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通过本研究探讨烧烫伤后应用自拟烧烫伤膏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烧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而治疗组给予自拟烧烫伤膏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为59.3%,总有效率达到95.3%,而单纯采取西药治疗患者临床显效率只有25.0%,临床总有效率为68.8%;且治疗组患者创伤面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创面用药止痛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烧伤膏联合西药治疗烧烫伤创面愈合好,恢复时间短,且止痛效果佳,是治疗烧烫伤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烧烫伤 自拟烧烫伤膏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笔者分别选取采用自拟烧烫伤膏联合西药和单纯西药治疗烧烫伤患者,旨在比较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研究对象选取自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烧烫伤患者。其中,男72例,女56例,患者年龄5~67(37.5±2.6)岁。所有患者经诊断烧伤面积为19%~86 %,其中61例中浅Ⅱ度损伤,45例深Ⅱ度损伤,22例Ⅲ度损伤。将所有入选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两组分别给予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在基本信息比较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临床对照研究条件。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先对患者行局部处理,将皮损区及周围皮肤的毛发、指甲等等附属物剃除,用清水及肥皂水将皮损周围的健康组织冲洗干净后用75%酒精进行消毒处理,随后用生理盐水对创面区域进行反复冲洗,尤其是对存在脓汁、脓苔的残余创面,对于创面表面的脓性分泌物可配合用无菌纱布擦拭。同时,自身组织应尽量保留,去除坏死组织,将出现褶皱、卷曲、偏离的皮瓣扶正对位。对有水泡患者应区别对待,若水泡过大,可用空注射器穿刺抽取水泡液,以避免影响局部涂药及包扎,水泡较小者应尽量保护,不必将水泡弄破。
待处理好后,采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昆明圣火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7720) 均匀地涂在皮损区域上,1~2次/d,根据患者局部创面深度及部位采取暴露、半暴露或完全包扎疗法。每次换药时清洗原有藥膏,并对局部皮肤加强护理,为避免感染和受压,注意无菌操作,且动作要轻柔,创而结痴后,换药次数可适当减少。
1.2.2 治照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由本院中药制剂室提供的自制烧伤膏进行外涂,1~2次/d,同样根据创面恢复情况适当减少换药次数。自制烧伤膏药方组成:生地榆、紫草、黄柏、大黄、黄连、没药、乳香、虎杖、白及、当归、冰片、血竭、金银花、白芷。按一定比例将以上药物混合制成膏剂涂于烧伤创面。两组患者均治疗20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估标准
1.3.1 疗效判定标准
本文临床疗效评估参照《外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1]制定,即:①显效:经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创面无红肿、化脓及渗出,体温保持在36. 5~38.7℃,烧烫伤部位未形成炎性肉芽组织及疤痕,患者精神状态良好;②有效:患者烧烫伤处创面颜色红润,未出现化脓、红肿症状,患处形成炎性肉芽组织;③无效:经临床治疗后患处大量渗出并出现化脓、红肿及炎性肉芽组织,患者体温明显上升(37. 5 ℃以上),精神状态萎靡不振。
1.3.2 止痛效果评价
根据创面换药时止痛效果评估止痛效果,并将疼痛缓解程度及是否使用止痛剂分为五个等级,即:①优:换药10min内患处创面疼痛感明显缓解;②良:患者在用药10min后疼痛感明显减轻,用药30 min内疼痛感明显缓解;③中:患者用药30 min内传媒疼痛有减轻且不需要使用止痛药物;④差:用药30 min内患处疼痛感无明显改善或者疼痛感加重,且需要给予止痛药物。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产生的所有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创面止痛效果比较 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所用自制烧伤膏具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及祛腐生肌之功效,是临床治疗烧烫伤首选药物之一。方中生地榆具有凉血止血、消肿敛疮之功;紫草可除湿生肌、凉血活血;黄柏、大黄及黄连具有清热、泻火功效;没药、乳香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作用;虎杖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功效;白及有消肿生肌,收敛止血之功;当归可祛瘀止痛、补血养血;冰片有收敛生肌,消毒止痛作用;金银花可清热解毒且能宣散风热;血竭具有止血生肌、散瘀定痛作用;白芷有消肿止痛、燥湿排脓之功。诸药共奏可起到清热解毒、祛腐生肌兼顾,且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血之功[3]。从本文临床研究结果中可见,采取自拟烧烫伤膏联合西药治疗患者的临床显效率为59.3%,总有效率达到95.3%,而单纯采取西药治疗患者临床显效率只有25.0%,临床总有效率为68.8%,且治疗组患者创伤面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患者创面用药止痛效果比较治疗组效果较好,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烧烫伤疾病治疗中运用自拟烧伤膏联合西药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改善创伤面疼痛感,缩短恢复时间,且创伤面愈合效果较好,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荣,王子明.外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60-61.
