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者"到"主体"'——一项关于犯罪人自我归因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ao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在东北某监狱的实地调查资料,对犯罪人的犯罪自我归因进行的研究表明:犯罪人的自我归因可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种,作出外部归因的多于内部归因。在作出外部归因时,犯罪人强调的是受害人的人格特征以及社会环境;作出内部归因时,犯罪人主要是将犯罪原因归结为自身的人格特征。犯罪人在对自己的犯罪原因进行归因时,是倾向于作出内部归因还是外部归因,与他们是否关心村委会工作、与邻居的交往、与受害者的关系、受教育程度和法律意识相关。对犯罪人的自我归因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改造犯罪人的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of a prison in northeast 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criminal attribution of criminals shows that offender’s self-attrib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rnal attribution and external attribution, Attribution. When making external attribution, the offender emphasizes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ctim as well as the social environment. When making the internal attribution, the offender mainly attributes the crime to hi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When attributing their causes of crime, criminals tend to make internal or external attribution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care about the work of village committees,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neighbors,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victims, their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heir law Consciousness. Studying offender’s self-attribution has a positive mean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remolding criminals.
其他文献
在一般意义上,疾病的伦理判读极大地拓展了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畴、德行律条和理论体系;促进了对社会文化的审慎批判和多元反思;提供了社会文明和人类生存的人文关怀维度。在
生活世界的发现,是当代哲学的一个基本成就。生活世界的先验化、理性化、本体化和政治化是生活世界理论的四种基本范式。回到生活世界,直接导致了先验主体性的解构,宣告了先
当儒学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之后,历史上每次变法与改革,都必须先在儒学学理上找到根据。康有为等人发动的维新变法,就是以儒家的春秋公羊学为理论根据的,他以《春秋繁露》为依
异族通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文化之间的互动,并常常由结婚对象个体之间的关系,引入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异族通婚的频率和比例,离不开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底色。因此,异
境外培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但传统评估方法难以对其效果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本文结合某企业境外培训的实践经验,剖析和探讨了多维度评估体系在境外培训项目的运用。
在人类所面对的所有危机中,最根本的是发展的危机,其实质就是人与世界的分裂,即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自身的分裂与冲突.发展危机是源生性危机,其根源在于人类理性的
罗蒂既是当代美国哲学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当代西方哲学界一位饱受争议的学者。尽管语言在他倡导的后哲学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国内外却很少有人关注其语言观。大部分有关
胡塞尔在人格存在论的基础上对价值论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进行质疑和反思。他认为,人格价值是绝对应当实现的价值,它超出了价值比较的范围,而且单从价值上规定意志也是不够的。
公益伦理的特点主要有:第一,主要以凭借自身力量和条件无法维护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权利、不能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而需要社会或他人给予救助的弱势群体为关怀对象;第
对于太极图和太极图说起源,目前学界存在着两种已被公认的主张,一种认为源于道藏;另外一种主张则认为源于佛教的阿赖耶识图,本文围绕寿涯的"先天地之偈"以及宗密的"十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