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l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新课标和部编版教材的要求,古诗词的积累、鉴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借助群文阅读的方式,通过激趣、初探、入境,由古诗词诵读入手,引导学生群文阅读,寻找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诗词推荐。老师通过诗词知识介绍、拓展课引导,指导学生拓宽议题范围,自己选择议题,举行诗词沙龙。学生在一步步的引导下自主积累、阅读、鉴赏古诗词,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素养
  一、 引言
  新课标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有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积累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至少背诵194首(篇)古诗文,在此基础上要提高自身对古诗词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语文核心素养则包括语言的建构和应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因此,学习古诗词,提升自身对古诗词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成了当前初中生学习的一大任务。提高诗词审美鉴赏能力,没有量的积累是不可能有质的提升,所以,大量阅读古诗词是必须条件。初中只有短短三年,如何在中考压力和紧迫的时间要求下积累古诗词,提升鉴赏诗词的水平,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它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
  借助群文阅读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了解、欣赏和品味,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并通过古诗词教学,来探索群文阅读的一些规律和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 激趣
  許多学生对古诗词有畏难情绪,让学生不怕学古诗词,甚至感兴趣,这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
  诵读先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早读课带学生抑扬顿挫地诵读。适当传授一些诵读方法,如平仄、押韵、高低、长短、停顿、重音等。并通过“学习强国”的“最美诵读”栏目,播放诗词诵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模仿诵读。
  接着,借助《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先让学生根据诗句猜谜,再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主题积累古诗词,如“春”“夏”“秋”“冬”,“风”“花”“雪”“月”,“思乡”“战争”“送别”等。并播放这一节目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根据画面猜诗句,感受飞花令的精彩以及诗词大会中各位选手的风采。再利用“唱古诗”环节,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为古诗词配乐。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诵读积累中领会古诗词的内容意境情感,对古诗词感兴趣。
  三、 初探
  当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兴趣后,趁热打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学习古诗词。
  以八年级上册的《唐诗五首》为例。让学生找《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的相似点。从体裁上看,都是律诗,或五言或七言;都是写景诗,借景抒情;《黄鹤楼》《渡荆门送别》都是抒发思乡之情;“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都是比喻的方式写景。再联想到写黄鹤楼的诗歌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边塞的有《出塞》《塞下曲》等;写思乡的有《春夜洛城闻笛》《泊船瓜洲》《次北固山下》等;写春景的有《早春》《送元二使安西》《惠崇春江晓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比较,初步感知群文阅读的理念,对群文阅读的议题有大致的了解。
  接着,利用课前演讲,让学生进行诗词推荐。模仿老师找几首诗词相同处的方法,推荐一首和已学诗词有相同之处的诗词,如主题相似、情感相同,或写法类似等。说说大意,及两首诗词的相同点和推荐理由。这一过程中,老师通过点评,引导学生学会找到不同诗词的议题,并适当引申,推荐别的诗词。下一轮,围绕同一个主题,推荐两首课外诗词,对主题和推荐理由结合语句具体分析,重点放在情感领会和写法理解上。
  四、 入境
  当学生进行了两轮诗词推荐后,对诗词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诗词的积累量也有了很大增加。此时,及时向学生推荐诗词阅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人间词话》,以及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名家的诗词选集。拓宽学生阅读面,打开学生眼界,为后面进一步群文阅读提供更多的诗词选择。
  老师介绍诗词的相关知识,如不同时期诗词的发展变化,以唐诗宋词为主;诗歌的体裁类别;诗歌的意象意境;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等。让学生对古诗词有较完整的认识,为学生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找到更多议题。
  借助《诗词拓展》的研究课进行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等,进入诗词鉴赏之境。用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引子,以“爱国”为议题,引出《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十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比较爱国情感中,诗人情感的不同和抒情方式的差别。再分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花”“鸟”的意象,让学生自己寻找用这两个意象来抒情的诗词。进而联系《送友人》《春夜洛城闻笛》《饮酒·其五》,分析不同的意境以及创设意境的不同方式。课堂上呈现了多篇诗词,通过不同的议题来融会贯通。并且针对学生对意象意境比较陌生、不理解的现状,注重这些知识的分析,争取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一点点学会诗词的鉴赏。这一时期,要求学生的诗词积累更多倾向于以意象、意境、表现手法为主题。
  当学生被古诗词吸引,积累量有了很大增加,而且部分同学已经能自己确定议题、自主选择相应诗词进行群文阅读时,对学生进一步提高要求,将课前推荐改为文学沙龙,介绍某一位诗人或词人。以时间为轴线,确定一个议题,或是创作风格的改变,或是写作手法的多变,或是豪放风格中的婉约,婉约风格中的豪放,或是诗词中情感的抒发方式。再选择代表性的诗词,围绕议题,结合诗词中的具体语句作介绍鉴赏分析。先由诗词素养较高、对古诗词比较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示范,老师通过点评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诗词。不少学生对一些诗人词人的了解更深入,分析的角度也很新颖,议题的确定颇有见地。如戴怡分析杜甫时,将他的创作分为五个时期,分别选取代表性的诗作《望岳》《丽人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分析其情感志向的细微变化,最后指出,他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他经历的坎坷密不可分,而我们要学习的更应是他的意志和爱国之情。在诗歌鉴赏的同时,给我们以人文精神的影响熏陶。何紫嫣推荐辛弃疾时,以他的婉约词为议题,介绍了《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摸鱼儿》,并分析这几首词婉约风格的细微差别,和李清照的婉约词进行了适当比对。赵俊豪介绍杜甫,以“诗史”为议题,通过对《忆昔》《春望》《无家别》的分析,感知他以诗歌反映历史的特点,并巧妙地表示,只要都有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我们国家定能像开元盛世一样实现中国梦!既欣赏了诗歌,又进行了人文精神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杨君龙推荐杜甫时,以他和李白的友情作为议题,选取《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不见》来分析两人友情的变化,还对诗中手法精彩的语句适当分析,让学生在领会两人友情的同时学到了诗词的鉴赏。刘玉婷在介绍苏轼时,扣住了他是个“吃货”的特点,以此为议题,分析《猪肉颂》《初到黄州》《惠州一绝》等诗中苏轼对美食的喜爱,得出他是一个洒脱不羁、热爱生活、爱民如子的人。   接着,进一步拓宽学生诗词阅读的议题,引导学生从表现手法、意象、意境上找议题。以九年级下册的《词四首》为例。找四首词表现手法上的共同处。从“燕然未勒归无计”“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四面歌残终破楚”“青衫湿”等句中归纳出用典的写法,再分析不同典故、不同词人使用的效果不同,让学生在诗词沙龙中侧重这样的议题进行鉴赏分析。老师点评时也注意引导,让学生关注诗词的意象、意境和手法,一步步走入诗词之境。
  五、 结束语
