上任负责并不清楚,谁来为我们的损失买单?”
  新京报记者查询看到,在饿了么官方微博以及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的认证微博,已成为大量商家投诉的新入口,主要围绕在强行打折、免除配送费、擅自下线关店等问题上。
  一位曾参与商户管理的饿了么区域负责人说,一线销售人员在管理中拥有较大权限。如配送费提成,从10%~15%上涨至18%~20%时,都是总部直接下达强制任务,不配合、不达标的餐厅会直接强制关店。“销售人员手上基本没有盖了公司公章的合同,都是自己打印,给商家一份就了事,商家也很难从合同上追责。”   根源:野蛮扩张适得其反
  从饿了么对外公布的规模来看,其保持了惊人的增长速度:截至2015年11月,员工超过12000人,在线订餐服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用户量4000万,加盟餐厅50万家,日交易额超过8000万。同时,自营物流人员达6000人,在北上广等25个城市覆盖300多个配送点。
  但繁荣的景象却是建立在畸形的KPI考核体制、强势的单方行事风格、商家层出不穷的抱怨声上。
  公开资料显示,饿了么将不同区域市场划分为“战区”,下面细分“战团”、“战营”,负责人根据不同级别分为“团长”、“营长”。网上广为流传的一段饿了么内部会议视频更能体现出这种野蛮争斗。饿了么副总裁康嘉在提及地推人员与竞争对手发生冲突时称,“鼓励大家随意一点,你要是把人打了,包你没事儿。但要是被人打了的话,你知道的。”
  多位曾供职饿了么总部、区域市场的不同层级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这种管理体系借鉴了竞争对手早期的“地推铁军”模式,用庞大的规模和军事化管理来抢占市场,但在后期逐步显现出弊端。
  针对上述问题,新京报记者联系饿了么上海总部,截至发稿为止,未收到回应。
  反思:订餐平台竞争要靠品牌责任
  事实上,在整体外卖订餐市场奠定格局后,以数量、份额为核心的发展开始被取代。根据易观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外卖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70.9亿元,饿了么以34.1%的整体份额继续稳居第一,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紧随其后。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各外卖平台的“流血补贴”节奏放缓,核心竞争开始围绕品牌商家、自营配送队伍等方面展开。
  在3·15晚会曝光后,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在内部邮件也提出反思:“是否在过去追求发展、注重业务的同时,已偏离了我们创业的初心?饿了么要领先于市场,就要永远保持敬畏之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网络订餐平台在高速扩张中,过于注重市场份额、营业规模等短期利益,放松了平台本该负起的审核责任和义务,导致全行业出现大范围无照经营问题。“这种短视行为伤害的是整个行业”,企业应站在整体行业的角度规范,为消费者站好食品安全岗。工商、食药监等部门也应齐抓共管、重拳出击。
其他文献
站在“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价值重构:2015·北京文艺论坛”的主讲台上,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觉得有些困惑:  “‘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价值重构’这个题目对我来说非常陌生。过去我们讲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后来都被统称为媒体,我所熟悉的报纸刊物这些东西后来都被叫做纸媒,我觉得它的地位下降了很多。全媒体是什么?好像有各种各样的互动,我说不清楚,也很陌生。文艺价值我知道,我有固定的价值观,何
沙非艺术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沙非,满族,出生书香门第。幼年便承曾任清末吉林将军府“方案”的祖父熏陶和父母严训,习字练书。80年代初,拜著名书法家那致中为师,成为那先生的关门弟子。2013年入清华美院高研班深造并得到著名书法大家、教育家欧阳中石的指教。据其业绩,同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一级美术师”证书。二十世纪初其凭借作品实力多次夺得国家、省市各级别书法大奖
