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启发和实践

来源 :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3801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不断加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剧增,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在重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历程(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迅猛发展的惨重教训),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新的地理教材在设计、编排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时,更新观念,以“启发式”的教学为主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际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比如,针对“怎样记住一些地形地貌”这一问题,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把陕西省想象成一把药匙;把青海省想象成一只小兔;把山西省想象成四边形;把长江干流想象成不规则的“W”;把黄河干流看作巨大的“几”字等等。通过这样的创新想象,学生对地形、地貌的记忆将会更加深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提出和思考问题,哪怕是一个错误的问题也强于没有问题。因为,提出一个错误问题,至少可以引起争议,澄清事实、辨明是非,给自己和别人以警示。因此,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提问,鼓励学生去求异、去挑战权威,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产生一种创新的意识。
  一、以“启发式”主线的课堂教学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加上各部分联结的功能。一定的功能总是由相应的结构产生的,而且是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因此,系统论强调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正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进行地理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方法、媒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还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参与教学活动,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根据课堂内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处理好信息的变换,让教师、学生、知识、媒体四者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各要素既要有独立性,又要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这样教学的结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讲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优越性时 ,采用图文相结合的设计,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分析、归纳,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请学生读教材上的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进而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拨大约是多少米? 2.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我国地势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②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地形类型,各以什么地形区为代表?3.请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出长江和黄河,根据它们注入的海洋,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决定了许多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流向对沟通什么方向的交通有利?这样的地势分布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4.进一步提出问题:黄河、长江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水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二、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全球环境恶化已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已相当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我国,有近一半的河湖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水质较差,鱼类减少,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上人们的浪费,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据报道,2010年,我国已进入严重缺水期,到2030年,我国缺水量将达400—500亿立方米。2.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合理地滥垦乱伐,超载放牧等,导致了我国草地退化,荒漠化面积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等后果。 3.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中的粉尘和酸雨(二氧化硫)含量增大,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公布的报告,在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排名中,我国有包括北京在内的7个,山西省的太原市名列第一,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重的城市。当前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在施行环境统计的300个中国城市当中,70%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目前我国已有七成城市不适合居住。由于大面积的森林砍伐、草原开垦,天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许多珍贵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此外,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碱化面积也逐年增大。50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损失耕地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中国的“北大仓”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
  三、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位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即使提问个别学生,最好是先提问后提名,好让全体学生共同思考,这样带来的效果就不同。
  地理复习课中的提问,还应做到讲究目的性和启发性。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目标:或为引入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难点,或为引起学生争论,或为总结归纳等等。 此外,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促使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
  教学实践表明,复习课不是不要课堂提问,而应该加强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现今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角度和表达,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性。只要在问题设计和提问技巧上多加钻研,大胆突破,复习课一样可以上得兴趣昂然,复习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培养语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只用加强学生的预感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加强作文修改等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感。  [关键字]作文教学 ;语感 ;训练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
期刊
[摘要]培养聋生思维,着重培养他的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等几个方面,从而使聋生更全面、更快速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关键词]思维能力;聋生培养聋生思维,着重培养他的思维品德是指在个体的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是区分一个智慧力高低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有的心理学家还提出思维的批判性等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是相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其中思维的深刻性
期刊
面对一系列儿童受到伤害的事件,我不由的深思:小学生受到伤害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加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如何避免可爱的孩子受到无辜的伤害呢?  由于小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意外事故的意识普遍薄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因为社会经验的欠缺,自理能力的偏弱、生活知识的缺少等,导致对自身的伤害。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他们阅历浅、容易冲动,情绪起伏不定,问题不论大小,对他们来说,可能
期刊
热爱学生,是做为称职老师的核心内容。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
期刊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基本能力之一,计算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是数学的灵魂,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教学中,学生题做了很多,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帮助学生掌握算理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生活中有趣味、有价值的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发;教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
期刊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低幼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学生今后是否有兴趣学好语文的关键时期。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想象力丰富,喜动好奇,喜欢模仿,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随着兴趣的波动而变化。根据《大纲》对汉语拼音教学的总要求,我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运用了“十
期刊
[摘要]培养不同特质学生的健康心理,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聋哑学生这一特殊个体的心理健康的研究,认为健康心理的形成对聋哑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有利于聋哑学生的认知活动,能调节聋哑学生的情绪和动机,并加强他们的能力,提出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爱教育,用心引导!  [关键词]健康心理发展;和谐发展;聋生 聋生由于耳聋的局限,语言的发展
期刊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总结出一点德育工作经验。  一、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前,要先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行为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枯燥烦琐的知识记忆上,这与语文教学的初衷是相悖的,造成学生普遍厌恶语文学习。本文将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中,多媒体设备直观生动,可以使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