  1. 激趣的环节必不可少,循序渐进方能在积累古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诗词的群文阅读。
  2. 鉴赏的概念、群文阅读的理念少讲,而是融合在课堂中,渗入对学生群文阅读的点评和引导中。
  3. 老师只做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才是诗词积累鉴赏、群文阅读的主导者。议题和选文都由学生完成,老师仅作引导和点评,并适时推荐更好的选文,绝不硬塞给学生。
  王君老师对群文阅读是这么看的:“从学生的语文素养成长和心灵品质成长的需求角度”来选择文本,来选择需要组合的诗词。其次要“深度融合文本”,对所选择的诗词要深度思考,不仅找到这些诗词之间的联系,更要发掘它们与生活与学生之间的内在契合点。因此,让学生动手,自己设计需要组合的诗词,再分析介绍交流,老师则结合古诗词的特点,和群文阅读的理念,进行引导和深入分析,并且讓学生参与点评,结合了学生需求,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鉴赏诗词,提高了审美鉴赏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深度思考,找到诗词与学生与生活的契合点这一方面,还远没做到,有待于更多更深的探索。
  虽然不能确定结果一定美好,学生在积累、阅读、比较、分析、推荐、点评的过程中,展现了自己不一样的思考,体现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和解读,他们用不一样的阅读来达到鉴赏审美的目的,万紫千红绽放,总是一片春意盎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作者简介:
  何荣香,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高淳区固城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化学科技技术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并且,其也在大众的生活、工作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化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却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绿色化学的理念就此提出。绿色化学又可以被称之为环境无害化学。该化学理念的存在能够有效对当前有机化学所形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整。基于此,文章将以有机化学基础这一知识为核心,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贯彻绿色化学与全球经济的理念进行分析。  关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得以深入开展应用,成体系的建设是影响中学人工智能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对我校学生学习、了解甚至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概念、编写程序及算法过程等方面的知识都具有很好的探究,在结合信息技术四个主要核心素养,将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溶于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用智能方式去解决,让知识与实践回归生活中去,所以在中学阶段建设人工智能校本课程是一件有价值的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突破,形成
摘要:科学史是科学和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发展的研究。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科学史都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单元教学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单元教学研究打破了个别知识点之间的壁垒,把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科学史串联教授给学生,通过把知识在人类历史上的发现或者发展历程阐述清楚,从而有利于学生搞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知识的精髓;有利于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横向贯通,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
摘 要:自2016年秋季的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开始使用,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很多一线教师对名著教学比重突然加大并不适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难以着手展开有效的名著阅读教学活动。故文章将从名著教学现状入手,以部编版七年级上的两本必读名著《西游记》《朝花夕拾》为例,分析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展开名著阅读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整本书阅读     2016年秋季开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然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认同体育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小学体育作为整个体育教育的基石,就显得尤为重要。故而,本文以开展阳光体育与打造高效课堂的关系为题,探索其实施开展策略。若想开展阳光体育,就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以健康为第一。体育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素质,在学生学
摘 要:基于我校正在进行的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我们的研究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孩子进行读写联动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讀写结合,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起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以朗读为媒,以词汇为基础,以小练笔为阶更好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就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核心素
摘 要:高考改革方案颁布后,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展开,而生涯规划课程是展开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为了提高课程实效,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应使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分享与体验。文章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以体验式教学在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中生涯规划;教学设计     湖南省已于2018年秋季正式啟动高考改革。新的高考改革制度旨在“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
摘要: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初中语文和历史教学相结合,从现在语文和历史的教学现状出发,发现单一的语文或者历史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非常无趣,并且语文课文中有的内容只是从历史书籍中截取出来一段,教师讲解得不够全面,学生无法理解当时作者的心理,无法理解课文,这就需要穿插历史事件,教师可以通过搜集资料,通过不同的历史事件来引出课文,或者举办关于文本内要求的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整
摘要: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必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要让每个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生长。文章以《和的奇偶性》为例,探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中如何照顾学生差异,促进学生智慧生长。  关键词:差异;智慧;综合与实践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
摘 要:初中物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由于初中物理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吃力,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对物理学科改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及学习物理的能力。然而如何在物理课堂上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该问题同时也受到了教育部门和广大社会群众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