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d_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活的,动态的,充满灵性的。课堂是具有观察性的,也是可以诊断的。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是否做到巧应对,真转折,化解问题于无形,抓住契机,柳暗花明呢?在我的教学中,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急转弯”。
   场景一:顺势而导
  那是一节作文课,我正在津津有味地讲作文的写作方法,忽然一对蝴蝶飞了进来,翩翩起舞。学生们一下子叫了起来:“好美啊 ,真漂亮!”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长得可真像啊,估计是双胞胎。”甚至有学生在小声嘀咕,“亲爱的,你慢慢飞……”引来其他同学忍俊不禁。学生们的注意力紧紧追随着蝴蝶,完全忽略了我的存在,似乎我是讲台上的雕塑。
  我干脆清了清嗓子:“同学们,咱们干脆把它们抓住好不好?”
  “好!”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我知道这是众望所归啊。
  于是就发生了下面的场景,有的关窗,有的关门,学生们左扑右追,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追堵截。终于把蝴蝶抓住了,个个神采奕奕,得意洋洋。
  我趁机对学生说:“请大家好好观察这两只蝴蝶,你能联想到什么,猜猜它们此时在想些什么呢?”
  “它们在想要患难与共。”
  “它们很想逃跑,去欣赏春天的美好。”
  ……
  学生们发言积极踊跃,不吐不快,这是我希望的。我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就对学生说:“你们说得真好,那咱们趁热打铁把抓蝴蝶的经过以及抓到后的感想写一写怎么样?”
  “好!”
  学生们立刻投入到创作当中,趁着兴趣,借着热情。我忽然有些感慨:“教师,学生,课堂是可以沟通的。
   场景二:借题发挥
  下午第一堂课,我在台上似乎是一个演员,用我的表演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来提高我的教学效率。忽然台下鼾声响起,我很想马上把王南叫起来,厉声斥责。学生们注意到我表情的变化,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似乎意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忽然灵机一动,走到王南身边,小家伙睡得正香,我于是对学生们说: “同学们,其实王南是在给我们上课。”
  “上课?”学生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说:“要想把一件事描写得生动,惟妙惟肖,就必须正确使用象声词。”我凑过去,把手罩在我的耳朵上,俯下身去,倾听起来。学生们立刻被我逗笑了,王南也不好意思起来。
  我说同学们已经清晰地听过了,那么现在谁能描述一下酣睡的声音。
  “呼噜……”
  你们刚才笑得那么爽朗,用什么样的象声词来描绘?
  “哈哈……”
  学生边说边笑,就在嘻嘻哈哈之间,牢牢掌握了关于象声词这个知识点。
  谁说不能借题发挥?只要发挥得巧妙,发挥得有理就好。
  场景三:顺水推舟
  小丽在我的指导下,把自己的作文改了又改,几次大动“手术”,终有起色。我在全班学生面前念了这篇反复修改的作文。这是学生们意料不到的,惊讶地窃窃私语,满腹狐疑的样子。
  “抄的!”
  “对,肯定是抄的。”
  “她不可能写得这么好。”
  学生们一副证据确凿的样子,似乎胜券在握。
  我也顺水推舟地说:“还真让你们猜着了,确实是抄的。”
  学生一脸愕然。
  我接着说:“不过啊,这个‘抄’不是抄袭的‘抄’,而是誊抄的‘抄’。我可是亲眼目睹了她的作文一次次易稿,一次次从稿纸本挪到作文本,正是这种精益求精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有了这一次的飞跃。”
  学生们一下子沉默了,似乎陷入了深思。为自己的莽撞和武断,还是被这种精神深深地触动了呢?
  一句妙语,可以融化很多变故;一次转弯,可以豁然开朗;一点智慧,可以画龙点睛。
  很多时候,墨守成规是对教学艺术的一种亵渎。既然是艺术,就该有活力,有创造性,能够最大化地点燃学生的激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让每一堂课都有别样的精彩。课堂是可以尽情发挥的舞台,而老师就是总指挥。期待我们的教学多一点“意外”,多一点出其不意,也就多一点意犹未尽。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珠光小学)
  责任编辑:徐艳兰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准确地把握“三维目标”,引领学生面对文本,通过扎扎实实地诵读和感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习得语言与接受人文熏陶融为一体,防止表面化、形式化的偏差,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阅读教学;面对文本;诵读;感悟;扎实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29-02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手段,但许多教师并未真正理解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朗读就是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文本,理解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理解文中深藏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单元目标;鸟的天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4-0063-02  《鳥的天堂》是义务教育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教读课
内容提要“竞争政策(亦称反垄断执法)促进还是抑制企业的创新行为和绩效”一直是法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的热门话题。2010年以来,半导体芯片、电子商务等知识和专利密集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竞争政策执法的重点领域,一些代表性案件的执法结果还引发了学界和业界激烈的争论。本文以近期发生的“谷歌比较购物案”为主线,梳理出欧盟和美国竞争政策执法机构在规制主导企业滥用市场势力时所遵循法理、规则和救济之异同,从中引申出学
Reporter: Believing that money distorts ou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natural world and with one another, Mark Boyle set out to live for a full year without making any use of money at all. A year later,
摘要:小学数学课前预习需要采用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我们探索了“一读、二想、三记录”的课前预习方法。实践表明,它能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也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一读、二想、三记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44-03  一、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从杜郎口的“预习、展示、反馈”,到洋思的“先学后
摘 要:越剧是绍兴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流行音乐的喜欢程度大大超过戏曲音乐,对家乡的地方戏持冷漠态度。针对越剧人才的缺乏、市场的萎缩、观众的老化、越剧传承步履艰难的现状,绍兴县开展了“越剧进课堂”的活动,对农村小学“越剧进课堂”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与思考,从加强教师的培训与教研、编写越剧校本教材、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越剧活动等几方面进行
摘 要:月,从古至今,是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寄托,更是文人创作的藉物。月是人世间的情思、对故乡的思念,志向高洁的象征,从吟月中找到心灵与精神的契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慰藉和表达。  关键词:吟月;情思;思乡;哲理;美魂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5-0026-03    月,从古至今,引发着人类无数的幻想,人们对它是那么的熟悉,同时又是那么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共鸣;体验;魅力;想象点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7-0074-02  《乡下孩子》是一首充满童趣、情感充沛真挚的儿童诗,这样题材的诗歌是学生比较容易亲近的,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诗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学生才能感悟到位。  这篇诗歌的朗读指导,我主要抓住
摘要:数学课堂的有效练习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巩固,进行数学思维的锻炼。教师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变化性的课堂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 2)03-0057-02  “有效”的含义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练习就是通过
内容提要基于列宁主义的组党理念,加入中国共产党,须经过入党介绍、资格审查以及候补期等多个环节。民主革命时期,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组织扩张的紧迫性,“公开号召”一度成为中共吸纳党员的主要手段,入党程序与标准几无不可突破的底线;但源于工人阶级先锋队与超越资本主义的组织自觉,创造了组织修复的内生动力。梳理革命政党组织发展历程,运动式扩张与巩固交错展开;使得中共既壮大了组织队伍,又没有超出阶级政党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