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局限性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s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国家事业各方面不断取得深刻变革和伟大成就。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其中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就是“中国威胁论”的来源之一。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缺陷在于,突出国家的生存需要和地缘政治的决定性因素。将大国能否崛起简单地归因为是否主导霸权,根本上否定和平崛起。近年来中国以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逻辑起点,在国际社会中贡献中国力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和平发展的中国智慧,并逐步地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回击了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局限性,更描绘出了新型国际关系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进攻性现实主义 新型国际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进攻性现实主义及其理论的缺陷
  (一)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
  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约翰·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详尽描述了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内涵。
  进攻性现实主义设定的首要条件是国家的生存需要,国家的最核心利益和欲求首先是生存,崛起是为了生存,称霸也是为了生存,同样任何国家的生存也是为了实现崛起。
  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是无政府状态且国家的意图是不稳定的,一个国家无法真正判断另一个国家的真实意图。米尔斯海默明确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环境中,和平崛起是不可能的。任何国家实力无法掩盖,比如领土、人口、经济、军事等,都是直观现实的。国际政治中不存在韬光养晦,即使是韬光养晦最终也会胎死腹中。因此任何国家都是潜在的敌人,要想实现生存,只能通过军备竞赛、推卸责任、结盟等手段。正因如此,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国际问题,起到的效果很有限。大国实现生存甚至是崛起,只能牺牲对方,成全自己。
  米尔斯海默认为由于先天的地缘政治约束和综合实力增强,大国的崛起会面临各种制衡和打压,导致国际关系紧张甚至走向战争。换言之,在一个零和的无政府环境中,没有国家愿意坐等邻近的潜在霸主崛起却毫无作为,坐以待斃。米尔斯海默通过描述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成败,说明了这一点。新兴强国的崛起难免与另一个地区强国或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兵戎相见。书中着重描述了纳粹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在米尔斯海默看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进攻苏联以及日本偷袭珍珠港并不是外界看来的愚蠢行为,而是德日两国别无选择的最终道路。
  (二)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局限性
  基于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推导,米尔斯海默始终认为无论如何中国无法和平崛起。但进攻性现实主义在当今的国际社会存在诸多缺陷。
  首先国家的存亡与否,未必以追求地区霸权为目的。欠发达的国家发展并立足于强国周围,不仅仅只有战争这一条道路。虽然历史上有诸多后发国家通过战争和侵略崛起,但大部分都倒在了崛起的道路上,到最终也违背了为了生存的初衷。国家之间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一点无可厚非。当分配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或对自身的发展不利的时候,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
  米尔斯海默认为冲突就是战争,这是矫枉过正的观点。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冲突和矛盾是多样的,军事手段只是冲突的最后形式,也是冲突最坏的结果。且核战争的时代背景使很多大国投鼠忌器,难以轻易发动战争。
  其次,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指出,地区强国势必会追求全球霸权,并直接与其他列强兵戎相见。米尔斯海默认为历史上后崛起的霸权的国家大多采取上述途径,并各有成败。但当今中国的发展也同样证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缺陷。中国是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明确表示自身的建设发展不依靠霸权,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实现了多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深刻变化,中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科技创新事业也取得突破性成就,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理论基础
  “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智慧的结晶之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创造性转化了中华传统的“和”思想,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依据,提出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理论是当代中国外交理论的新成果之一。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国际关系理论有力地驳斥了中国威胁论等言论,指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目前的复杂国际形势下,合作共赢是实现世界和平的唯一途径,同时维护世界和平也必须走合作共赢的道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也符合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新型国际关系理论更加强调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不仅是中国梦的价值追求,更与其他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不仅为中国人民造福, 而且造福于各国人民。由此和平发展的新兴国际关系也成为了中国与其他友邦共同促进发展的最佳方案,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
  面对来自国际社会的挑战和风险,中国不会放弃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将继续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努力促进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中国应该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倡导合作共赢就是要突破“冷战思维”的思维定势,使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能参与全球治理、从中做出贡献、并在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中受益。
  三、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途径
  (一)和平崛起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中国一切变革与成就,归根结底是在党的领导下完成的。同时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时代背景和国际背景下,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解决了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啃下了很多历史遗留的硬骨头,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虽然目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一些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但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无关。相反,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用改革的思维,才能有效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和矛盾。
  近年来,从国内改革的实践来看,针对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党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党对经济、文化、生态工作的领导。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为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国崛起奠定物质基础与精神力量。