然而,国内的支付战场烽烟四起,银联频频发力欲突出重围,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意图蚕食市场,国际支付巨头也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与此同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也在走向海外,似乎无人匹敌。如今,京东金融也加入了海外移动支付的战场。  9月14日,京东金融宣布与泰国尚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开始进入泰国市场。刘强东的举动标志着京东金融正式进入海外市场的争夺。据悉,合资公司初期将以支付业务
2016年3月,“网红经济”这个词儿和满城的春花一起盛开了。  从一个网名叫papi酱的女孩儿获得了1200万投资、到2016“第一网红”三个月挣了三个亿、再到网络女主播半年买车买房。相关新闻不断推陈出新,就好像一勺勺冷水泼进了热油锅里,弄得滚油四溅,而且全都溅到了人的心口上。让人们愈发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在苟且,别人那里才是光彩照人的诗和田野。  “网红经济”顾名思义,就是让一个ID成为了网络红人
郑小瑛作为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一直是中国音乐界的领军人物。她也一直致力于向普罗大众普及和介绍音乐知识,秉承着“阳春白雪、和者日众”的信念把音乐之美带给大众,并在厦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企业的支持下,建立起了“民办公助”性质的厦门爱乐乐团和厦门工学院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  今天的我,源于十九岁的那个自己  郑小瑛说自己能得到今日之成就,源于十九岁时参加革命时自己受到的革命思想教育。可能现在很多
时下,媒体生态的巨变,时代大潮的涌动,让很多年轻记者对于职业前途感到迷惘。一部分年轻记者开始坐不住了,有的跃跃欲试,四处寻找新的出路;有的投身创业大潮,无心本职工作;还有的则寻找兼职机会,做起了微商、淘宝店主……  说实话,这样的现象让我心痛。传统媒体从来不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一批80后、90后年轻人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假以时日,再经过数年职场的历练,他们将挑起发展的大梁。但在职业生涯和人生发
不知何时开始,“流量明星”成为演艺行业的流行词,它常常用来指称那些在网上拥有大批粉丝的演艺明星。一时间,一部电视剧或一部电影,如果没有“流量明星”加盟,似乎就只能敬陪末座。然而,也正是这些“流量明星”加盟的作品,常常跟“演技缺席”“三毛钱特效”等词联系在一起,几乎走到了“良心劇”“品质之作”的反面。  与互联网时代之前的明星相比,“流量明星”,顾名思义,其标榜的特殊性在于“流量”二字。评估一部作品
1  1982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脑笑脸诞生在美国,我国教育部开了个会,要求推行计算机教育实验,同时宣布举办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  15岁的梁建章在这次竞赛上遇到了14岁的沈南鹏,一个是初中就能用程序写诗的电脑天才,另一个是精于数学的计算小能手。这可能是互联网史上最小的相逢。  35年后的今天,一个坐在上海互联网的头把交椅上,另一个则是全球禾商(祖籍嘉兴的商人)首富。  再次相逢时,曾经
硅谷不断涌现出微软双杰、谷歌小子、Facebook神童这类创业奇才,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在硅谷崛起的华裔小子陈士骏的身影。“我的最爱是沉湎于高尔夫和网球吗?不是!是享受Google的高薪和假期吗?也不是。如果大公司不是我的最爱,那么我就离职,如果最爱的还是创业,那么就在硅谷租一间办公室重新开始。”透过陈士骏这番话,或许我们能一窥他成功的缘由。  第一阶段:辞别学校  工作更迫切,半年毕业不能等。  在
在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案里,几岁大的幼儿被老师粗暴推搡造成身体多处淤青,有小朋友被强行灌下芥末,视频里家长们撕心裂肺地哭喊,这些画面和激愤情绪还未消散,亲子园虐童事件再次上演,恶劣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北京的红黄蓝幼儿园,3个月前刚在纽交所上市。  红黄蓝幼儿园又现虐童事件  这不是红黄蓝幼儿园第一次被爆虐童,此前红黄蓝幼儿园就曾被曝出虐待儿童,有红黄蓝幼儿园教师因此被入刑。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