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的人才“嫁接”之道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kata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9月3日,初秋的天空如泼满青釉。南川宾馆的会议室内一片肃穆。
  杨洋有些紧张地扯扯衣服下摆,收腹昂头,走向主席台。
  此前,杨洋是渝中区解放碑街道团工委负责人。如今,他以南川区发改委副主任身份,在“凤栖金山·智荟南川”引进人才欢迎会上发言。
  台下213名人才中,像杨洋这样“嫁接”而来的人才不在少数。
  转型之忧
  2011年12月12日深夜,万籁俱寂。
  然而,看着案头上为党代会准备的调研报告,南川区委书记谭家玲的心却难以平静。有件事一直在她脑际翻腾——南川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年的转型发展期内,每年可获得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约两亿元,助推地方培育替代产业。
  而面对转型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南川的人才队伍显得捉襟见肘。以党政人才为例,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者仅28人,如此干部人才队伍如何助推转型?
  人才匮乏,成为南川转型发展的最大隐忧。
  “缺人才,特别是城市规划建设、投融资管理、旅游开发等领域高素质人才匮乏,将成为南川转型发展最大的制约。”南川区政协委员、区规划局副局长李玉梅多次在“两会”提案中疾呼。
  2011年底,南川区从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委党校、区教委、区卫生局抽调18名工作人员,组成五个调查小组,深入全区28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人才和智力项目需求的摸底工作。
  “全区2572名党政人才中,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9.05%,熟悉金融贸易、规划建设、旅游开发、资金营运的专业人才匮乏。”
  “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每万人拥有量为123人,仅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五分之一。”
  “在企业,高技能人才只占技能人才的4.94%。”
  调查结束后,《南川区紧缺急需人才需求目录》编制发布。
  2012年2月,区委、区政府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大规模引进人才的工作思路。
  “机关没有多余的行政编制接纳人才。”
  “事业编制虽有空额,但不可能一次用完。”
  “高级人才靠高薪吸引不来,也养不起。”
  重点部门的人事主管议论纷纷。
  怎么办?
  “世界是平的。用才要打破招录考的刚性方式,把重心放到借智上。”区委副书记、区长曹清尧一语道破天机,“对人才,但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
  2012年4月,“凤栖金山·智荟南川”引才引智计划铺开,柔性引才成为引才借智的重中之重。
  挂职引才
  2012年4月15日,毕业于南开大学环境保护专业的博士唐昊,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搜寻着招聘信息。
  蓦地,一则“南川区柔性引进人才”的新闻吸引了他的眼球——南川区面向全国招录园区和经济综合部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采取挂职方式柔性引进,挂职时间为1—2年。
  已经在天津滨海新区工作两年的唐昊心动了,随即投出了简历。
  “叮!”新电子邮件的提示音,令南川区委组织部人才科副科长张斌从文件堆中抬起头。麻利地点开邮件,他笑了:“我从来没收到过这么多博士的简历,这已是第八封了。”
  南川突然受到众多博士的关注,源于南川的新政——挂职引才。
  5月13日,22名已通过笔试的硕士、博士,从全国各地汇聚南川,跟南川亲密接触。
  “挂职期满,成长渠道如何?”有人问。
  “经考核优秀者,可按相关规定和程序录用,进入公务员队伍。”
  “嘿,在这里挂职,不仅享受副处级薪资待遇,更有和副处级岗位相匹配的干事平台。”有人掰着手指算,“这样的平台对年轻人来说弥足珍贵。”
  大家咧开嘴笑了,“这种机会找不到第二个”。
  5月底,唐昊终于过关斩将,通过了面试,但这时他却纠结起来,因为天津市低碳城市研究院也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经过深思熟虑,唐昊最终选择了南川。
  这次挂职引才,南川区拿出了区发改委、区经信委、区工业园区、区农业园区、新城区等核心部门的副主任和主任助理岗位。
  “我更看重这个平台对自身的锤炼。同时,南川区对人才的重视,能让我找到做‘主人’的感觉。”唐昊说。
  最后,像唐昊一样到南川挂职的共六人,其中两名博士、四名硕士。
  人才的鲶鱼效应很快显现。
  页岩气项目策划包装、乡镇发展资金使用情况研究、生态农业园区亲水工程攻坚、房地产开发项目推介会筹备等重难点工程逐一推开。
  “人才不仅带来智力资源,更带来人脉资源。即使期满后他们不留下,也将成为推介南川的最好窗口。”南川区对人才的盘算更为长远。
  项目融智
  南川区科委副主任王仕忠从金佛山回来后就一直愁眉不展。
  金佛山植物资源丰富,有8800多种植物,其中中药材6000多种。“作为方竹笋之乡,我们连方竹笋的成分构成都不清楚,何谈利用和产业化”。
  专业人才匮乏,使南川区无法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推进经济结构转型。
  2012年4月,一次政协学习会上,政协委员丁显平坐在王仕忠旁边。
  “你要为南川作点贡献哦。”王仕忠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丁显平说。
  “作什么贡献?”丁显平是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助理,也是南川籍优秀人才。
  “你们博士这么多,我们南川正差人啊!”
