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必须给团干部讲清讲透的十个关系——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与思考

来源 :青年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团校的重要政治任务.“十四五”规划建议蕴含着辩证思维和系统观念,团校的专题教学必须讲清讲透其中所蕴含的“前与后”“远与近”“内与外”“党与政”“理论与实践”“梦想与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与安全”“目标与举措”“学习与落实”十个重要关系,以帮助团干部更好地把握全会精神的整体脉络和精髓要义,从而更好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建功立业.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探索历程,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长、成熟和壮大同向而行,同党史上的重要节点密切相关.从百年党史的视角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始终做到初心不改,坚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党史的重大节点适时调整具体政策,构建了“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这给我们如下启示:第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体地位;第二,必须始终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第三,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实践的守正创新.
忧患意识既表现为危机感,同时更体现为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七一”重要讲话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回顾建党100年来的光辉历史,深刻总结伟大建党精神,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意气风发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责任与担当的统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参政党的三个基本职能没有变,但内涵和要求都面临系统创新和升级.参政党履职要具备新思维,强化政治意识、全局意识、系统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法治意识.要切实提升参政合作共建能力、协商助推治理能力、专项民主监督能力、联系沟通协调能力、协力防范化解危机能力.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履职能力建设为支撑、机关作风建设为抓手、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打造与治理共同体要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郑玄作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其“《礼记·大学》注”有着浓厚的政治哲学意味,蕴涵着郑玄深刻的政治理想.郑玄“《礼记·大学》注”所体现出的“为政”观同时包含“德”与“政”两个方面,而且是延续自春秋以来“德”与“政”的观念.郑玄主要从人君与贤臣两个角度阐发其“为政”思想,对人君的要求是能够以德配天、求贤放恶、亲仁轻利,对贤臣的要求是保民全民、举贤好义.对这两个角度的阐释集中体现出了郑玄“君明臣贤”的政治理想.
作为儒家文化重要表征的儒商精神,包含着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观,财自道生、以义取利的商业价值观,尚礼贵和、合作共赢的财富经营观,守经达权、创新求变的企业发展观和遵纪守法、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观五个层面,根本上是指儒商所躬行的仁、义、礼、智、信五常“道”.儒商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是儒商文化系统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核心,是儒商高雅的气度风范、崇高的道德规范、美好的伦理情操的有机统一,也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创建长寿企业的灵魂.作为儒者与商人有机融合的统一体,新时代儒商在经商实践中至少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是百年党史的重要内容,这一命题的提出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决定的,是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统一战线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文化旅游业是社会经济活力的风向标,也是后疫情时代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赋能经济的重要产业支点.青州市在旅游资源、文化底蕴、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青州市立足资源优势,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持续实施“政策推动、项目带动、品牌拉动”发展战略,探索出了一条“因文而立,因旅而兴,因融而活”的文旅融合之路.不但留住了“绿水青山”,更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伟大建党精神,催生于伟大的五四运动,孕育于中华民族近代史,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建党实践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添了新篇章.
运用CiteSpace分析工具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有关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过程、教育措施等几个方面,党史学习教育研究存在研究视角较为狭窄、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未来应在研究的系统性、实践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努力.
以唯物史观研究青年发展,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认识青年的历史地位;从社会发展螺旋上升趋势展现青年发展的正向过程;从人民创造历史的原理肯定青年的能动性本质特征.张良驯新著《青年发展导论》在厘清“青年”概念的基础上,探索人本“结构”基础上的青年发展、开拓人的发展中的青年发展研究,以及耦合人本青年发展的政策与规划.具体来说,其贡献是将青年发展含义统一于“四维”框架系统;将青年发展理论打造成一个完整体系;将影响青年发展主客观因素科学整合;更将青年政策和规划视为青年发展的生命支柱.可以认为,《青年发展导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