  (二)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并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自身就带有这浓厚的人文特征,发展是人類社会永恒的主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人类解放的基本条件。当今世界处于各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仅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追求全世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更是目前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关键一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追求就是实现共同体中所有个体的共同发展。它不仅是实现全世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的有力回答,而且是对当代如何处理全球治理的有力回答,为推动全球治理困境指明了方向。从当前国际局势开看,未来世界的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冲突依然难以缓和,不稳定因素正在逐步上升。因此更需要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放各国的发展潜力,来实现各自国家的美好梦想。
  (三)走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
  历史经验清晰地告诉我们,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任何关系国计民生的核心科技是无法从他国获得,同时西方国家在核心技术领域对中国的制约和打压也日益加重,幻想单纯地靠引进或仿制先进国家的大国重器,来实现科技创新,不能满足中国在国防、经济、民生方面的重大需求,更不可能实现中国的大国崛起。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和平崛起不能奢求任何国家倾囊相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独立自主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政治智慧,更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因此自主创新的科技创新道路,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四、结论与启示
  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虽然为20世纪前的国际政治作出了合理解释,但它过于强调霸权在地缘政治的作用、认为和平手段难以实现国家富强。正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和缺陷,致使西方社会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但当今的中国不仅没有走向与进攻性现实主义所构想的道路,反而用自身的理论诠释并践行和平发展的理念。
  和平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就是通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维护世界和平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有效阐述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驳斥了进攻性现实主义等思维观点,通过近年来,中国在处理外交关系的作为,以及在全球治理上的良好形象,让世界人民真正理解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深受和平文化熏陶的中国不仅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全面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道路,实现伟大复兴,还要在世界舞台上贡献中国力量,为一切谋求独立和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生机勃勃的中国智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同时,实现全世界人民的美好梦想。
  参考文献:
  [1].[美]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肯尼斯·华尔兹著.信强译.苏长河校.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李永成.霸权的神话: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班级管理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实施者,在工作中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利用心理暗示进行激励,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正向发展。本文将浅析心理暗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索如何促进班级管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心理暗示 班级管理 积极作用  一、心理暗示的概念及分类特点  (一)心理暗示概念  暗示是人类最简单的反射,心理
摘要: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人物,也是一位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思想进步都有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尤其,陈独秀现代化思想对中国人探索现代化道路产生了实际的和重要的影响。虽然对陈独秀的思想研究已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各个方面,但是,学术界对陈独秀现代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关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本文将对陈独秀现代化思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陈独秀现代化思想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作一简析。
摘要: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性格心态等因素,常常引发寝室矛盾,寝室矛盾主要以冷战的形式来体现,这样就造成了部分寝室矛盾受害者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该文主要从民办高校寝室矛盾现象入手,分析其原因,提出了从学生个人方面和辅导员外部方面来解决民办高校学生寝室矛盾的问题,为创建和谐校园出一份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生 寝室矛盾 思考  一、案例提出  联想到本学期笔者所在学院已经处理了8起因为寝
摘要:唐宣宗李忱(810-859),是大唐帝国的第十七位继承人。原名李怡,母孝明皇后郑氏。唐宣宗在位13年,从一个不受人待见,地位低下的皇子、王爷,久经政治考验,成长为一代帝王的政治轨迹引人深思。其勤修政事,博文广记,求贤若渴,崇尚简朴,极度自律,从谏如流的“小太宗”为君之道值得今天领导干部反思和借鉴。  关键词:唐宣宗 韬光养晦 矫诏登位 用人之法 躬行节俭 从谏如流 启示  “韬光养晦”一词语
摘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贸易争端有其必然性,其根本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不同。具体到我国则表现为某些国家指责中国的技术转让制度具有“强制性”。然而TRIPS和TRIMS对相关事项的规定较为模糊,无法确定“强制性”的判断标准。而我国早在入世时就已承诺不以技术转让为市场准入条件,现行法律也没有相关规定,企业转让技术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况且违背企业意愿强制其转让技术在事实上不具有可
摘要:对于我国现如今的国家发展国情来说,我国整体处于一个道德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整体状态下。国民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素质,远远跟不上我国腾飞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这种文化和经济之间发展程度的不协同,会导致我国社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相当大的问题,会导致国民很容易被错误的、片面的價值观所引诱,出现对于国家社会和民族精神的严重误解。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这样的经济发展和精神建设之间的冲突,我国需要加强高
摘要:.青年是新时代的动力,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今社会大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剖析了独立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当前环境下独立院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独立院校 思政教育教学 优化策略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青年发展,号召年轻人要
摘要:突发事件往往会在短时间内严重影响或损害民众利益,而信息公开是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措施。因此,当公共危机发生时,应把握好如下节点:公开盲点,消除恐惧心理;围绕痛点,解决面临的紧迫问题;抓住难点,增强共克时艰的信心;打通堵点,防止危情扩大;针对污点,让真相告白于天下;重视拐点,指明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公共危机 信息公开 把准节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传播的速度不仅越来越快,传播范围也越来
摘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经16年,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与飞快流逝的发展时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缓慢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以精细化管理理念探索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途径,从细节处发现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在当前环境下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政教育 精细化管理 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
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呼吁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同住地球村。但是,我们人类的活动不仅攫取、消耗自然资源,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