  一阵沉默后,丁显平忽地提高嗓门:“那我们合作建一个实验室吧!”丁显平看中的是南川区宝贵的生物资源。以前,学院的博士、硕士长期在野外驻扎,采集生物样本,学院正需要一个开展研究的实验基地。
  “好!把你们的博士都带过来。”
  “过去引才,往往只有引进,没有平台。因为平台的缺失,光靠编制、高薪无法吸引行业领域的顶级专家。我们必须给人才一个舞台。”王仕忠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上疾呼。
  “什么舞台?”
  “同四川大学合作,筹建一所跨省的重点实验室,专攻金佛山的特色生物资源研究。”
  “有什么好处?”
其他文献
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解决问题。我们每天都在创造历史,而历史正是在艰难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前进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长于解决问题,不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抑郁症是现代人尤其是上班族的心理健康大敌,最新研究发现,单身独居的人容易患“周日抑郁症”。  “周日抑郁症”既是心理疾病也是社会疾病,最重要的是无法解决星期天“想要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这一心理冲突。如他乡工作者、异地做生意者,一到星期天、节假日,看到别人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焦躁情绪会尤为突出,往往会产生敌对心理。类似现象在一些特殊职业中也时有发生,如警察、海员、地质勘探人员等,因工作性质不同,
基层干部是惠民政策的“代办员”,是群众矛盾的“调解员”,是和谐社会的“助推员”,所从事工作虽繁杂琐碎但举足轻重。不少基层干部在处理低保、社保、征地拆迁等涉及利益纠纷的问题时,容易被利益受损方误读,造成“上级不满意、同级不配合、群众不认可”的状况。因此,要当好一名基层干部,必须紧扣群众脉搏,准确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愿,在服务群众中赢取支持和信任。  要接“地气”,密切联系群众。基层干部下基层,驻村入
崭新的工作、业余生活和新兴的家庭分工模式,让我脱离了原先封闭的生活圈,接触到不同的人群,积累了不同的经验,生活中犹如吹过一阵春风,让我吸入一口清新的空气。  自打少时看《人到中年》后,潜意识里就对中年产生一股恐惧。也不知哪来的印象,我总觉得人到中年,日子会一天难似一天。 如今服务于公立中学的我,常听家长抱怨青春期的孩子有多难管教,而他们自己的身体这部机器也开始“嘎嘎”乱响起来,五十肩,颈椎痛、关节
编辑同志:  您好!  我毕业于滁州某师范大学,已经当了14年的化学老师。其实,从事这个职业并非我所愿。读高中时,美术老师曾建议我考美术院校,但家里人都劝我,说:“师范学校学费低,有补助,而且工作稳定。搞艺术吃个饱饭都难。”于是,我成了一名老师,兢兢业业地工作。  去年,我到一名差生家里家访,但家长推说有事。结果,我发现他竟是忙着在牌桌上“酣战”。我找家长谈话,家长却说:“读书有什么用?我们隔壁的
北碚区:把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打造成“学习中心”    一是进行集中学习。以十七届四中全会、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对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和广大群众进行集中教育,邀请领导、专家上党课或作辅导报告110余次。二是利用远程教育站点进行灵活分散的学习。适当划分从业群体,利用农闲、夜晚时间分散学习,保证学习、生产“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定期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聘请农业专家、致富能手、技术人员为党员
“要不是报社的同志牵线搭桥,我哪会这么快就找到新工作!”春节刚过,26岁的刘明胜就接到重庆新禹富生矿业公司的电话,告知他已被公司招聘为铲车工的消息。  闻此喜讯,刘明胜激动地拨通《武陵都市报》社会新闻部副主任曾素芳的手机,说了一大通感谢的话。“我会珍惜机会,努力工作!”刚刚遭遇失业的刘明胜真诚地说。  刘明胜原在广东一家玩具厂打工,去年底,工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倒闭了。在那里打了3年工的刘明胜不得
2016年5月的一天,重庆果园港。  这天清晨,暖风带着熏人欲醉的暖意,灌醉了江畔的新绿。  港外,随着汽笛悠长的尾音,一艘艘载满集装箱的巨輪迎着江上清风,缓缓驶入主航道,向长江下游进发。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来重庆考察时的一句话,让这个港口着实红了一把——在果园港考察时,看到设施齐备的港口已初具规模,总书记说:“这里大有希望!”  一句“这里大有希望”,点燃了果园港满满的信心,也让重庆升腾起
古代有见识的官员,都相当重视家庭教育,都有严格的家训,都期望后代能成才,知书达理,以维系良好的家风,延续家族的良性发展。  重言传,更重身教,力戒儿孙奢靡浪费  唐朝的卢承庆博学有才干,曾任宰相,临终时交代儿子:“我死后就穿平常的衣服入殓,不要用牲畜祭奠,坟墓的高度只要能辨认就行了,不要过于高大宽广;只用棺材,不需要棺外椁,那样太浪费了;碑文只记载官号和生卒年月,不要弄许多漂亮话在上头。”这无疑是
今天是感恩节  我在遥远的异乡  回忆往事  倍感温馨    年轻时家境贫困  从中学直到大学  是人民助学金  将我学业支撑    我用我多彩的笔  描绘绚丽的山河  我用我感恩的心  颂扬祖国和人民    我的《冉庄诗选》  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大奖  党和人民便给了我  不薄的重任和殊荣    我曾向黨多次申请  愿成为共产党的一名新兵  组织说我在党外比党内更好  我听信这指示直到六十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