[2]杨德深.自拟烧烫伤膏治疗烧烫伤38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0,10(5I):98-99.
[3]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6.
【关键词】 烧烫伤 自拟烧烫伤膏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笔者分别选取采用自拟烧烫伤膏联合西药和单纯西药治疗烧烫伤患者,旨在比较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研究对象选取自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烧烫伤患者。其中,男72例,女56例,患者年龄5~67(37.5±2.6)岁。所有患者经诊断烧伤面积为19%~86 %,其中61例中浅Ⅱ度损伤,45例深Ⅱ度损伤,22例Ⅲ度损伤。将所有入选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64例),两组分别给予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在基本信息比较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临床对照研究条件。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先对患者行局部处理,将皮损区及周围皮肤的毛发、指甲等等附属物剃除,用清水及肥皂水将皮损周围的健康组织冲洗干净后用75%酒精进行消毒处理,随后用生理盐水对创面区域进行反复冲洗,尤其是对存在脓汁、脓苔的残余创面,对于创面表面的脓性分泌物可配合用无菌纱布擦拭。同时,自身组织应尽量保留,去除坏死组织,将出现褶皱、卷曲、偏离的皮瓣扶正对位。对有水泡患者应区别对待,若水泡过大,可用空注射器穿刺抽取水泡液,以避免影响局部涂药及包扎,水泡较小者应尽量保护,不必将水泡弄破。
待处理好后,采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昆明圣火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7720) 均匀地涂在皮损区域上,1~2次/d,根据患者局部创面深度及部位采取暴露、半暴露或完全包扎疗法。每次换药时清洗原有藥膏,并对局部皮肤加强护理,为避免感染和受压,注意无菌操作,且动作要轻柔,创而结痴后,换药次数可适当减少。
1.2.2 治照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由本院中药制剂室提供的自制烧伤膏进行外涂,1~2次/d,同样根据创面恢复情况适当减少换药次数。自制烧伤膏药方组成:生地榆、紫草、黄柏、大黄、黄连、没药、乳香、虎杖、白及、当归、冰片、血竭、金银花、白芷。按一定比例将以上药物混合制成膏剂涂于烧伤创面。两组患者均治疗20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估标准
1.3.1 疗效判定标准
本文临床疗效评估参照《外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1]制定,即:①显效:经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创面无红肿、化脓及渗出,体温保持在36. 5~38.7℃,烧烫伤部位未形成炎性肉芽组织及疤痕,患者精神状态良好;②有效:患者烧烫伤处创面颜色红润,未出现化脓、红肿症状,患处形成炎性肉芽组织;③无效:经临床治疗后患处大量渗出并出现化脓、红肿及炎性肉芽组织,患者体温明显上升(37. 5 ℃以上),精神状态萎靡不振。
1.3.2 止痛效果评价
根据创面换药时止痛效果评估止痛效果,并将疼痛缓解程度及是否使用止痛剂分为五个等级,即:①优:换药10min内患处创面疼痛感明显缓解;②良:患者在用药10min后疼痛感明显减轻,用药30 min内疼痛感明显缓解;③中:患者用药30 min内传媒疼痛有减轻且不需要使用止痛药物;④差:用药30 min内患处疼痛感无明显改善或者疼痛感加重,且需要给予止痛药物。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产生的所有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创面止痛效果比较 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所用自制烧伤膏具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及祛腐生肌之功效,是临床治疗烧烫伤首选药物之一。方中生地榆具有凉血止血、消肿敛疮之功;紫草可除湿生肌、凉血活血;黄柏、大黄及黄连具有清热、泻火功效;没药、乳香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作用;虎杖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功效;白及有消肿生肌,收敛止血之功;当归可祛瘀止痛、补血养血;冰片有收敛生肌,消毒止痛作用;金银花可清热解毒且能宣散风热;血竭具有止血生肌、散瘀定痛作用;白芷有消肿止痛、燥湿排脓之功。诸药共奏可起到清热解毒、祛腐生肌兼顾,且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血之功[3]。从本文临床研究结果中可见,采取自拟烧烫伤膏联合西药治疗患者的临床显效率为59.3%,总有效率达到95.3%,而单纯采取西药治疗患者临床显效率只有25.0%,临床总有效率为68.8%,且治疗组患者创伤面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患者创面用药止痛效果比较治疗组效果较好,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烧烫伤疾病治疗中运用自拟烧伤膏联合西药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改善创伤面疼痛感,缩短恢复时间,且创伤面愈合效果较好,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荣,王子明.外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60-61.
[2]杨德深.自拟烧烫伤膏治疗烧烫伤38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0,10(5I):98-99.
[3]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6.